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4.3 体内物质的运输 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
如图甲是人体内三种血管的关系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乙图表示①、③血管血液中的气体含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①血管为体静脉
B . ①血管内流的是动脉血
C . ③血管为肺动脉
D . ②表示肺部毛细血管
2、下列关于人体血液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心脏的左侧流动的是静脉血,右侧流动的是动脉血
B . 贫血病患者由于血液中的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少,导致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
C . 在体循环中,主动脉流动脉血,在肺循环中,肺静脉流静脉血
D . 小科左手不慎划伤,鲜红是血液从伤口喷射出来,小科立即按压远心端止血
3、肌肉注射青霉素后,若作示踪调查,那么最先发现药物的是( )
A . 右心房
B . 右心室
C . 左心房
D . 左心室
4、已知甲、乙、丙、丁四人的ABO血型各不一样,将上述四人的血分别滴入B型血的血清中,结果只有丙、丁的红细胞会发生凝集,又知在紧急情况下,丙只能接受少量乙的血。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 . 丙和丁红细胞上都有B凝集原
B . 丙的血滴入乙的血清中不会发生凝集
C . 甲的血清中只有抗A凝集素
D . 乙的血滴入丙的血清中会发生凝集
5、下列有关献血和输血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O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凝集素。
B . 适当献血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
C . 验血时与A型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只有B型血
D . 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6、已知血管内的血液是由压力高往压力低的方向流动。表为同一器官中甲、乙、丙、丁四种血管及其内的压力值,若这些血管分别是较大的动脉、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则下列血管代号与血管的配对,正确的是( )
血管代号 | 血管内的压力值(mmHg) |
甲 | 90 |
乙 | 60 |
丙 | 20 |
丁 | 10 |
A . 甲-毛细血管
B . 乙-较大的动脉
C . 丙-小动脉
D . 丁-小静脉
7、下图为人体某处的血管结构和血流方向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若b为消化道壁毛细血管,则a内流静脉血,c内流静脉血
B . 若b为肾小体,则a内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
C . 若b为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则a内流静脉血,c内流动脉血
D . 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则a内流静脉血,c内流动脉血
8、近年来血铅事件时有发生,各地医院常采用静脉注射EDTA钙钠,以促进铅的排出。如图是心脏模式图,通过手臂静脉注射的EDTA钙钠进入血液后,首先进入心脏的腔是( )
A . 1
B . 2
C . 3
D . 4
9、下列关于人体中氧气含量由低到高排列,哪项正确?( )
A . 组织细胞,静脉血,动脉血,肺泡
B . 动脉血、组织细胞、静脉血、肺泡
C . 肺泡、组织细胞、动脉血、静脉血
D . 肺泡、动脉血、静脉血、组织细胞
10、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为了更好地学习理解人类的ABO血型系统,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A型血和B型血的模型图。据此推侧,O型血的模型图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如图所示为人体血管中血液内的O2和CO2含量的变化。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代表肺动脉,则曲线b表示的是 在血液中含量的变化。
(2)若B表示小肠绒毛(毛细血管),则a可表示 (单选)。 (2)
A . 只有废物、二氧化碳
B . 只有营养、氧气
C . 废物、营养、氧气
D . 废物、营养、二氧化碳
2、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数量在某种情况下会发生改变。如当正常人进入高海拔地区,血液中的 数量会增多,这是对缺氧环境的一种
3、图一表示人体的呼吸过程,图二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实验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二实验中,用于吸气并作为对照的装置是 。
(2)若图一中A气体为氧气,氧气经人体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后最终到达细胞,则氧气经过心脏至少 次。
4、某人腿部不慎受伤,伤口处不断涌出鲜红的血液。据此判断他受伤的是 血管, 应采取的急救措施是:在受伤血管的 心端采用指压止血或止血带止血。(填“近”或“远”)
三、解答题(共1小题)
1、公元前300年,古希腊医生把心脏看成一个水泵,并且已经能够区分出动脉和静脉。他们猜想,在动脉和静脉之间存在着更为细小的血管。此后,英国学者哈维(1578~1657)用实验方法证明了血液在体内循环的事实。在哈维死后的第四年,意大利生物学家马尔比基(1628~1694)终于用显微镜发现血液确实是通过毛细血管从动脉流入静脉的。请回答:
(1)为什么把心脏看成是一个水泵?
(2)毛细血管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什么特点?
(3)血液由肾动脉流入肾脏,再由肾静脉流出肾脏,是体循环中的一段路径。通过此段路径,血液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