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下第3章空气与生命第1—2节综合训练

年级:八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共15小题)

1、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下列性质:①颜色;②密度;③溶解性;④可燃性;⑤能否与水反应,必须考虑的是(    )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③④⑤ D . ②③⑤
2、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上烧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 )

A . 水能够灭火,所以纸盒不会烧着 B . 火焰的温度较低,低于纸的着火温度 C . 纸的着火温度较高,高于水的沸点 D . 水善于将热量迅速向外散发,所以纸盒不会烧着
3、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 氢气作清洁燃料 B . 氮气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C . O2做气体燃料 D . 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
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并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4/5的结论 B . 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C . 氮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D . 稀有气体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5、

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 . 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C . 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D . 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6、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氧气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可以转变为液体或固体 B . 河中的鱼虾可以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 C .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可燃物 D . 因为氧气与氮气的密度不同,所以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7、

如图所示是硫和铁丝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示意图。这两个反应( )

A . 都放出热量 B . 都生成气体 C . 都能在常温下反应 D . 都产生蓝紫色火焰
8、

如图所示,在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 连接装置后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 红磷要足量 C . 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胶塞 D . 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止水夹
9、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不使用催化剂,物质就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B . 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 C . 催化剂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反应速率 D . 用催化剂将水变成汽油
10、下列不是实验室制取氧气所用方法的是(    )

A . 加热高锰酸钾 B . 用二氧化锰和双氧水 C . 用直流电电解水 D .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11、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光,放热,生成大量白烟 B .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光,火星四射,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D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
12、医务人员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为伤者处理伤口时,伤口上会看到大量的气泡。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生成的气体一定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氢气 B . 伤口处的生物酶可能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 C . 只有二氧化锰能使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迅速分解 D . 过氧化氢和水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他们的性质完全不同
13、下图分别是实验室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4、“魔棒点灯”趣味实验的操作为: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在高锰酸钾上滴加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被点燃了。你认为酒精灯能被点燃的主要原因是( )

A . “魔棒”具有神奇的功力使酒精灯点燃 B . 高锰酸钾与浓硫酸的混合物能降低酒精的着火点,使酒精自发燃烧 C . 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D . 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氧气,酒精在氧气浓度大的环境中能自发燃烧
15、在试管甲中放入15g氯酸钾,试管乙中放入15g氯酸钾和一定量MnO2 , 分别加热并充分反应。下图对该实验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合理的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共5小题)

1、根据下列现象说明空气中存在某种气体物质,试将物质写在题后横线上。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能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2)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瓶壁和石灰水底部均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      

(3)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4)空气是制造氮肥的原料,说明空气中含有      

2、有A、B、C、D四种物质: 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在A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气味的气体C;D是一种无色的气体,把D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试判断A、B、C、D各是什么物质,请将答案填在横线上。

A是      ; B是      ; C是      ; D是      

3、小强同学经过查阅资料得知:铝丝和铁丝一样也能在氧气中燃烧,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探究。请你结合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集气瓶底预先铺少量沙子的目的是      

(2)铝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的目的是      

(3)用正确方法引燃铝丝,伸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后未观察到铝丝发生剧烈燃烧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4、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N2 , 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 , 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1)红磷燃烧有大量白烟产生,白烟是      。(选填:“固体”、“液体”、“气体”)

(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3)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是      

5、《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大军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请用燃烧的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周瑜用“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火箭”使木船着火。则木船是燃烧条件中的        、木船又与空气接触、还需        。
(2)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        ,使火势烧得更旺。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6分)(共4小题)

1、小明发现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中,反应速度逐渐变慢,查阅资料得知:其原因是过氧化氢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以及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降低,为了探究二氧化锰催化能力降低的影响因素,进行如下实验。


材料准备:取三份质量均为2克的二氧化锰分别催化4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30%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实验后回收二氧化锰,并分别标为A、B、C;另取多次催化分解10%过氧化氢实验后回收的二氧化锰,标为D。

实验步骤:①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取未使用过的二氧化锰0.5克,加入锥形瓶中,再加入1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记录收集120毫升气体所需的时间;

③再分别取A、B、C、D组二氧化锰各0.5克,重复上述实验;

④多次实验取平均值,记录数据如下:

组别

未使用过的二氧化锰

A

B

C

D

收集气体时间/秒

17.9

23.2

27.7

32.3

37.8

(1)实验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在液面以下,其目的是      

(2)实验中,通过比较收集相同体积气体所需的时间外,还可以通过比较      来反映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

(3)由表中数据可知,引起回收的二氧化锰催化能力下降的因素是      

2、小明在学习了“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知识后,进行如下实验:

①按图甲组装实验仪器并进行气密性检查。

②取1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和0.03克二氧化锰装入容器,塞紧橡皮塞,接上压强测量仪(如图乙)。

③倾斜装置,使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充分混合,用压强测量仪测量容器内的气压。

④分别用0.06克、0.09克和0.12克相同的二氧化锰重复上述实验,整理相关数据如图丙。

(1)写出步骤①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具体操作及气密性良好的判断依据:      

(2)实验中,小明用      来反映产生氧气的多少。

(3)本实验除了研究“二氧化锰质量对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质量的影响外”还可以研究的问题是      

3、小刚和小强用如图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经查阅资料可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小刚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2)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图      (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4、

甲图所示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及药品。


(1)为获得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1)
A .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 燃烧匙中的红磷足量 C . 点燃红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 D . 红磷熄灭,广口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2)小明同学用足量的木炭代替红磷、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水来做此实验。小明操作正确,但是测得的数据小于用红磷测得的数据,其原因是木炭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外还可能生成      

(3)市售“暖宝宝”中发热剂主要成分是:铁粉、炭粉、水和食盐等,反应原理可简化为铁生锈。小明用配置的发热剂按图乙装置实验。他不是将足量的发热剂堆在瓶底,而是将其涂抹在广口瓶内壁的四周,这样做的目的是      

四、解答题(每空2分,共20分)(共2小题)

1、实验室提供了以下药品和仪器装置制取气体,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药品】①氯酸钾 ②水 ③过氧化氢  ④二氧化锰⑤高锰酸钾

【装置】


(1)写出A图中a仪器的名称      

(2)小聪同学选择药品①和④制取气体,则他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填字母序号),该气体的验满方法是      。若用该发生装置制取氧气,则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或E。

(3)小亮同学用装置A制取氧气,他选择了E做收集装置,则气体应从      (填“b”或“c”)端通入。

2、某同学在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氧气并探究氧气的性质。

(1)该同学制备氧气应选用的药品是      (限选:H2O2溶液、MnO2、KMnO4)。

(2)夏天室温很高的时候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合理方法是:将导管口放入水面下然后      ,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3)添加药品,连接仪器,加热试管后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此时导管口还在集气瓶外面,接下来的操作正确的是         (填字母)。

(3)
A . 立刻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B . 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C . 立即熄灭酒精灯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后再点燃酒精灯
(4)该同学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加热到发红,然后伸进一瓶氧气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进一步证明木炭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方法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八下第3章空气与生命第1—2节综合训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