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科学 第四章 第4节实现可持续发展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题(共7小题)

1、舟山渔场“伏季休渔”的主要原因是(   )
A . 伏季不利于海产品的保鲜和运输 B . 伏季鱼类迁徙,舟山海域鱼类较少 C . 伏季气候炎热干燥,不利于海洋捕捞 D . 为实现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下列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不利的是(   )
A .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退耕还林 B . 围湖造田、过度放牧、为城市发展而大量占用耕地 C . 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治理三废 D .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根本途径是(   )
A . 积极发展经济 B .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C . 搞好国土整治 D . 加速开发自然资源
4、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自然保护要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并举 B . 禁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C .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一种有效方法 D . 保护野生生物的根本措施是要保护好该种生物的生活环境
5、针对我国北方土地沙漠化及沙尘暴日益严重的趋势,某校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提出如下建议,其中科学、合理的是(   )

①退耕还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少裸地面积   ②开展节水灌溉的研究,满足沙地及缺水地区的灌溉需要   ③种植防风林,减弱风带   ④充分利用南方的水资源,尽快实现“南水北调”

A . 只有① B . 只有③ C . ①② D . ①②③④
6、对森林资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森林是可再生资源,不管怎样利用都不会枯竭 B . 森林数量巨大,人们的砍伐速度总是赶不上森林的增长速度 C . 森林的数量是有限的,最终必然会枯竭 D . 如果砍伐量一直小于自然更新的量,森林就会永不枯竭
7、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这样发展的,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1)可持续发展包括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和      可持续发展。
(2)公众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你在日常生活中打算采用哪些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

      

(3)如图“断指”图,有人这样认为“虽然断其三指,但是两棵新苗茁壮成长!”你同意这种发展方式吗?为什么?

      

二、中档题(共6小题)

1、“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是可持续 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下列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措施是(   )
A . 为了避免捕鱼的速度大于鱼类繁殖的速度,在海洋渔场进行限量捕捞 B . 为了确保一定的耕地资源,在占用耕地进行建设时,应开发荒地为耕地 C . 为了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可以将一次性塑料饭盒倒入江河 D . 为了充分利用农作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将农作物秸秆用于沼气池发酵和培养食用菌
2、小明对“可持续发展”这一章进行了总结性反思,其中正确的是(   )  
A . 地球上资源是无限多的,所以我们不必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B . 要合理开采和使用能源 C . 核电站不会产生任何污染 D . 太阳能只能转化成电能和内能
3、为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消费逐渐兴起。下列不符合绿色消费要求的是(  )  
A . 将使用后的废旧电池集中起来,统一处理 B . 在郊游时,应自备凉开水,少购买包装饮料 C . 多使用一次性制品,如一次性筷子和饭盒 D . 把还能书写的纸张收集起来,以便继续使用
4、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 世界各国对可持续发展道路已形成共识,中国不能落后 B . 古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对中华民族有着深刻的影响 C .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应当在保护环境中做出贡献 D . 我国生存和发展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挑战
5、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   )
A . 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 B . 控制“三废”的排放 C . 自然资源的保护 D .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6、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将低洼地挖成塘,挖出的泥土堆在塘边成基,在基上种桑,桑叶养蚕,蚕粪下塘养鱼,塘泥又作为桑树的肥料。请根据上述“桑基鱼塘”生态农业模式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上述模式中,充分利用了      能。
(2)蚕粪养鱼,塘泥作肥料,既充分利用了      ,又能防止蚕粪和塘泥对环境的      
(3)生态农业能体现生态、            效益的协调统一。

三、拓展题(共2小题)

1、“牧童经济”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作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积累,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1)下列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   (1)
A . 土地沙漠化 B . 大气污染 C . 温室效应 D . 森林火灾
(2)下列经济模式属于“牧童经济”的是(  )   (2)
A . 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B . 南水北调,发展生产 C . 开垦荒山 D . 发展工业,随意排污
(3)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种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3)
A . 开展生态旅游 B . 发展畜牧业 C . 增加木材产量 D . 改善生态环境
2、如图所示是由大量反射镜组成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各个反射镜均由计算机控制,使反射的太阳光聚集在塔顶的集热器(锅炉)上。集热器中的水变成水蒸气后推动汽轮机,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

(1)太阳能属于      (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
(2)这个装置中反射镜的作用是改变      
(3)水蒸气推动汽轮机的过程中,将      能转化为      能。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科学 第四章 第4节实现可持续发展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