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九年级上 第一章 第3节 常见的酸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1小题)

1、下列有关盐酸性质探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甲中试剂瓶口出现白雾,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B . 乙中铁锈溶解且溶液变黄色,说明盐酸可用于除铁锈 C . 丙中白色固体溶解消失,说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D . 丁中出现白色沉淀,由此可证明盐酸中存在H+
2、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  )
A . 都能与指示剂作用 B . 都能电离出酸根离子 C . 都能电离出氢离子 D . 都含有氢元素
3、盐酸是初中阶段的三大强酸之一,是较为常见的酸溶液,下列关于盐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纯净的盐酸是纯净物 B . 常用的37%的盐酸可以通过加热浓缩使其浓度增大 C . 人的胃液里含有盐酸,说明盐酸无腐蚀性 D . 浓盐酸在空气中形成白雾,该白雾是盐酸的小液滴
4、将鸡蛋壳粉放在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插入电导率传感器,搅拌,测得电导率(用来描述物质中电荷移动难易程度的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搅拌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 B . 可以观察到烧杯中有气泡产生 C . ab段电导率大幅上升是因为溶液中氯离子数量增多 D . bc段电导率基本不变是因为溶液中钙离子数量基本不变
5、盐酸、稀硫酸在水溶液中都能产生H+ , 故有许多共同的性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 B . 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 C . 浓盐酸、浓硫酸都可用来干燥氧气 D . 在稀盐酸、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都有白色沉淀
6、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其主要原因是浓硫酸(    )
A . 密度比水大 B . 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C . 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D . 具有很强的吸水性
7、下列有关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冷的浓盐酸可以用铁桶存放 B . 硫酸溶液中K+、Ca2+、OH-、Cl-可以大量共存 C . 稀盐酸能跟硝酸银反应体现了酸的通性 D . 稀硝酸能跟铁反应,但不生成氢气
8、查阅资料可以知道柠檬酸(C6H8O7)是一种较强的有机酸,在水溶液中可以解离出H+,从而呈现酸性,主要用于制造香料或作为饮料的酸化剂。下列物质不能与柠檬酸反应的是(    )
A . Mg B . Fe2O3 C . CO2 D . Fe
9、为了研究稀硫酸的性质,教材中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分别将过量的稀硫酸滴入盛有锌粒,氧化铁粉末,氧化铜粉末,氢氧化铜和氯化钡溶液的5支试管中。关于实验过程和结论正确的是( )

A . 所有的反应均体现了酸的通性 B . 把稀硫酸改成稀盐酸现象都相同 C . 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D . 反应后的溶液全部倒进废液缸不再发生新的反应
10、实验室的浓硫酸、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下例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1、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存放久了,内壁常附有一层白膜,除去这层白膜最合适的试剂是(   )
A . 蒸馏水 B . 稀盐酸 C . 硫酸铜溶液 D . 氢氧化钠溶液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硫酸和盐酸既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从组成上看,两者的不同点是      .
(2)只用一种试剂,鉴别两瓶失去标签的稀盐酸和稀硫酸溶液,你选用的试剂是      .
2、如图是某学生设计的一种有洗气、检验、贮气等用途的装置。当除去氧气中混有的水蒸气时,混合气体应从      (填“A”或“B”)处导管进入,瓶中盛有的物质可以是      


3、有些酸随着浓度的改变会表现出不同的化学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毛笔蘸取稀硫酸在竹片上画花,然后烘干,水洗,在竹片上就得到一幅精美的呈黑色或褐色的竹片画。在烘干的过程中稀硫酸变为浓硫酸,制作竹片画时就利用了浓硫酸的      性;
(2)在加热的条件下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H2SO4(浓) CuSO4+SO2↑+2X,则X的化学式是      。但足量的铜和浓硫酸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仍有少量硫酸剩余,其原因是      
4、盐酸和硫酸是两种重要的酸。
(1)浓硫酸使木棒或棉花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      性。
(2)如图为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操作示意图,其中烧杯中的液体A是      。(填“浓硫酸”或“水”)
(3)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的瓶盖,瓶口出现白雾,这是因为浓盐酸具有      性。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甲、乙两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之后,通过自己的想象做了如下实验:

【观察与讨论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

【观察与讨论2】乙同学在做实验时开始没有观察到气泡产生,于是对碳酸钠能否与盐酸反应表示怀疑.甲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先发生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 , 继续滴加稀盐酸,再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所以甲同学认为,乙同学实验时还应继续滴加稀盐酸,才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已知NaHCO3溶液呈碱性).

【观察与讨论3】甲同学先将废液缓慢倒入一洁净的废液杯中,乙同学在观察到气泡产生后,也将实验废液缓慢倒入该废液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为了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杯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1:废液中含有NaHCO3、CaCl2、NaCl三种溶质.

猜想2:废液中含有      (写化学式)三种溶质.

猜想3:废液中含有…溶质.

【实验与结论】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蓝色.

猜想      (填“1”或“2”或“3”)正确.

【交流与反思】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      

2、某班同学为验证酸的化学通性,做了五组实验。分析并回答问题。
(1)A组试管中都产生H2 , 若要制得较纯的H2 , 选稀硫酸而不选盐酸的原因是      
(2)B组试管中实验现象相同,该现象是      
(3)写出C组任一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上述五组实验中没有体现酸的通性的是      (填序号)。
3、军军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通过实验制备NO气体并验证它的性质。在查阅资料后得知:①NO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毒,难溶于水的气体,②NO常温下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NO2能和水反应,3NO2+H2O=2HNO3+NO③实验室常用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取NO:3Cu+8HNO3(稀)=3Cu(NO3)2+2NO↑十4H2O。他们设计了以下装置图。

(1)图中A仪器的名称为      
(2)若试管C中是空气,E为尾气吸收装置,试管D中液体是紫色石蕊溶液,则打开A中活塞后,试管C中的现象      。试管D出现的现象是      
(3)做完本实验后他们讨论以铜和稀硝酸为主要原料制取Cu(NO3)2时设计了两种方案:

方案一:3Cu+8HNO3(稀)=3Cu(NO3)2+2NO↑十4H2O;

方案二:2Cu+O2 2CuO,CuO+2HNO3=Cu(NO3)2+H2O。

你认为以上两种方案中哪一方案更好。并说明理由。      (理由答出两点)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 九年级上 第一章 第3节 常见的酸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