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2.5 光的反射和折射(第2课时)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6小题)

1、甲、乙、丙三名士兵并排站在鱼塘边同时正对着前方水下的鱼瞄准射击。结果甲未击中鱼,射在鱼的上方;乙也未击中鱼,射在鱼的下方;丙刚好射中鱼。由此可以推断(  )

A . 甲、乙均未瞄准鱼 B . 乙、丙均未瞄准鱼 C . 甲、丙均未瞄准鱼 D . 只有丙一个人瞄准了鱼
2、如图所示,把由同种玻璃制成的正方体玻璃砖A和半球形玻璃砖B放在报纸上,若正方体的边长和半球的半径相同,则从正上方沿图中虚线(中心线)方向往下看中心线对准的文字(     )

A . A和B中看到的都比实际的高 B . A中看到的比实际的高,B中看到的比实际的低 C . A中看到的比实际的高,B中看到的与实际的一样高 D . A和B中看到的都与实际一样高
3、关于光的折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 B . 光从水中斜射人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C . 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 D . 和光的反射现象一样,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4、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入射角等于30° B . 折射角等于50° C . NN'是界面 D . MM’的右边是玻璃
5、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虚像则不能 B . 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C . 虚像既可以由光的反射形成也可以由光的折射形成 D . 实像可以是放大的或缩小的,也可以是与物体等大的
6、在初中科学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成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下列关于上述“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B . 属于虚像的是④⑤ C . 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①②⑤ D . 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
7、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   )

A . 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人激光笔 B . 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C . 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 D . 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
8、小明在一只空碗中放一枚硬币,后退到某处,眼睛刚好看不到他,另一位同学慢慢往碗中倒水时,小明在该处又看到硬币,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哪个光路图来解释( )

A . B . C . D .
9、如图所示,一口井装满水,在井底正中央趴着一只青蛙;若青蛙的眼睛用P点表示,青蛙此时观察井外事物范围的光路图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0、某校新建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

A . 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和S点重合 B . 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 C . 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D . 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11、为避免司机低头观察汽车仪表、忽略路况造成事故,厂商开发出抬头显示器:汽车仪表安装在驾驶台上、显示面水平朝上,可机平视,借助透明挡风玻璃看到竖直的仪表显示的像,如图示时刻,司机平视就能看到车速数为“90”等行车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此时仪表上直接显示出的速度数信息是“06” B . 司机能看清仪表的信息是由于玻璃对光实现了漫反射 C . “路面情况能被车内人看到”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D . 挡风玻璃必须与水平面垂直安装
12、如图所示,一盛水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这时反射角为a,折射角为r,若光线传播方向不变,把容器右侧稍微垫高,待水面重新平静后,测出反射角为a′,折射角为r′,下列正确的是(   )

A . a′=a,r′= r B . a′<a,r′<r C . a′>a,r′>r D . a′=a,r′>r
13、生活处处是科学,下图中与如图所示铅笔在水中弯折现象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 . 树的倒影 B . 彩虹 C . 手影 D . 小孔成像
14、如图所示,在空气中让一束光斜射向一块平行玻璃砖,则另一侧的出射光线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5、手电筒发出的光向下照射到一个空烧杯底部,光线投射到烧杯底部形成一个圆形光斑(如图中虚线所示),若再向烧杯中注水到一定高度时,烧杯底部的光圈会变为如图中的(   )

 

A . B . C . D .  
16、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能正确反映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的传播情况的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汽车、摩托车上有许多地方要利用到镜子,例如观后镜,车头灯内的反射镜,其中观后镜应为      ,车头灯内的反射镜应为      .(选填“平面镜”、“凸面镜”或“凹面镜”)
2、读下面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反射面是球面一部分的镜子叫球面镜,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镜子叫凹面镜.我们都知道,用平行光对着平面镜照射,则反射光线也是平行光,也就是说,平面镜对光线既不起会聚作用也不起发散作用,那么凹面镜对光线会有什么作用呢?

小明首先进行了大胆的猜想,先找到所有可能的情况:即会聚、发散、既不会聚也不发散.凹面镜究竟是哪一种情况呢?小明做了以下实验:

他将10只激光手电筒捆绑在一起,形成一束平行光,然后对着凹面镜照射,发现了如图所示的现象.

请你根据上述短文回答以下问题:

(1)通过实验小明可得出:凹面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
(2)如果将点光源放在图中的F点,其发出的光线经凹面镜的反射会成为      光线.
(3)举出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中应用凹面镜的两个事例            
(4)请你猜想: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镜子(凸面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
3、如图所示为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发生折射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入射光线是      ,折射光线是      ,入射角是      度.界面的      (选填“上”“下”、“左”、“右”)侧是空气.

