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2020年八升九暑假衔接训练:第7讲 空气与氧气

年级: 学科: 类型:复习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图示分别是实验室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2、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不易自燃,但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如图是纳米铁粉在锥形瓶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纳米铁粉和普通铁粉的化学性质相同 B . 反应过程随着瓶中氧气逐渐被消耗,气球体积逐渐变小 C . 激光手电照射不会使纳米铁粉的着火点降低 D . 锥形瓶中加水可防止瓶底炸裂
3、中国举办的201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聚焦空气污染防治,口号是“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空气中少量的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B . 空气中的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可燃性 C . 空气中含有少量的稀有气体,它们可用于制造霓虹灯 D . 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用于食品防腐,是利用了氮气的物理性质
4、下列收集装置,可以用来收集氧气的是(    )

A . ①③ B . ①②③⑥ C . ①⑤⑥ D . ①②③④
5、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a和b,将其中一份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将它们同时加热,放出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关系的图像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6、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 B . 如图甲所示,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 . 由图乙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D . 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
7、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红色固体 B .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 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D . 将少量高锰酸钾放入水中,所得溶液呈紫红色
8、人的生存离不开空气。下图为空气成分体积含量示意图,其中R指的是( )

A . 氮气 B . 氧气 C . 二氧化碳 D . 稀有气体
9、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出现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现象。这种物质是( )
A . 木炭 B . 铁丝 C . 红磷 D .
10、下列现象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 . 苹果变色 B . 铁生锈 C . 火柴燃烧 D . 塑料老化
11、我国计划于202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太空空间站。空间站内的氧气主要是通过电解水方式获得,然后将氧气与储备的氮气以一定体积比混合成“人造空气”(约21%的氧气,78%的氮气,控制二氧化碳的含量低于0.7%),保证舱内大气的总压与氧气分压相对稳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21%的氧气和78%的氮气指气体的体积分数 B . 燃着的木条在“人造空气”中会立即熄灭 C . 可用木炭测定“人造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D . “人造空气”与空气成分完全相同
12、如图是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装置中的红磷可以用铁丝来代替 B . 实验测定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总质量的四分之一 C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 .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再观察现象
13、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利用如图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当温度升高至60℃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高至260℃过程中,又仅③开始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①燃烧可证明白磷是可燃物 B . 对比③④可知无烟煤的着火点比红磷的高 C . 对比①②可知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 . 对比①③可知燃烧需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4、如图所示的灭火球是一种新型消防产品,火灾发生时将灭火球滚入火中,灭火球遇明火后自动喷酒干粉,覆盖在物体表面,实现灭火。该灭火球灭火的主要原理是(    )

A . 清除可燃物 B . 降低可燃物温度 C . 隔绝空气 D . 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15、在利用一定质量的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与时间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则纵坐标可能表示(    )

A . 水的质量 B . 氧气的质量 C . 双氧水的质量 D . 二氧化锰的质量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  2019年3月30日18时,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发生特大森林火灾。

$5]GEKCJHY8$L3K}6.png

(1)消防员开辟防火带(如图),是为了     (填字母); (1)
A . 隔绝空气 B . 隔绝可燃物 C . 降低温度 D . 便于运水
(2)山林中遇火灾且被火势包围时,要选择杂草稀疏、地势平坦的地段,用衣服蒙住头部,快速      (填“顺风”或“逆风”)冲过火线。
2、如图是“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的部分仪器或装置。

(1)连接发生装置时,需要用到图甲中的仪器有      (填数字序号)。
(2)若高锰酸钾里有杂质(杂质受热不分解),为了测定高锰酸钾的纯度,通过图乙装置收集并测量氧气的体积。为了使实验数据准确,开始收集气体的时间应该是(   ) (2)
A . 检验氧气的纯度后 B .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 C . 冒出的气泡连续均匀时
3、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收集装置,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装置收集氧气,操作的正确顺序为      (填编号)

