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下第3章空气与生命第1—2节综合训练
年级:八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共15小题)
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如图所示是硫和铁丝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示意图。这两个反应( )
如图所示,在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共5小题)
A是 ; B是 ; C是 ; D是 。

(1)周瑜用“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火箭”使木船着火。则木船是燃烧条件中的 、木船又与空气接触、还需 。
(2)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 ,使火势烧得更旺。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6分)(共4小题)
材料准备:取三份质量均为2克的二氧化锰分别催化4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30%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实验后回收二氧化锰,并分别标为A、B、C;另取多次催化分解10%过氧化氢实验后回收的二氧化锰,标为D。
实验步骤:①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取未使用过的二氧化锰0.5克,加入锥形瓶中,再加入1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记录收集120毫升气体所需的时间;
③再分别取A、B、C、D组二氧化锰各0.5克,重复上述实验;
④多次实验取平均值,记录数据如下:
组别 | 未使用过的二氧化锰 | A | B | C | D |
收集气体时间/秒 | 17.9 | 23.2 | 27.7 | 32.3 | 37.8 |
①按图甲组装实验仪器并进行气密性检查。
②取1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和0.03克二氧化锰装入容器,塞紧橡皮塞,接上压强测量仪(如图乙)。
③倾斜装置,使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充分混合,用压强测量仪测量容器内的气压。
④分别用0.06克、0.09克和0.12克相同的二氧化锰重复上述实验,整理相关数据如图丙。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
甲图所示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及药品。
四、解答题(每空2分,共20分)(共2小题)
【药品】①氯酸钾 ②水 ③过氧化氢 ④二氧化锰⑤高锰酸钾
【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