4、雨后的天空,常常出现彩虹,我们通常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一种光学元件来研究此现象,如图。图中方框内的光学元件是       ,实验中,位于光屏      (选填“a”或“b”)处以外的光能使温度计示数明显升高。如图乙所示一束红光沿AO从空气射向玻璃,OB和OC分别是红光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二线互相垂直,入射角为60°,则折射角为      。如果一束光紫光也沿AO斜射向玻璃,则紫光的折射光线与OC比较更      (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

5、如图所示,在“观看水中的硬币”活动中,把一枚硬币固定在空杯的底部,找一个角度使你刚好看不到硬币的最右端A点。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在同学逐渐把水加入到杯中的过程中,硬币上的B点和C点能先后被你看到。

(1)你所看到的水中硬币是一个变      的虚像。(选填“深”或“浅”)
(2)图中画出了刚看到C点时光的传播示意图,入射角是αc;如果刚看到B点时的入射角是αB , 则αB      αc。( 选填“>”或“<”或“=”)
6、《康熙几暇格物编》中记载:“置钱碗底,远视若无,及盛满水时,则钱随水光而显现矣。”如图所示,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E处,用激光笔从A点向      (填字母)处照射,可照亮铜钱,加满水,从A处看到像的位置将      (填“变高”“变低”或“不变”)。解释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光的      和光的      

7、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其实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而是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了      所成的像,太阳实际在图中      (选填“甲”或“乙”)的位置。

8、如图所示MN是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一束光线射到MN面O处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则入射角为      ,折射角为      (填度数),MN右方的物质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某科学兴趣小组想通过实验探究“光从空气斜射人其他介质时的折射角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准备的实验器材有激光发生器、玻璃、水、量角器等。光从空气斜射人玻璃中的测量结果如表1所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测量结果如表2所示。

(1)由表1、表2可知,当入射角相同时,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的折射角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的折射角。因此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的折射角与      有关。
(2)从表1、表2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将      。因此可推知光从空气斜射人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大小还与      有关。
2、某同学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时,将光从不同方向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获得的数据如表所示。

入射角α

15°

30°

45°

50°

60°

反射角β

15°

30°

45°

50°

60°

折射角γ

11°

21°

30°

     

41°

(1)当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光的      现象。
(2)由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增大值      入射角增大值。(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请你根据上述规律判断:当入射角为50°时,折射角大小的范围是      。 (3)
A . γ<30° B . 30°<γ<41° C . γ>41°
(4)当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入射角为45°时,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大小为      

四、解答题(共4小题)

1、潜水员在水中A点,看到岸边物体B的像B′,请在图中画出B′的大致位置,并画出光路图。

 

2、如图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平行玻璃砖(入射角为50°)后,再折射入空气;

(1)图甲、乙两图中,符合光的折射规律的是图      (填“甲”或“乙”);
(2)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角      5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把一块长方体玻璃砖压在有“科学”两字的书上,则“科学”两字是      。 (3)
A . 变浅的虚像 B . 变浅的实像 C . 变深的虚像 D . 变深的实像
3、小明喝水时,偶然发现透过水面看不见玻璃水杯外侧的手指。他感到很惊奇:玻璃和水都是透明物质,为什么光却不能透过呢?小明决定找出原因。下面是小明的探究过程:根据光经过的路径,首先想到了这种现象与光的折射有关。为此他根据光从水中射向空气的光路进行了推测,如图所示,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也逐渐增大。那么,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值时,会不会……

(1)小明的推测是      
(2)小明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测,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激光笔射向水面的入射角的角度,当增大到某一角度时,小明观察到      ,证实了自己的推测。
(3)当光从空气射向水中时,也会出现“看不见”的现象吗?说出你的观点并解释:      
4、“海市蜃楼”是一种与光学有关的自然现象,下图是海面上形成“海市蜃楼”的图解。

资料1: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而人的视觉总是感到

物像是来自直线的;

资料2:一般情况,光从密度较大的介质斜射入密度较小的介质会偏离法线而改变传播方向(如右图)

资料3:海面上的下层空气温度低,在一定的高度内,高度越高温度越高,导致空气的密度不同;

回答以下问题:

(1)如左图,游客看到的是虚像还是实像?      
(2)请根据以上提供的资料和所学知识对该现象做出初步的解释。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2.5 光的反射和折射(第2课时)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