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九年级上 第二章 第2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下列关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 B . 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可以初步比较一些金属的活动性 C . 各种金属在常温下都能与氧气反应 D . 在较高温度下能与氧气反应的金属,在常温下也能与氧气反应
2、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3、将一定质量金属M的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蓝色滤液和滤渣。有以下结论:

①金属活动性顺序:M>Cu>Ag;      ②滤液中一定含有M的阳离子和Cu2+

③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         ④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可能产生白色沉淀;

⑤滤液中至少含有两种溶质,滤渣中可能有M;⑥滤渣中一定有Ag。

根据实验分析,以上结论正确的是(    )

A . ③④⑥ B . ②③④⑥ C . ①③⑤⑥ D . ①②④⑥
4、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再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没有气体产生,将混合液过滤,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可能含有硝酸铜和稀盐酸 B . 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可能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银 C . 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银,可能含铜 D . 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银,可能含铜和氯化银
5、下列物质能通过金属和稀盐酸一步反应制得的是(    )
A . 氯化铝 B . 氯化铁 C . 氯化铜 D . 氯化银
6、下列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来解释的是(    )
A . 真金不怕火炼 B . 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 C . 我国在春秋时期就会炼铁,但炼铝却是最近一百多年的事 D . 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7、某同学用细尼龙线将三根大小相同的铁钉,分别固定在下图所示的三个液面高度相同的装置中,放置几天后观察现象,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 装置Ⅰ、Ⅱ中的铁钉锈蚀了 B . 装置Ⅲ中的铁钉几乎没锈蚀 C . 装置Ⅰ的铁钉这一侧的液面下降 D . 装置Ⅱ的铁钉这一侧的液面上升
8、X、R表示两种金属,在溶液中发生反应:X+3RNO3=3R+X(NO3)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 . 若X是Al,R是Ag,则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 C . X可能是Fe,R可能是Cu D . X的金属活动性比R强
9、钛(Ti)是一种具有优良性能的金属,兴趣小组要探究Ti、Mg、Cu的活动性顺序,在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放入等质量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如下:

分组

Ti

Mg

Cu

现象

气泡速度缓慢

气泡速度快

无明显现象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Mg、Ti、Cu B . 铜粉中混有钛粉,可用稀盐酸除去钛 C . 将镁条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 D . 利用铜粉可以置换出可溶性钛盐溶液中的钛
10、铁在海水中容易被锈蚀,通常在轮船的吃水线以下焊接比铁更活泼的金属块,用于保护铁质船壳。该金属块的材料可以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①让一定质量的木炭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收集生成的气体;②让足量镁条在收集到的气体中充分燃烧,生成了黑色的炭粉和白色的固体氧化物。
(1)写出②中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要从生成的混合物中分离出炭粉,可先在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      ,再经过充分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炭粉。
2、铝、铁、铜、银是常见的金属。
(1)铝在空气中比铁不易锈蚀,原因是       (填字母)。 (1)
A . 铝的密度比铁小 B . 铝在地壳中含量比铁高 C . 在空气中铝的表面能够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D . 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
(2)上述四种金属中能与硫酸锌溶液反应的是      (填元素符号)。
3、在一根用细绳吊着的长玻璃棒左端绕上光亮的粗制丝,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如图)。用酒精灯给铜丝加热数分钟,停止加热后冷却,发现玻璃棒左端下降。

(1)用酒精灯加热时,可观察到铜丝表面变      色。
(2)将玻璃棒连同细绳取下,铜丝端浸入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取出,洗涤、干燥后再重新挂起(细绳系在玻璃棒的位置不变),玻璃棒       (填“能”或“不能”)再次保持水平。请写出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
4、为了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实验:Ⅰ.将铁片浸入稀硫酸;Ⅱ.将铜片浸入稀硫酸;Ⅲ.将铁片浸入硝酸银溶液
(1)写出实验Ⅲ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2)上述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3)将铁、铜、银三种金属浸入      溶液(只填一种),即可验证它们的活动性顺序
5、某科研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镁、铜、锌三种金属的有关性质时进行了如图实验:
(1)将图甲实验结束后①②试管内的物质倒入图乙的空烧杯中,一段时间后对烧杯中的物质进行过滤,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2)若要验证镁、锌、铜金属活动性顺序,还可以用一种试剂直接与三种金属反应就能达到目的,该试剂可以是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为了比较甲、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小吴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如图)。他取两种金属(表面积相同)各m克,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相同质量和质量分数)进行反应。在相同条件下测定不同时间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实验记录如下表:

   反应时间(秒)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毫升)

甲金属

25

60

95

130

160

170

170

乙金属

30

75

120

150

150

150

150

(1)由实验结果可知:金属活动性较强的是      
(2)为使得到的实验数据准确,小吴开始收集气体的时间点应该是      
2、小黄对Ti、Mg、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了如下探究。

(1)取大小相同的这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中,观察到现象如下表:

金属

Ti

Mg

Cu

实验现象

产生气泡速度慢

产生气泡速度快

无明显现象

结论:Ti、Mg、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2)在实验过程中,小黄又发现镁条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体积与反应时间有如上图所示关系,请分析:t2~t3时间内反应速度逐渐减慢的原因是      
(3)你是否还知道其他方法来比较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可供选择的药品:Ti、Mg、Ag、TiCl2溶液、MgCl2溶液、AgNO3溶液)      。(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四、解答题(共3小题)

1、小明同学学习了有关金属的知识后,做了以下设计和实验。
(1)探究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他她设计了四个方案,其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反应Cu + 2AgNO3 = Cu(NO32 + 2Ag发生在方案      中。

A. Fe、Ag、CuSO4溶液                   B. Fe、Cu、AgNO3溶液、稀盐酸

C. Cu、FeCl2溶液、AgNO3溶液            D. Cu、Ag、Fe、稀盐酸

(2)将铁粉加入盛有ZnSO4和CuSO4 , 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渣中滴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据此判断,滤渣中含有      ;滤液中的溶质是      
2、从废铝锅上剪下6g铝片(表面被氧化,且含有不与酸反应的杂质)放在烧杯中,将100g稀盐酸分5次加入烧杯中,测得烧杯中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求: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烧杯中的质量/g

26

46

65.9

85.8

105.8

(1)第5次加入稀盐酸时,烧杯中溶质是      (填化学式)。
(2)在右图中画出生成H2的质量与所加稀盐酸的质量关系。

(3)所加稀盐酸的容质质量分数。
(4)己被氧化的铝占未被氧化前铝片的质量分数。
3、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用所学过的知识解释从a点到d点溶液质量变化的原因。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 九年级上 第二章 第2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