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上1.6 几种重要的盐 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

利用饱和碳酸钠溶液与酸反应,小科同学制作了如图甲所示的简易酸碱灭火器装置,并进行操作。操作结束后,对瓶中残留液进行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实验现象:A试管溶液变红色,B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残留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

A . 盐酸 B . 碳酸钠 C . 硫酸钠 D . 氯化钠
2、下列试剂分别加入KOH溶液,饱和石灰水和稀H2SO4中,能出现三种不同

现象的是( )

A . 紫色石蕊试液 B . Na2CO3溶液 C . CuCl2溶液 D . NaCl溶液
3、小李家地处少雨的高寒山区,种的庄稼生长不茂盛,叶色偏黄,且籽粒不饱满,小李学了化学知识后,帮助父母科学种田,建议父母买化肥改善现状,以获得好收成,他应向父母提出买的化肥是(      )
A . CO(NH22 B . KNO3 C . Ca2(PO4)3 D . NH4H2PO4
4、现有①  NaOH溶液、②  KCl溶液、③ MgCl2溶液、④  CuSO4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可通 过实验方法将它们一一鉴别开来,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④③② C . ④③②① D . ④①③②
5、亚硝酸钠白色晶体,外观酷似食盐,有咸味,下表为亚硝酸钠和氯化钠的部分性质,请结合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亚硝酸钠(NaNO2)

氯化钠(NaCl)

溶于水

无色、弱碱性

无色

加热

放出有臭味的气体

无反应

跟硝酸银溶液反应

生成浅黄色沉淀

生成白色沉淀

跟稀盐酸反应

放出红棕色的气体

无反应

A . 亚硝酸钠和氯化钠都是盐 B . 可以通过滴加盐酸的方法区别亚硝酸钠和氯化钠 C . 用 pH 试纸测定食盐溶液的酸碱性,判断其中是否混有亚硝酸钠 D . 比较食盐和亚硝酸钠的化学式,可推断亚硝酸钠组成成分中的 NO3  是有剧毒的
6、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 )
A . NaCl    氯化钠    食盐 B . CaO    氧化钙    生石灰 C . Na2CO3    碳酸钠    苏打 D . NaOH    氢氧化钠    纯碱
7、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乙既能与甲反应又能与丙反应的是 ( )

选项

物质甲

物质乙

物质丙

A

HCl

Zn

AgCl

B

H2SO4

Fe2O3

NaOH

C

H2SO4

Ba(OH)2

NaCl

D

Ba(OH)2

Na2CO3

CaCl2

A . A B . B C . C D . D
8、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中,胶头滴管中含有某种液体,平底烧瓶中充入(或放入)另一种物质,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气球都明显胀大(忽略液体体积对气球体积的影响)。则滴管和烧瓶中所用试剂可能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9、向某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B . bc段发生反应的类型为置换反应 C . 根据图中数据可以计算出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 D . d点溶液中主要存在的离子为Na+、Cu2+、OH-、SO42-
10、将甲物质加入乙、丙的混合液中,溶质种类数量变化如图,则下列符合题意的是(    )

A . 甲:NaOH; 乙、丙:HCl    H2SO4 B . 甲:HCl;   乙、丙:Na2CONaOH C . 甲:CuSO4; 乙、丙:NaOH  NaCl D . 甲:NaCl;  乙、丙:AgNONaNO3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

硫酸钡不容易被X射线透过,在医疗上可用作检查肠胃的内服剂,俗称“钡餐”。小柯将硫酸镁溶液滴入硝酸钡[Ba(NO3)2]溶液中得到硫酸钡,如图表示该实验过程中溶液总质量随加入硫酸镁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图线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C点处溶液中的溶质有      

2、化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密切.
(1)请用下列物质的字母编号填空:A.醋酸   B.纯碱   C.活性炭  D.熟石灰

①家庭制作馒头添加的“碱”      

②除去铝壶中的水垢      

③除去冰箱异味      

④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      

(2)①香烟烟气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不吸烟的人能闻到烟味的原因是      

②随手丢弃的烟头还容易引发火灾,原因是(选填以下字母)      

A.提供可燃物    B.提供氧气      C.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③一旦发生火灾,消防队员通常用水来灭火,该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3、某实验小组将制作皮蛋的原料生石灰、纯碱和食盐放入水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澄清溶液。对该溶液的组成,甲、乙同学分别做出以下推测:

(1)我认为上述两位同学的推测都有不足,其中甲同学推测不足的理由是      .
(2)我的推测是: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      
4、某学校在进行校园植物园建设,其中设置了一个无土栽培区。无土栽培是利用硝酸钙、碳酸钾、硝酸钾、氯化铵等盐类配置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种方法。很多同学们对此很感兴趣,并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1)氯化铵(NH4Cl)各组成元素中对植物生长最有效的元素是      
(2)小宇同学在氯化铵中加了熟石灰,结果闻到了一股刺激性气味,说:“怎么像厕所里的气味?”这是因为      ;(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取石灰石与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的溶液A,向其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并用 pH 数字探测仪连续监测得曲线如下(pH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

(1)写出 BC 段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2)E 点时的溶液中溶质含       (填化学式)

三、解答题(共3小题)

