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八下科学期中考试卷A(1.1~3.1)

年级:八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共15小题)

1、市售的某种含氟牙膏中有一种化学药物的化学式为Na2FPO3 , 已知F为-1价,则P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 +5 B . +3 C . +1 D . -3
2、物理研究中常常用到“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模型法”、“类比法”等方法,下面是初中物理中的几个研究实例: ①用总电阻表示同一段电路上串联的两个电阻;②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③研究电流时把它与水流相比;④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上述几个实例中,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    )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3、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主要任务之一是探明月球上氦-3的储量。如图是氦-3原子结构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 质子和中子是不可再分的粒子 B . 氦-3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C . 氦-3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 D . 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4、张老师在请同学说出“O2”表示的意义时,得到了以下几种回答:①表示氧气这种物质;②表示氧元素;③表示2个氧原子;④表示氧分子;⑤表示1个氧分子里有2个氧原子;⑥表示氧气是一种无色气体。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 ①④⑤ B . ①④⑤⑥ C . ①③④⑤ D . ③④⑤
5、下列关于“2”的含义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 Zn2+中的“2+’表示锌粒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 B . 2NO中的“2”表示2个一氧化氮分子 C . H2O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二个氢元素 D . 中化学式上方的“-2”表示3个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
6、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下列性质:①颜色;②密度;③溶解性;④可燃性;⑤能否与水反应,必须考虑的是(    )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③④⑤ D . ②③⑤
7、如右图,某同学用燃烧红磷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1/5,对此,你认为下列做法或想法不可取的是(    ) 

 

A . 查看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B . 将红磷改成木炭后重新实验 C . 实验中红磷的量不足,没有将瓶内的氧气全部消耗尽 D . 实验中可能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不足
8、如图所示,在电磁铁的上方用弹簧悬挂着一条形铁棒,开关S闭合后,当滑片P从a端向b端滑动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是( )


A . 电流表示数变大,弹簧长度变长 B . 电流表示数变大,弹簧长度变短 C . 电流表示数变小,弹簧长度变长 D . 电流表示数变小,弹簧长度变短
9、家庭电路中,当进户线的火线与零线的电流不相等,且差值达到一定值时,安装在干路上的漏电保护器就会切断电路。则下列情况可能使漏电保护器切断电路的是(    )

A . 用电器短路 B . 用电器金属外壳没有接地 C . 正在工作的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D . 小孩站在地上,手接触插座上与火线相连插孔的金属体
10、重水的主要作用是作为核反应堆的减速剂。一个重水分子是由两个重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重氢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相对原子质量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重氢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 B . 重氢原子核内有一个质子 C . 重氢原子中没有中子 D . 水分子和重水分子的质量相同
11、在科学活动周中,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在(培养中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组老师的指导下,将课本“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甲图)改进为新的实验装置(如乙图),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相对于原装置,以下评价不恰当的是(  )

A . 反应容器体积小,药品消耗少 B . 装置简洁,减少了甲图装置中导管引起的误差 C . 白磷比红磷着火点高,使用更安全 D . 容器内径相等,易准确推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2、如图是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 金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 一个金原子的中子数为197 C . 一个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8 D . 金元素与其他元素的本质区别就是它的核电荷数是79
13、如图所示是电机示意图,对于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中绘出的是直流电动机的示意图,线圈正转到平衡位置 B . 图中绘出的是直流电动机的示意图,线圈受到磁场的作用力而转动 C . 图中绘出的是交流发电机的示意图,此时导线切割磁感线,线圈中产生电流 D . 图中绘出的是交流发电机的示意图,此时导线不切割磁感线,线圈中没有电流
14、有关下图所示的五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五种物质都是混合物 B . ①②④有相似之处,都盛放了不同状态的同种物质 C . ③④属于化合物 D . ②和⑤有相似之处:元素种类相同,但分子构成不同
15、对下列四幅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如图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B . 如图利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可以制成电动机 C . 如图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导体中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 D . 如图电磁继电器是根据电流磁效应原理制成的电路自动控制开关

二、填空题(本题有9小题,20空格,每空格2分,共40分)(共9小题)

1、用序号回答:在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电子⑤离子⑥原子核⑦中子⑧元素中,选择:
(1)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它是由        和        构成的。
(2)元素的种类由       数决定.
(3)Mg和Mg2+属于同种        ,又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        数,故属于两种不同的微粒.

