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新型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的重大突破.下列应用的材料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

A . 玻璃钢茶几 B . 人面鱼纹彩陶盆 C . 金刚石薄膜 D . 银制器皿
2、某同学在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后,给制了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制取MgSO4的思维导图,其中所选用的物质错误的是(    )

A . ①—Mg B . ②—MgCl2 C . ③—H2SO4 D . ④—Mg(OH)2
3、下图为自来水生产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清水池中的水是溶液 B . 过滤池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 C . 消毒用的液氯是化合物 D . 供水系统流出的水是纯净物
4、现有4种试剂:①紫色石蕊试液;②稀硫酸;③碳酸钾溶液;④氯化钡溶液。能用来一次性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的试剂有(    )
A . B . ②③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5、下列关于金属资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自然界中除少数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以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大多数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B . 自然界中的金属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 . 回收废旧金属的意义是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D . 合理开发矿物、寻找金属代用品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6、某同学根据铜绿的成分Cu2(OH)2CO3作出猜想:金属铜锈蚀的条件除有氧气和水外,还必须有二氧化碳。为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要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中的(   )

A . 甲和乙 B . 甲和丁 C . 乙和丁 D . 丙和丁
7、合成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是合成材料废弃物的急剧增加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废弃物带来的“白色污染”尤为严重。要解决“白色污染”问题,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 用布袋代替塑料袋购物    B . 使用微生物降解塑料 C . 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杯    D . 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8、下列有关物质的归类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归类

A

白酒、糖水、食盐水

常见溶液

B

蛋白质、油脂、维生素

营养物质

C

风能、氢能、太阳能

清洁能源

D

塑料、棉花、合成纤维

有机合成材料

A . A B . B C . C D . D
9、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采用将其中的一种金属分别放入另外两种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中的方法进行实验,得到三种金属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 乙、甲、丙 B . 乙、丙、甲 C . 丙、甲、乙 D . 丙、乙、甲
10、如图是指小凡用手势OK表示初中常见化学反应中生成水的不同方法,要求手指上的物质分别通过某种反应的基本类型直接生成水(如图中的H2O2、O2),则物质X一定不可能是( )


A . H2 B . H2CO3 C . KOH D . CH4
11、下列四个实验中,有一个实验涉及的变化与其他三个有本质的不同,它是(   )
A . 实验室制取氧气 B . 过滤液体 C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D . 水的电解
12、下列关于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B . 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金属除锈 C . 稀盐酸能够使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都变红色 D . 稀硫酸能够与活泼金属反应制取氢气
13、实验室为了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让制取的气体先后经过甲、乙两装置。下列关于甲、乙两装置导管的连接方式正确的是(   )

A . a接c B . a接d C . b接c D . b接d
14、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   )
A . 都能与指示剂作用 B . 都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 C . 都能解离出金属阳离子 D . 都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15、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记录的现象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 . 在Ca(OH)2 溶液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 B . 在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C . 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 , 没有白色沉淀生成 D . 在NaOH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16、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 ”表示不同的离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表示氯离子 B . 表示钠离子 C . 可用适量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进行检测 D . 此反应的实质是 和结合生成水分子
17、某同学在家中找到一种白色粉末,到学校实验室进行以下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对此粉末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

A . 该粉末可能是CaCO3 B . 该粉末一定是碱 C . 该粉末可能是Na2CO3 D . 该粉末中一定含有
18、下列各组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 Ag、Na、Cl B . Na、K、OH C . K、Na 、Cl D . Ba2、Mg2 、Cl
19、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某物质X,溶液的pH随滴入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X是( )

A . B . 澄清石灰水 C . 纯碱溶液 D . 稀盐酸
20、向烧杯中逐渐加入X溶液至过量(如图甲所示),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纵坐标)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横坐标)关系不符合图乙的是( )

选项

烧杯中的物质

X溶液

A

稀硫酸

氯化钡溶液

B

氯化钠溶液

硝酸银溶液

C

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D

碳酸氢钠溶液

稀盐酸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下图是铁、盐酸、氢氧化钙、硫酸铜和氯化镁五种物质的反应与转化关系,“一”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在一定条件下的物质转化。


(1)A物质是      (填化学式)。
(2)C与E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3)从物质反应规律分析,在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中,能与B反应生成D的物质有      (填序号)。

①2类    ②3类    ③4类    ④5类

2、某化工厂利用含有1%-2%BaCO3的废料制取BaCl2(废料中其他物质不溶于水和稀盐酸、且不与稀盐酸反应)。其部分流程如下:

滤渣必须经过充分洗涤,确保其中Ba2+含量达到规定标准才能作为固体废弃物处理,检验Ba2+的试剂可用      ,洗涤滤渣的主要目的是      

3、石油是经济发展、国防建设的重要资源。从石油炼制的产品中可以获得一系列与甲烷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如乙烷[C2H6]、丙烷[C3H8]、丁烷[C4H10]等。
(1)

