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上1.31常见的酸--盐酸 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用pH试纸测定稀盐酸的酸碱度。如果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湿润后,再把稀盐酸滴在pH试纸上,那么测得的pH与稀盐酸实际的pH相比(    )


A . 两者相等    B . 偏低 C . 偏高   D . 不能确定
2、浓盐酸在空气中会形成白雾的原因是(    )


A . 浓盐酸电离出氯离子 B . 浓盐酸中挥发出的水蒸气形成了白雾 C . 浓盐酸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小液滴 D . 浓盐酸中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小液滴
3、下列关于盐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无色酚酞试液遇盐酸变红色 B . 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 C . 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溶液一定是盐酸 D . 用加热蒸发溶剂的方法就可使稀盐酸变成浓盐酸
4、

用如图的浓盐酸配制一定质量20%稀盐酸,实验时不需要的仪器是(  )

A . 胶头滴管 B . 量筒 C . 烧杯 D . 电子天平
5、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 .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大理石 C .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 D .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6、某同学在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时,用稀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和酸碱指示剂进行实验的过程如图.如图所加试剂①②③依次是(    )

A . 稀氢氧化钠溶液、石蕊试液、稀盐酸 B . 稀盐酸、石蕊试液、稀氢氧化钠溶液 C . 稀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稀盐酸 D . 稀盐酸、酚酞试液、稀氢氧化钠溶液
7、如图为实验室新购置的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用掉一部分盐酸后(忽略盐酸的挥发),不能再表示试剂瓶中剩余盐酸信息的是(   )

A . 37% B . 36.5 C . 1.19g/cm3 D . 500mL
8、下列关于盐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酚酞试液遇盐酸变红色 B . 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 C . 能与硝酸银生成白色沉淀的溶液一定是盐酸 D . 用加热蒸发溶剂的方法就可使稀盐酸变成浓盐酸
9、下列各组物质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反应发生的是(   )
A . 石灰石和盐酸 B . 氧化铁和盐酸 C . 氢氧化钡和稀硫酸 D . 氢氧化钠和稀盐酸
10、下列物质中,与盐酸不反应的是(   )
A . 氧化铜 B . 氢氧化钡 C . 硫酸 D . 碳酸钠
11、用石蕊试液或酚酞试液都能区别的一组溶液是(   )
A . 稀盐酸和稀硝酸 B . 稀盐酸和食盐水 C . 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D . 稀硫酸和稀盐酸
12、区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方法有很多,下列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取样品分别加入酚酞试液,变红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不变的是稀盐酸 B . 取样品分别加入石蕊试液,变红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蓝的是稀盐酸 C . 取样品分别加入锌粉,产生气体的是稀盐酸,无现象的是氢氧化钠溶液 D . 取样品分别加入氯化镁溶液,无现象的是稀盐酸,有沉淀的是氢氧化钠溶液
13、盐酸是一种主要的工业用酸,下列关盐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 B . 浓盐酸是黄色与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C . 人的胃液里含少量的盐酸,可以助消化 D .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在空气中会形成白雾
14、有100g10%的盐酸溶液,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采取的方法是(   )
A . 蒸发掉溶剂的质量是原溶液质量的一半 B . 溶质的质量增大一倍 C . 将100g10%的盐酸与200g25%的盐酸混合 D . 把溶液的量倒掉一半
15、如图,在盛有一定质量分数稀盐酸的容器中,放一塑料方块,漂浮于稀盐酸中,若向容器中加入足量石灰石(CaCO3)使其与盐酸完全反应后,则塑料方块在溶液中(     )

A . 下沉 B . 上浮 C . 不变 D . 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镁条和盐酸反应实验时发现,试管外壁很烫,试管口出现白雾,白雾是什么呢?