2、如图所示,条形磁铁置于水平桌面上.电磁铁的左端固定并保持水平,且与条形磁铁在同一水平面上。当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逐渐向上移动时,电磁铁的磁性        ,在此过程中,条形磁铁受到电磁铁对它的磁力作用的方向        (填“向左”或“向右”)。


3、2014年3月11日,日本强烈地震三周年,当时海啸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外泄,有关131 I131 I原子中含有53个质子,78个中子)的相关报道成为热门话题。

(1)131 I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另一种稳定的碘原子127 I,它和131 I同属于碘元素。127 I原子的中子数为      

4、下表微粒中,是阳离子的是      ;互为同位素的是      (填字母编号)。

5、如图所示,GMR是巨磁电阻(其电阻阻值在磁场中随磁性的增强急剧减小),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磁铁附近的小磁针处于静止状态,则小磁针的A端为      极;当滑片P和右滑动时,指示灯的亮度      (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

6、我们试着做一个游戏:将磁钢M固定在铁块C上。用手将一元硬币B1、B2叠在一起,竖立在磁钢上端。如将手指稍稍松开一小段距离。将观察到的现象是两个硬币的上端将        (填“合拢”或“分开”)。这是因为硬币的上端都被磁化成       


7、用一定量的NH4NO3和KH2PO4的固体混合物可以配制无土栽培营养液,已知固体混合物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则固体混合物中KH2PO4的质量分数为      

8、为了较准确测定氯酸钾完全分解产生氧气的体积,可进行以下实验:称取2.45克氯酸钾与适量的二氧化锰混合,然后加热直至无气体放出,过一会儿读取进入量筒里的气体体积。试完成下列填空:

(1)测量气体体积时,可以将反应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中的气体冷却至室温再进行。则收集气体应选用如图中的      装置才合理,理由是      

(2)若这时氧气密度约为1.33g/L,应选用       规格的量筒。

(2)
A . 100mL B . 200mL C . 500mL D . 1000mL
9、根据表中五种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和溶解性,回答下列问题:


空气

NH3

CH4

HCl

O2

密度/g·L-1

1.293

0.77l

0.717

1.629

1.43

溶解性

——

极易溶

难溶

极易溶

难溶

(1)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      

(2)

用如图所示盛满水的集气瓶收集CH4 , 气体应从      端进入。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15空格,每空格3分,共45分)(共5小题)

1、请你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④      

(2)若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一瓶O2 , 应选用上面图中的(填序号)      ,其化学方程式为      

2、如图所示,将一根直导线放在静止小磁针的正上方,并与小磁针平行。接导电路后,观察到小磁针偏转。

(1)实验探究的是通电直导线周围是否存在      

(2)实验中小磁针的作用是      

(3)实验中用到的一种重要科学研究方法是          

(3)
A . 类比法 B . 转换法 C . 控制变量法 D . 等效替代法
3、

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了书本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知道P2O5 不能随便排放在空气中,否则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

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50 mL空气,如右图。然后给装有红磷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红磷变成白烟,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

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的气体体积理论上应该减少约      mL。

(2)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      

(3)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学到的测量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方法是      

4、为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小明用电池(电压一定)、滑动变阻器、数量较多的大头针、铁钉以及较长导线为主要器材,进行如图所示的简易实验。

(1)他将导线绕在铁钉上制成简易电磁铁,并巧妙地通过      来显示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下面的实验也用这种方法的是      

A、认识电压时,我们可以用水压来类比

B、用光线来描述光通过的路径

C、把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看有没有溅起水花,来判断音叉有没有振动

(2)连接好电路,使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较大,闭合开关,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情景:接着,移动变阻器滑片,使其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小,观察到图乙所示的情景,比较图甲和乙发现,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      (选填“大”或“小”)磁性越强。

5、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一切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时(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9,相对原子质量为197),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如图)。


有一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粒子途径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稍微改变了运动方向。

(1)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      

(2)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因是      

(3)按现在对原子、分子的认识,你认为道尔顿提出的近代原子学说中不确切的地方是:      

四、解答题(本题有7小题,第31、35题6分,第32题7分,第30、33题各8分,第34、36题各10分,共55分)(共7小题)

