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比较接近实际的是()

A . 学生课桌的高度大约是1.5m左右 B . 人的心脏的跳动频率约是2Hz C . 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的温度大约是40℃ D . 初二学生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2m/s左右
2、小岚同学坐在行驶的火车上,如果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 . 铁轨 B . 火车 C . 列车上走动的乘客 D . 铁轨两侧的树
3、甲、乙两人进行百米赛跑时,甲到终点时,乙还在离终点10米处,现让甲的起跑线后退10米,各人以原来的速度再进行比赛,则先到达终点的是(  )

A . 甲先到达 B . 乙先到达 C . 同时到达 D . 无法比较
4、如下图所示,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③从第3s开始,vA>vB , 5s末A、B相遇

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A . 只有①④正确 B . 只有③④正确 C . 只有①③正确 D . 只有②③正确
5、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 B . C . D .
6、平直公路上并排停放着两辆汽车,一段时间后,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关于两辆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一定向北运动 B . 以甲车为参照物,地面一定是静止的 C . 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一定是向南运动 D . 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
7、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 B . C . 河岸 D . 岸边树木
8、冰壶运动是冬奥会比赛项目之一。冰壶被运动员掷出后,在冰面上减速滑行到停下的过程中,冰壶的平均速度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冰壶的滑行时间也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若冰壶以1.6m/s的速度被掷出时,在冰面上滑行了8m,则冰壶以3.2m/s的速度被掷出,在冰面上滑行的距离为(   )

A . 8m B . 16m C . 24m D . 32m
9、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
A . 测量时,刻度尺不能倾斜 B . 测量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测量,否则测量结果不准确 C .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D . 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在数字后面注上测量单位
10、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运动,他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 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 B . 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往西运动 C . 甲、乙两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 . 经过8s,甲乙相距40m

二、多选题(共3小题)

1、甲、乙、丙三个人各乘一个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运动情况可能是( )
A . 甲、乙匀速下降, V>V ,丙停在空中 B . 甲、乙匀速下降, V>V ,丙匀速下降 C . 甲、乙匀速下降, V>V ,丙匀速下降,且 V>V D . 以上说法均不对
2、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0年以来,一曲“东方红”响彻寰宇。下列关于“东方红一号”卫星,说法正确的是(   )

A . 相对于地球,“东方红一号”是运动的 B . 相对于太阳,“东方红一号”是运动的 C . “东方红”乐曲是通过声波传播的 D . “东方红”乐曲是通过电磁波传播的
3、下列对长度、时间和质量的估测,合理的是(   )
A . 家中卧室门的高度约2m B . 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50kg C . 物理课本的厚度大约10dm D . 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14s

三、填空题(共6小题)

1、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10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15m/s,则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2、端午节,贝贝全家一起在海河岸边观看划龙舟比赛。发令枪响,几艘龙舟上的参赛选手奋力划桨,龙舟如离弦之箭向前疾行。贝贝激动地说:“龙舟跑得真快啊!”,她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其中一艘龙舟前半段路程的速度为4m/s,后半段路程的速度为6 m/s,则该龙舟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
3、在甲图中,圆筒的直径d为      cm.在乙图中秒表的读数为      s.

4、一列匀速直线行驶的火车内,小亮同学相对于车厢竖直向上跳起,他      (选填“能”或“不能”)落在原来的起跳点;我们平时常说“太阳从东方升起”,是选择      为参照物.
5、              
6、某同学5次测量一块金属块的长度分别是:3.12cm、3.14cm、3.23cm、3.15cm、3.13cm,则物体的长度是      cm 。

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某小组同学探究小车沿斜面运动时的速度变化,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A处。

图片_x0020_100010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把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B处,用刻度尺测出AB的长s1=80cm,又用秒表测出小车下半段的路程所用时间2s,平均速度v=      m/s;
(3)根据测量可知:小车速度越来越快,小车做      运动;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秒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vAB      ;(填“大”或“小”)
(5)在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各物理量时,为了减少误差,斜面的倾斜度应较      (填“大”或“小”)些,这是为了便于测量。

五、计算题(共3小题)

1、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此,江苏省近年来加大了道路限速监控管理,一种是“定点测速”,即监测汽车在某点的车速;另一种是“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如图,若监测点A、B相距25km,全程限速120km/h,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B的速度分别为100km/h和110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

图片_x0020_100038

(1)采用“定点测速”,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会不会被判超速?
(2)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
(3)若要确保通过AB路段区间测速不会被判超速,则通过AB路段时间最短为多少秒?(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
2、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匀速行驶,两车的s﹣t图像如图所示,t=0时,甲车在乙车前方200米。求:

(1)甲、乙两辆汽车的速度各是多少km/h?
(2)乙车追上甲车需多少s?
3、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
(1)甲地到达乙地的时间是多少小时?
(2)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3)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