Ⅰ.同学们作出猜想

猜想一:是小水滴.因为盐酸溶液中的水受热会汽化上升,在试管口       成小水滴(填物态变化名称)。

猜想二:是盐酸小液滴.因为浓盐酸具有       性,可能实验中使用的盐酸浓度过高,试管口就会形成盐酸小液滴。

同学们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内有正在反应的镁条和盐酸的试管口,试纸变红,证明猜想二是合理的。

Ⅱ.小柯提出质疑

为什么刚才打开盛放实验所用盐酸的试剂瓶,瓶口没有白雾,却在反应过程中出现白雾?

小柯联系反应时试管外壁很烫,于是想到:白雾的形成可能与温度有关.

他用试管取少量盐酸,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不变红;然后       (填操作),试纸变红。

得出结论:这种盐酸浓度并不高,是镁和盐酸反应放热促使盐酸形成白雾。

 

2、
  • 检验某无色液体是否是盐酸或氯化物的溶液,取样后滴加       溶液和稀硝酸,若无色液体是盐酸或氯化物的溶液,发生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以盐酸为例)       ,实验中,为什么要加入稀硝酸?       
3、下图是盐酸与不同类别物质之间反应的知识网络。

(1)图中M应为      类物质。
(2)写出一种能与盐酸反应的金属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
(3)盐酸能与碱反应的实质是盐酸中的       (写离子符号)与碱中的OH-反应生成H2O。
(4)用盐酸除铁锈(主要成分Fe2O3)的化学方程式是      
4、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要得到此变化曲线,所进行的操作是      (填序号)。

①将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②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

(3)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g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      
(4)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      色。
5、“探险队员”--盐酸,不小心走进了科学迷宫,不知怎样走出来,因为迷宫有许多“吃人的野兽”(即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或水溶液),盐酸必须避开它们,否则就无法通过。

(1)请你帮助他走出迷宫(请用图中物质前的序号依次连接起来表示他所走的路线)入口→      →出口。
(2)在能“吃掉”盐酸的化学反应中,属于酸和碱中和反应的有      个,其中能“吃掉”盐酸的盐是      (填物质的名称)。
(3)在不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中,写出一个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如果将盐酸换成氢氧化钾溶液,它能沿着盐酸走出的路线“走出”这个迷宫吗?为什么?      
6、

实验室采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则发生、收集装置应选择图中      (填字母)装置,该实验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原因是      


7、浓盐酸有挥发性,所以应      保存.
8、某试剂瓶内装的估计是盐酸,要鉴别是否真是盐酸,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首先用试管取少量待测液,加入      ,然后,再用试管取少量待测液,加入      ,如果是盐酸,前后两步的实验现象是            

9、浓盐酸打开瓶子,瓶口有      ,这是因为浓盐酸具有      ,挥发出的      气体与空气中的      结合形成      
10、工业用盐酸由于含杂质而呈黄色,经测定某工业用盐酸中含H+、Fe3+和Cl , 且H+与Fe3+的个数比为5:1,其中含Fe3+和Cl的个数比为      ,用工业盐酸可清除铁锈,这一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解答题(共4小题)

1、 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氢氧化钾,为了回收利用,欲用2%的稀盐酸测定废水中的氢氧化钾含量(废水中其他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现取50g废水于锥形瓶中,逐滴加入2%的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盐酸7.3g,求废水中氢氧化钾的质量分数.

2、

 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正常人胃液每日需要盐酸溶质质量约为6.5g~7.3g.某患者每日分泌盐酸溶质质量为9.0g,为治疗胃酸过多需服用图所示抑酸剂,发生反应:Mg(OH)2+2HCl=MgCl2+2H2O.请计算并回答:按说明书用法用量,每天最多可中和胃液中盐酸溶质质量是多少克?理论上能否使该患者胃液中盐酸溶质质量恢复到正常范围?(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001)

3、 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现取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12.5g和94.4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石灰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求: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

(2)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

实验室保存﹣瓶浓盐酸,瓶上的标签部分内容如图所示,请根据标签上的信息回答下列各问:

(1)这﹣瓶浓盐酸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克?(结果精确到0.1)

(2)取100克此瓶内的浓盐酸可以稀释成1.85%的稀盐酸多少克?同时加水多少克?