1、某同学测试各种物质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如下图所示。

(1)准备实验:用玻璃片盖住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时,应该用玻璃片的       (选填“光滑面”或“磨砂面”)与集气瓶口接触;

(2)进行实验:为了使各物质与氧气完全反应,操作方法是      

(3)图示实验中,有火焰产生的是      (选填实验编号);

(4)分析与表达:①所示实验中有错误的是      (选填实验编号);②图示三个实验的共同特点之一是      

2、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1)左图说明      是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之一。

(2)请用笔划线代表导线将右图中的电路元件正确的连入电路。

3、蛋白质的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人体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在胃肠中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蛋氨酸(化学式为C5H11O2NS)就是其中的一种。请分析计算下列问题:

①蛋氨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②蛋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③合格奶粉每100克含蛋白质约18克,蛋白质中氮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为16%,则每100克合格奶粉中氮元素的质量为多少克?现测定某奶粉每100克中含有氮元素1.5克,通过计算判断这种奶粉是否合格。

4、只含铜和氧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18 g,测得铜的质量为16 g。已知铜的氧化物有CuO和Cu2O。请通过分析或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克;  

(2)该样品的组成情况有      (写出所有可能的组成);

(3)若固体样品由两种物质组成,则质量偏少的那种物质的质量分数为      (用分数表示)。

5、巨磁电阻效应

1988年阿尔贝·费尔和彼得·格林贝格尔发现,在铁、铬相间的三层复合膜电阻中,微弱的磁场可以导致电阻大小的急剧变化,这种现象被命名为“巨磁电阻效应”。

 更多的实验发现,并非任意两种不同种金属相间的三层膜都具有“巨磁电阻效应”.组成三层膜的两种金属中,有一种是铁、钴、镍这三种容易被磁化的金属中的一种,另一种是不易被磁化的其他金属,才可能产生“巨磁电阻效应”。

进一步研究表明,“巨磁电阻效应”只发生在膜层的厚度为特定值时.用R0表示未加磁场时的电阻,R表示加入磁场后的电阻,科学家测得铁、铬组成的复合膜RR0之比与膜层厚度d(三层膜厚度均相同)的关系如乙图所示。


1994年IBM公司根据“巨磁电阻效应”原理,研制出“新型读出  磁头”,将磁场对复合膜阻值的影响转换成电流的变化来读取信息。


(1)以下两种金属组成的三层复合膜可能发生“巨磁电阻效应”的是         

(1)
A . 铜、银 B . 铁、铜 C . 铜、铝 D . 铁、镍
(2)对铁、铬组成的复合膜,当膜层厚度是1.1nm时,这种复合膜电阻      (选填“具有”或“不具有”)“巨磁电阻效应”。

(3)“新型读出磁头”可将微弱的      信息转化为电信息。

(4)铁、铬组成的复合膜,发生“巨磁电阻效应”时,其电阻R比未加磁场时的电阻R0     (选填“大”或“小”)得多。

(5)丙图是硬盘某区域磁记录的分布情况,其中1表示有磁区域,0表示无磁区域.将“新型读出磁头”组成如图所示电路,当磁头从左向右匀速经过该区域过程中,电流表读数变化情况应是丁图中的             

6、某地1000千克化肥的市场价格如下:CO(NH2)2 1080元;NH4NO3 810元;NH4HCO3 330元。请计算:

①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②现用10000元采购上述化肥中的一种,要想购得的化肥中含氮元素的质量最多,你应该购买哪一种?

7、小明利用热敏电阻设计了一个“过热自动报警电路”,如图甲所示。将热敏电阻R安装在需要探测温度的地方,当环境温度正常时,电磁继电器的上触点接触,下触点分离,指示灯亮;当环境温度超过某一值时,电磁继电器的下触点接触,上触点分离,警铃响。图甲中继电器的供电电压U1=3V,继电器线圈用漆包线绕成,其电阻R0为30Ω。当线圈中的电流大于等于50mA时,继电器的衔铁将被吸合,警铃响。图乙是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像。

(1)图甲中警铃的接线柱C应与接线柱      相连,指示灯的接线柱D应与接线柱      相连。

(2)由图乙可知,当环境温度为20℃时,热敏电阻阻值为      Ω。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电磁继电器的磁性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请计算当环境温度高于多少摄氏度时,警铃报警?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八下科学期中考试卷A(1.1~3.1)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