1、向含CuCl2和HCl的100g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

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在滴加NaOH溶液过程中,原溶液中      离子个数不变。(填离子符号)
(2)P点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3)m1的值为      
(4)M点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2、在一烧杯中盛有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Na2CO3溶液,混合溶液的质量与所滴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1)在实验过程中,其中出现冒气泡的是      (填“PA”或“AB”)段。
(2)逐渐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过程中,杯中溶液的pH如何变化?
(3)原溶液中HCl的质量是多少克?
(4)当滴入Na2CO3溶液至图中B点时,通过计算求烧杯中(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某拓展性学习小组在学校科学实验创新比赛中,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设计:三颈烧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A颈、B颈分别连接充满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的注射器,C有两端开口的玻璃导管(伸入瓶内的一端连有小气球),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操作:先通过A颈往瓶内注人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小气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过一段时间后再通过B颈往瓶中注入盐酸,发现小气球的形状又发生了改变。

请描述小气球形状的变化情况,井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

四、实验探究题(共7小题)

1、为了鉴别标签遗失的盐酸、硫酸、氢氧化钙三瓶溶液,将它们编号取样按如图所示的两个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到以下现象:

(1)写出试剂①的名称      ,写出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B      ,C      
(2)写出步骤Ⅱ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本实验若将步骤I与步骤Ⅱ颠倒,      (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的目的.如果除去盐酸中的少量硫酸可滴加少量的      溶液,其化学反应方程式      
2、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现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该纯碱样品的纯度.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将仪器组装好并检查气密性;②准确称量盛有碱石灰(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的干燥管Ⅰ的质量(设为m1);③准确称量纯碱样品的质量(设为n),放入广口瓶B内;④打开分液漏斗a的旋塞,缓缓滴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⑤往试管A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称量干燥管Ⅰ的质量(设为m2).试回答:

(1)实验操作④、⑤都要缓缓鼓地进行,其理由是      ,如果这两步操作太快,会导致测定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装置A中的试剂X应选用      ,其作用是      
(3)装置C的作用是      ;干燥管Ⅱ的作用是      
(4)装置A与B之间的弹簧夹在第      项操作前必须打开,在第      项操作用其以前必须夹紧.
(5)根据此实验,写出计算纯碱样品纯度的公式:      
3、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产品中活性氧含量测定和过碳酸钠(xNa2CO3•yH2O2)组成的测定(杂质对测定无影响).注:活性氧含量是指产品中能转化为O2的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查阅资料:①“鱼浮灵”中活性氧含量≥13.0%是一等品,≥10.5%是合格品.

②过碳酸钠能与酸反应放出CO2和O2

(1)实验前先缓慢通段时间,加热铜网至红热后,再缓慢滴入过量稀硫酸,直至A中样品完全反应;继续缓慢通N2 , 其目的是      
(2)若先滴入稀硫酸,后加热铜网,会导致x:y的值      (填“偏大”或“偏小”).
(3)装置B的作用是       (填序号)

①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             

②便于观察和控制气流速度

(4)实验测得C装置中铜网增重1.2g,D装置增重2.2g.该产品中活性氧含量为      %;属于      (填“一等品”或“合格品”);x:y=      
4、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CaCO3、Na2CO3、Na2SO4、CuSO4、NaNO3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学生为了确定其组成,做如下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断:

⑴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粉末,注入足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溶液无色透明;

⑵取少量上述溶液滴入盐酸, 有气泡产生;

⑶另取(1)中少量溶液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⑷在(3)中滴加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气泡产生.

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一定没有      ;可能含有      .(均填化学名称)

5、珍珠粉以其良好的养颜等功效,获得消费者喜爱。以下是小金同学设计辨别真假珍珠,并用图示的装置测定珍珠中碳酸钙含量的实验探究方案,实验方案如下:


(1)检查装置气密性:按图连接好装置后,将注射器活塞(不考虑活塞的摩擦和自重,下同)从刻度1mL 处向上拉至刻度20mL 处 ,           (填操作和现象),则气密性良好。
(2)在图异型装置左管内装入 1.1g 上述珍珠粉样品,右管内倒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注射器

(规格为 250mL)活塞推到底部,再次连接装置。

设法使左右两管内的药品混合,反应结束后读取注射器读数为 220mL。

数据处理:计算得该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CO2 密度为 2g/L,结果精确到 0.1%)。

(3)【实验思考】考虑注射器因素,该实验方案对珍珠粉的用量多少是否必须作要求?

      理由是什么?      

6、兴趣小组实验中,将NaOH溶液滴入CuSO4溶液中,结果溶液中生成了浅绿色的固体。于是,他们对该浅绿色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①NaOH与CuSO4反应会生成Cu(OH)2 , 也会生成Cu4(OH)6SO4(碱式硫酸铜)。

②Cu(OH)2在80℃会分解生成CuO

③Cu4(OH)6SO4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分解温度需300℃

【猜想与假设】

NaOH溶液

猜想一:浅绿色固体为Cu(OH)2

猜想二:浅绿色固体为Cu4(OH)6SO4

猜想三:浅绿色固体为Cu(OH)2和Cu4(OH)6SO4

【获取事实与证据】

(1)取少量浅绿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热至100℃,观察到黑色固体物质,说明浅绿色固体中存在      
(2)另取少量浅绿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加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      。(填化学式)
(3)【结论】分析整个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4)【应用】碱式硫酸铜在植物表面上能逐步释放铜离子,抑制真菌孢子萌发和菌丝发育,能有效防治作物的真菌及细菌性病害。农业上常用作      

7、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柯取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量溶液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甲、乙两图所示实验。(注:BaCl2溶液呈中性)


(1)小柯认为“甲图实验说明了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你认为小柯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分析乙图实验的现象,可以确定样品的变质情况为      
(3)进一步探究:另取少量样品溶液,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请在丙图中画出“生成CO2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变化”的大致图像。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九上1.6 几种重要的盐 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