四、实验探究题(共6小题)

1、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

将一个不与盐酸反应的小球放入盛有盐酸的烧杯中,小球悬浮于液面,位置如图.

(1)将从废电池外壳收集来的锌片放入杯中,该学生看到的现象是:

       

(2)当杯中的盐酸完全反应后,此时小球所处位置与原来相比      (“不变”、“上浮”或“下沉”).其依据是       

2、 某班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

(1)

甲同学实验操作如图:

在烧杯中加入约5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此时溶液呈      色.

接着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再用玻璃棒       , 发现溶液为无色,于是甲同学得出两者恰好中和的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乙同学对甲同学的结论提出了质凝,并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

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NaCl和HCl

猜想三:NaCl和NaOH

以上猜想中,你觉得不合理的是      

为了验证另外两种猜想,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Na2CO3溶液

      

猜想二成立

【反思交流】

实验结束后,废液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倒入下水道   B.倒入废液缸   C.带出实验室.

3、

将0.4%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2mL0.4%的盐酸中,测得混合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某学习小组对加入0~VmL氢氧化钠过程中,所得混合液pH增大原因进行了如下探究:


(1)【猜想假设】

猜想Ⅰ:pH增大是因为      

猜想Ⅱ:pH增大是因为发生了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       .

(2)【实验探究】

为验证猜想Ⅱ,请你帮助该小组完成下列实验.(可供选择的实验用品有:pH计、0.4%的氢氧化钠溶液、0.4%的盐酸、水)

(1)向2mL0.4%的盐酸中加入VmL0.4%的氢氧化钠溶液,用pH计测得混合液的pH=7.

(2)向2mL0.4%的盐酸中加入VmL       , 用pH计测得混合液的pH      7(填“>”、“=”或“<”).

综合(1)和(2)证明猜想Ⅱ成立.

4、我们知道盐酸能使石蕊溶液变      ;石灰水能使酚酞变      

让我们和小亮一起走进化学实验室,共同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小亮在实验室用一小块生铁与稀盐酸反应,观察到生铁表面出现      ,同时发现反应后的液体中有少量黑色不溶物.

提出问题:这种黑色不溶物是什么呢?

猜与假设:这种黑色不溶物中可能含碳.

设计方案:将黑色固体灼烧,如果黑色固体中含有碳,就会有      气体生成,要想进一步确定这种气体,可以用      来检验.

进行实验:小亮按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得到了预想的结果.

解释与结论:由此小亮得出结论:

(1 )生铁中      碳(填“含”或“不含”);

(2 )碳与稀盐酸      反应(填“能”或“不能”),铁与稀盐酸      反应(填“能”或“不能”).写出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稀盐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一所示的三个实验。

(1)写出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BC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如图二所示),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同学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甲同学猜想:NaCl;乙同学猜想:NaCl、CaCl2;  丙同学猜想:NaCl、CaCl2、HCl;  你的猜想:      

【交流讨论】有同学认为同学丙的猜想一定不正确,理由是       。

【设计实验】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猜想成立

6、某科学兴趣小组在探究稀盐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一所示的三个实验,试回答:

(1)下列稀盐酸的化学性质与图一实验相关的是      (可多选)。

①呈酸性,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②能与碱反应   ③能与某些盐反应

④能与金属金属氧化物反应       ⑤能与活泼金属反应

(2)若B试管中两物质没有恰好完全反应,试写出试管内可能所含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3)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B、C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如图二所示),测得沉淀或气体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之间的关系如图三,同学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时,提出以下猜想:

甲:NaCl        乙:NaCl、CaCl2    丙:NaCl、CaCl2、HCl

丁:NaCl、Na2CO3                  戊:NaCl、Na2CO3、CaCl2

你认为哪些猜想一定不正确,理由是什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九上1.31常见的酸--盐酸 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