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5小题)
二、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A.红磷过量 B.气密性不好 C.燃烧完成后未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
三、综合题(共6小题)

途径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相对值 | 0.6 | 60 | 60 | 121.8 | 5.5 | 92 | 90 |
为达成“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目标,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开发新能源 B.植树造林 C.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进一步分析上表回答:人口增多是否是大气中碳量增加的主要因素,并说明理由 。
圣火采集,选用主要成分 的天然气作为清洁燃料,圣火燃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海洋覆盖了地球70%以上的面积,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栖息地,有超过25万种生物生活在其中,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能源和交通,是应对气变化的忠实“朋友”。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导致地球系统热量不断增加。海洋吸收了绝大部分全球变暧的热量,还“消化”了2~3倍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减缓了气候变化速度及影响。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海洋变暖的速度增加了1倍。在过去的20年里,所有大洋盆地都观测到了持续数天到数月的极端海洋高温天气,即“海洋高温热浪”,它可以延伸数千公里的范围,深达数百米。热浪频发,易引起更强烈的热带气旋、厄尔尼诺现象等。2006-2015年:全球平均海平面每年上升约3.6mm,为1901~1990年期间上升速度的2.5倍。海洋在溶解了二氧化碳后,酸性增强,会影响牡蛎、蛤蜊等贝类的外壳或骨骼的形成。
阅读文本,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