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上 第一章 第5节 科学探究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体育课上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材料进行了讨论,有的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了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 提问 B . 猜想 C . 实验 D . 得出结论
2、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中,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运动得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对此该小组应(  )
A . 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B . 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 C . 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 D . 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3、平面镜对光线既不会聚也不发散,那么凹面镜对光线会有什么作用呢?小枫开动脑筋,找到了所有可能的情况:会聚、发散、既不会聚也不发散。然后,他利用激光笔手电筒对着凹面镜照射,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小枫的学习经历了(  )

A . 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B . 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交流与评估 C . 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D .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分析和论证
4、当你肚子疼到医院看病时,医生通常会问你哪里疼,有无拉肚子,是否感觉疲劳,然后用手触摸一下,并叫你去化验,医生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 建立假设 B . 获取事实与证据 C . 制定计划 D . 提出问题
5、目前全球的气候均在变暖,近 l50 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 1℃,这个数字在气象学上是个不可忽视的数字。对全球的气候为什么会变暖,有些科学家猜测:可能是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科学家提出这种观点是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 提山问题 B . 建立假设 C . 收集证据,检验假设 D . 作出解释
6、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蜡烛的故事》系列讲座中,对蜡烛燃烧所涉及的知识做了全面的介绍。下列关于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蜡烛是用什么制成的

泥炭地的石蜡、牛油里的硬脂等等

B

蜡烛燃烧会生成水吗

将一只干燥的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C

火焰会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对火苗起着牵拉作用

D

蜡烛熄灭时的白烟是什么

是石蜡蒸气凝成的固体小颗粒

A . A B . B C . C D . D
7、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结合起来,如图是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让小球从斜面 AO 上某处静止释放,沿斜面滚下,经 O 点滚上斜面 OB。有关他的理想实验程序内容如下:(1)减少第二个斜面 OB 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能达到原来的高度,但这时它要运动的远些。(2)两个对接的斜面中,使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3)如果没有摩擦,小球上升到释放的高度。(4)继续减少斜面 OB 的倾角,小球到达同一的高度时就会离得更远,最后使斜面 OB 处于水平位置,小球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直线运动。有关理想实验程序先后顺序排列的正确选项是( )
A . 事实(2)→事实(1)→推论(3)→推论(4) B . 事实(2)→推论(1)→推论(3)→推论(4) C . 事实(2)→推论(3)→推论(1)→推论(4) D . 事实(2)→事实(1)→推论(4)→推论(3)
8、李明同学为了探究鲫鱼“浮头”的原因,取来两只相同的鱼缸甲、乙,并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试选出最合理的一种( )
A . 取大小、活力相当的两条鲫鱼,分别放入盛有等量河水的鱼缸甲、乙中,甲中泵入空气,乙中不作处理,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B . 取一大一小活力相当的鲫鱼,分别放入盛有等量河水的鱼缸甲、乙中,甲用玻璃封闭,乙不作处理,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C . 取大小、活力相当的两条鲫鱼,分别放入甲、乙两鱼缸中,甲中加适量河水,乙中加等量煮沸后冷却的河水,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D . 取大小、活力相当的六条鲫鱼,平均投放于甲、乙两鱼缸中,甲中加适量河水,乙中加等量煮沸后冷却的河水,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9、厨房调味盒里有多种白色固体。小明为了确定哪种是蔗糖,他取少许尝味道。他的行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 建立假设 B . 提出猜想 C . 获得证据 D . 得出结论
10、加酶洗衣粉是在合成洗衣粉中加入 0.2%~0.5%的酶制剂制成的。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某种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与水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每次实验所选的衣料、奶渍的量、洗衣粉的用量和用水量均相同,测得这种加酶洗衣粉在不同水温条件下除去衣服上奶渍所需的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水温30℃40℃50℃60℃70℃80℃
除去奶渍所需时间28 秒12 秒6 秒4 秒12 秒17 秒
由表中数据判断,用这种加酶洗衣粉除去奶渍效果最好的水温条件可能是( )
A . 80℃ B . 60℃ C . 50℃ D . 30℃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提出      、建立        、设计        、进行         、检验与评价、报告与      

2、科学的核心是       ,科学探究中首要工作是       。       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

3、在科学探究时,我们应当善于       问题;依据已有的       ,通过思考,建立       ;再根据探究的目的和条件制订探究的       ,通过观察、实验等多种途径获取       ;然后对假设进行检验;最后与大家一起_       ,对探究的过程和结论进行评价。

4、在学习科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多      、多      、多      ,准备随时运用      和科学方法,为人类创造美好的生活。
5、科学是研究各种      ,并寻找它们      的学问。每个小小的疑问,都可能引发科学发现。牛顿好奇苹果落地而发现了            好奇水的沸腾发明了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资料:一位渔民在长江口打鱼时捞到一头“大死鱼”。它体长2.5m,背呈浅蓝色,腹白色,有几个乳头状突起,体前有一对鳍肢,尾鳍水平状,全身乳白色,皮肤裸露,头部有一长喙,上下颌有牙齿30颗,眼不发达,头顶有一呼吸孔。解剖体内有一脊柱,有肺、心脏、胃、肝、肠等器官,与人相似,还怀有已死亡的幼体。

根据上述资料进行科学探究,渔民捞到的是鱼类、两栖类,还是哺乳类生物?

(1)提出问题:      

(2)建立假设:

A.      

B.      

C.      

(3)你认为收集资料应包括:      

2、蝙蝠是一种分布很广的哺乳动物。为了研究“蝙蝠主要是通过什么器官来发现障碍物的”,科学家在一个大房间内竖起金属丝制成的障碍物,然后记录撞击和避开障碍物的蝙蝠数量,实验方法和结果见下表。
实验 实验处理方法 被观察的蝙蝠数量 避开障碍物蝙蝠的百分比(%)
A 不做任何处理 1000 71
B 蒙住蝙蝠的双眼 1000 70
C 蒙住蝙蝠的双耳 1000 35
(1)设计实验A的目的是      
(2)从实验A和B中,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3)综合分析表中的数据,蝙蝠是通过      (填器官名称)来发现障碍物的。
(4)是      的生活环境促使蝙蝠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这样的功能。
3、一天晚饭后,小明同学在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小明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抹布和你手里的抹布的材料是不同的。小明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布料种类 涤纶
杯中所剩水量 最多 较少 最少

⑴提出问题:      

⑵猜想与假设: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

⑶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各种规格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布各一块,足够的水;

⑷主要步骤:先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倒入      的水,再将三块布分别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一段时间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

⑸小明将现象记入右表,根椐实验现象可知吸水能力最强的是      布料;

四、解答题(共2小题)

1、夏夜,人们常常点蚊香来驱赶蚊虫.由于蚊香燃烧缓慢,往往一盘蚊香才燃烧一小段,人们就已进入梦乡.因此,很少有人知道一盘蚊香燃烧完要多长时间.你能否设计一个方案,测量一盘蚊香燃烧完所用的时间?

2、著名化学家罗伯特 波义尔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过一会儿,他惊奇地发现,紫色的花瓣上出现了红点.波义尔对这一意外的发现,做出了各种假设,经过多次实验验证,探究普遍规律,终于获得了成功.从波义尔获得该成功的过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上 第一章 第5节 科学探究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