①当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

②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

③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

④熄灭酒精灯

⑤导管移出水面

(2)若用乙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4、小金同学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装置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如图1所示),但测出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小于1/5。他对课本上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图2所示的改进(其他仪器忽略)。小丁同学提出应把图2红磷换为白磷,理由是      。拉瓦锡测出的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我们在做图1的实验时,即使红磷足量、操作正确,气体减少的体积往往小于1/5。为什么呢?小高联想到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可以燃烧的事实,分析得出原因是      

5、如图为实验室制取和收集常见气体的装置示意图。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装药品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3)利用上述方法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代号)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1、当把燃着的小蜡烛放入一个集气瓶中并塞紧胶塞时,蜡烛一会儿就熄灭了。那么,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呢?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填答相关空格。

【提出猜想】猜想Ⅰ:蜡烛燃烧把集气瓶内的氧气耗尽,导致蜡烛熄灭。

猜想Ⅱ:蜡烛燃烧随集气瓶内氧气含量的降低而变弱,放出的热量减少,使温度降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导致蜡烛熄灭。

猜想Ⅲ: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能灭火,导致蜡烛熄灭。

【进行实验】小组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来验证猜想。

https://file.easyforit.com:1443/tiku/images/3753/pDXBEnqGyJiTSmT.jpg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点燃蜡烛并连同胶塞上的其它仪器药品一起放入集气瓶中,塞紧胶塞。①蜡烛火焰逐渐变微弱最终熄灭。
蜡烛熄灭并静置冷却后,将铜丝上提,使盛有白磷的铜网勺高于试管口,试管倒下,水流出。②一会儿后,白磷着火燃烧,有大量白烟产生。

【分析及结论】

(1)瓶内的白磷能燃烧,证明猜想Ⅰ和      不能成立。
(2)集气瓶中装入一些生石灰的设计,目的是      
(3)我们根据成立的猜想认为,应该把“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燃烧发生的条件补充完善为“      ”。
2、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步骤如下:往集气瓶(容积为V1)中加入少量的水(体积为V2),往量筒中加入一定量水(体积为V3),连接装置并检耷气密性,在燃烧匙内放人过量的红磷,塞紧瓶塞。关闭止水夹,接通电源使电烙铁发热,点燃红磷后,断开电源。燃烧结束并充分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待量筒内水面不再下降时,记录量筒内水的体积(V4)。

(1)在燃烧匙中放入过量红磷的目的是      
(2)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用实验中的相关字母表示)
(3)该兴趣小组正确操作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总是小于21%,该小组用传感器测出了红磷燃烧过程和燃烧结束的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如图乙),请结合燃烧条件分析测量结果偏小的原因      
3、为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某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白磷、红磷均不超过绿豆大小,锥形瓶中的白磷A与红磷C尽量拉开距离)。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白磷A和白磷B形成对照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2)写出锥形瓶中发生的实验现象:      
(3)结合本实验目的,写出烧杯中70℃热水的作用:      
4、某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I)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装置Ⅱ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装置I、装置Ⅱ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装置Ⅰ】在实验过程中,经常出现实验结果偏小的情况,原因可能是        。 (1)
A . 红磷量不足 B . 装置Ⅰ漏气 C . 未等装置冷却就松开止水夹 D . 红磷点燃后伸入集气瓶速度太慢
(2)【装置Ⅱ】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①测定玻璃管容积V1为70mL②点燃酒精灯,缓慢推拉注射器活塞.③将少量铜粉平装入试管中,将5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30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④熄灭酒精灯,等装置冷却后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按正确操作和有关数据计算,最终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则注射器活塞最终停留在      mL处,在实验加热过程中,缓慢推拉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3)比较【装置Ⅰ】和【装置Ⅱ】,你能说出【装置Ⅱ】的一个优点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2020年八升九暑假衔接训练:第7讲 空气与氧气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