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2.3 细菌和真菌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保分练(共14小题)
1、许多食品的制作都要利用细菌和真菌,下列可用于制造啤酒的是( )
A . 酵母菌
B . 青霉菌
C . 醋酸菌
D . 乳酸菌
2、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霉菌都是对人体不利的,如黄曲霉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可能致癌
B . 细菌是单细胞个体,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
C . 春天可以到野外采食真菌,野外的真菌鲜美,可以随意食用
D . 蘑菇和腐生细菌一样,能分解枯枝败叶,有利于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3、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后,国内出现“炭疽”传染病,引起这种病的病原体是一种叫炭疽杆菌的生物。已知这种生物仅由一个细胞构成,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其属于哪一类生物( )
A . 细菌
B . 真菌
C . 植物
D . 动物
4、买回葡萄后,我们常常发现葡萄皮上有一层白霜,经研究后发现上面有一种微生物,利用它可以在家里自酿葡萄酒,这种微生物其实是( )
A . 乳酸菌
B . 野生酵母菌
C . 枯草杆菌
D . 葡萄皮上的霉菌
5、将馒头放入冰箱中,可以延长保存时间,主要原因是冰箱中( )
A . 没有细菌和真菌
B . 温度低,细菌和真菌全被冻死了
C . 可以防止水分散失
D . 温度低,抑制了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
6、通过探究发现,霉菌适宜生活在有机物丰富、温暖、潮湿的地方。为了防止食品长霉,你认为食品最好保存在下列哪种环境中( )
A . 低温、潮湿
B . 低温、干燥
C . 温暖、干燥
D . 温暖、潮湿
7、细菌、真菌等以腐生生活为生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A . 吸收光,能制造有机物
B . 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C . 分解动植物尸体,把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物
D . 为生产者提供能量
8、营养学家认为食用蘑菇和酸牛奶都有益健康。蘑菇是食用真菌,而乳酸菌属于细菌。下列有关蘑菇和乳酸菌的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细胞内都没有叶绿素
B . 个体都十分微小
C . 细胞内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 . 都是单细胞生物
9、细菌和真菌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正确的是( )
A . 醋酸菌—酸奶
B . 大肠杆菌—沼气
C . 霉菌—泡菜
D . 酵母菌—馒头
10、在培养细菌和真菌时,在接种前对培养皿和培养基必须进行高温处理,这是因为( )
A . 高温是细菌和真菌生存的适宜条件之一
B . 细菌和真菌在高温环境中生命力旺盛
C . 需杀死培养基和培养皿中的细菌和真菌,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D . 高温处理可使培养基营养丰富
11、如果自然界中的各种细菌和真菌都不存在,那么下列各种现象可能会出现的是( )
A . 生物尸体极易腐烂
B . 植物、动物大量繁殖
C . 人类不再会患病
D . 植物的营养来源发生困难
12、将某种细菌接种到盛有细菌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在无菌环境下培养24h。其处理方法、培养温度和现象结果如表所示,表中不能成为对照组的是(注:抗生素具有抗菌作用)( )
编号 | 处理方法 | 培养温度 | 现象结果 |
① | 接种细菌 | 40℃ | 全部表面变浑浊 |
② | 接种细菌,上面覆盖醋酸 | 40℃ | 全部表面变清晰 |
③ | 接种细菌 | 0℃ | 全部表面变清晰 |
④ | 不接种细菌 | 40℃ | 全部表面变清晰 |
⑤ | 接种细菌,上面盖上吸有抗生素的纸片 | 40℃ | 纸片周围清晰,其余表面浑浊 |
A . 编号①和编号②
B . 编号①和编号③
C . 编号①和编号④
D . 编号②和编号⑤
13、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主要作用是 。
14、使肉发臭的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它属于 (选填“细菌”或“真菌”,下同),使面包发霉的是一种霉菌,霉菌属于 ,我们平时吃的蘑菇、香菇、木耳,都是大型 。
二、技能提升练(共3小题)
1、如图是小明设计的一种食物保存方法。把食物充分加热后冷却,放在盆A中,用盆B倒扣上,再在盆A中加入适量清水,食物可保存2~3天。据此,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 引起食物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B . 对食物加热的目的是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
C . 加清水主要是为了阻止空气中微生物的进入
D . 该保存方法和冰箱贮存食物的原理相同
2、为了探究“肉汤变质的原因”,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将甲、乙、丙三套装置分别连接好且用酒精灯加热至肉汤沸腾15min,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室温为25℃的环境中,丙装置放入冰箱中。三天后,甲装置中的肉汤变质了,乙、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请据此分析:
(1)实验中将肉汤煮沸的目的是 。
(2)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 。 (2)
A . 室温保持在25℃
B . 弯管阻挡了细菌进入肉汤中
C . 选用的肉比甲的好
D . 没有空气进入乙试管内
(3)这个实验说明了肉汤变质的原因是 。
(4)甲、丙组对照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 。
(5)丙装置中的肉汤仍未变质的原因是 。
3、为了验证“细菌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探究小组各抒己见,提出了三种实验方案(如表)。请分析作答:
方案 |
甲组处理 |
乙组处理 |
备注 |
① |
放在无菌条件下 |
暴露在空气中 |
1.将同一树种的落叶均分为甲、乙两组 2.实验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 |
② |
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
暴露在空气中 |
|
③ |
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
灭菌后接种细菌并放在无菌条件下 |
(1)为什么要用相同的树叶? 。
(2)为什么要使树叶保持潮湿并只能滴加蒸馏水? 。
(3)表中哪个方案更能说明问题? ;该方案中的对照组是 (选填“甲”或“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