以上叙述中属于甲烷物理性质的是      (选填序号)。

(2)请模仿甲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写出丙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4、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由硫酸铜、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检验其中的成分,按以下流程进行实验:

(1)根据实验现象,白色粉末中一定有      
(2)实验中不能用BaCl2溶液代替Ba(NO3)2溶液的理由是      
5、对知识的及时整理与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在学习了硫酸的化学性质后,初步归纳出稀硫酸与其他物质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五个圈中的物质属于不同的类别)。

(1)已知X是金属单质,则X可以是      (填一种即可)。
(2)请写出稀硫酸与Y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6、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是学好科学的重要方法。在学习了碱的性质后,小红同学总结了氢氧化钠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即氢氧化钠与图中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为了验证氢氧化钠与酸碱指示剂反应,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      色。
(2)利用氢氧化钠与酸反应的性质,可以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少量的氢氧化钠杂质,请写出该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7、在下列物质中:

a.食盐  b.纯碱  c.碳酸氢钠  d.碳酸钙

(1)可用作调味剂的是      (填字母,下同)。
(2)可用作洗涤剂的是      
(3)可用作补钙剂和牙膏填充剂的是      
(4)可用作发酵粉和治疗胃酸过多症的是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1、在科学拓展课中,甲同学向两个充满CO2气体的塑料瓶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和Ca(OH)2溶液,迅速盖紧瓶盖后充分振荡,结果发现两个塑料瓶都变瘪。他认为据此实验现象,可以判定NaOH和Ca(OH)2均能与CO2发生反应。

(1)乙同学认为上述判定方法还存在不严密之处,他的理由是      
(2)丙同学根据B瓶中出现的浑浊现象,判定Ca(OH)2与CO2发生了反应,提出了可以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的角度去判断。那么,若要判定NaOH和CO2发生了反应,在排除了(1)中的干扰因素后,接下案的方法是      
2、小金为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 1: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将干燥的O2从导管 a 通入U形管(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如图所示);待U形管内充满O2后,在导管 b 处连接一活塞推至底部的注射器,收集20mLO2后在导管 a 处连接乳胶管并用止水夹夹紧,如图乙所示。

观察对象

现象

①干燥的普通铁丝

没有明显变化

②潮湿的普通铁丝

较多红褐色锈斑

③潮湿的纯铁丝

没有明显变化

步骤 2:一段时间后,观察 U 形管内的铁丝,其现象如表所示。

(1)步骤一中,检查U形管内是否已充满O2的方法是      .
(2)铁制品的锈蚀条件之一是需要O2 , 在此实验中能支持此条件的证据是      .
(3)通过对比实验现象,此实验还可得出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是      
3、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铁生锈的实验探究活动并设计如下实验装置:

(1)打开分液漏斗,一段时间后观察:A处铁丝依然光亮,B处铁丝表面灰暗,D处铁丝依然光亮。铁在空气中生锈是铁与            等物质作用的结果。
(2)A、B对比说明铁生锈主要与      有关;B、D对比说明铁生锈的快慢与      有关。
(3)一些铁制品表面覆盖了某些涂层,不同的涂层被破坏后,铁生锈的速率不同。你认为下列      涂层破坏后,铁生锈的速率较快。

a.镀锌铁   b.镀锡铁

(4)一些建筑的大门刷上了一层银白色的金属,你认为该金属可能是      

a.银粉     b.铜粉    c.镁粉

(5)写出一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4、现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有BaCl2、Na2SO4、Na2CO3、NH4HCO3、KCl、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1)操作1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2)原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有      ,一定含有      
(3)写出生成气体a的化学方程式      
5、氧化钙俗名生石灰,某同学针对氧化钙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碱,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分离B中难溶物的操作Ⅰ叫      
(3)如果要用实验证明C中不是水而是一种溶液,可以选择下列      (填序号)进行实验。

①稀盐酸 ②酚酞溶液 ③二氧化碳

④氯化钠溶液

(4)操作Ⅱ是加入某种物质使无色澄清液出现白色固体,如果加入的是饱和碳酸钠溶液,白色固体的化学式是      ;如果加入的是固体氢氧化钠(全部溶解),白色固体的化学式是      

四、解答题(共3小题)

1、金属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图:

请回答下面问题:

(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X是      元素。
(2)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了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有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溶液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图中B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2、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如图是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

(1)请你在编号②、③处各填入一种物质。②是      ;③是      
(2)根据图可以总结出稀盐酸的4个化学性质。请你写出编号①稀盐酸的化学性质      
(3)编号④中产生白色沉淀,其化学式为      ;请写出编号③中的化学方程式      
3、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吗?三位同学为探究此问题进行了下列实验:
(1)甲同学取10毫升 10%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10%的稀硫酸,随着硫酸的加入,烧杯中溶液温度与加入硫酸体积之间的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本实验选用10%的NaOH溶液而不选用NaOH固体的原因是      
(2)乙同学按图乙装置进行实验,其中的澄清饱和石灰水的作用是      
(3)丙同学按图丙实验,可以根据      现象也能证明中和反应是放热的。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8-2019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