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杨汛桥中学教育集团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开学检测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开学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共15小题)

1、现有4种试剂:①紫色石蕊试液;②稀硫酸;③碳酸钾溶液;④氯化钡溶液。能用来一次性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的试剂有(    )
A . B . ②③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2、下列关于科学实验中“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 . 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C . 某溶液用pH试纸测试,pH试纸变蓝色(pH约为10),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 . 在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可以断定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3、向含有Mg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被,所加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M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 B . 整个反应过程中,氯离子质量分数不变 C . 沉淀完全时,x的数值为80 D . N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7.55g
4、下列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是(   )
A . 海水晒盐 B . 铁丝燃烧 C . 石墨导电 D . 西瓜榨汁
5、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 . 加热液体 B . 取液时挤入空气 C . 滴加液体 D . 取适量液体
6、有一种新型锂电池,它选用的材料与以往电池不同,主要的反应原理可表示为8Li+3SOCl2 =Li2SO3+6LiCl+2S,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 Li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B . S元素的化合价有3种 C .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D . 生成物Li2SO3为氧化物
7、为判断铁棒是否具有磁性,小明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能确定铁棒具有磁性的是(    )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8、自然界中,通过氧循环和碳循环保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恒定,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下列过程与碳氧循环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 动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B . 汽车燃烧汽油产生二氧化碳 C . 植物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D . 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
9、如图所示的灭火球是一种新型消防产品,火灾发生时将灭火球滚入火中,灭火球遇明火后自动喷酒干粉,覆盖在物体表面,实现灭火。该灭火球灭火的主要原理是(    )

A . 清除可燃物 B . 降低可燃物温度 C . 隔绝空气 D . 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10、土壤中除了土壤生物外,还含有非生命物质,下列实验是为了验证土壤中含有水分的是浸出液(    )
A . B . C . D .
11、为研究温度对某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获得实验结果如图,曲线A表示该植物在充足光照条件下单位时间氧气释放量与温度的关系(氧气释放量=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一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量),曲线B表示该植物在黑暗条件下单位时间氧气吸收量与温度的关系。则在25℃,充足光照条件下,该植物体通过光合作用每小时产生的氧气量约为(    )

A . 0.5毫克 B . 25毫克 C . 3.0毫克 D . 55毫克
12、我国土壤的分布情况大体是“南酸北碱”,南方农民引淡水冲洗以降低其酸性,在图中符合冲洗过程中酸碱性变化的曲线是(  )
A . B . C . D .
13、向含有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变化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14、下列实验,其现象足以说明结论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在某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在滤液中滴入2滴酚酞试液

出现白色沉淀,酚酞不变红

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B

将浓盐酸和大理石反应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始终未变浑浊

该石灰水一定变质

C

向滴有酚酞试液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

红色褪去

氢氧化钠与盐酸一定发生了反应

D

将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扣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中

试管内液面上升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反应

A . A B . B C . C D . D
15、为模拟校回路灯自动化管理,小明利用电磁铁、光敏电阻R《阻值随光照强度增大面增大)等器材设计了下列电路图,以实现白天光照强时灯L灭,傍晚光照弱时灯L发光。忽略弹性衔铁和电磁铁线圈电阻,则符合设计要求的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本题有8小题,20空格,每空格2分,共40分)(共8小题)

1、A、B、C、D是初中科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其中A、B属于相同物质类别的化合物,C、D物质类别不同,它们之间的转化和反应关系如图。图中“→”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若C是二氧化碳,B是氢氧化钙,则A是      ;(填名称)
(2)若C是锌,A和B都属于酸,写出D可能的化学式      (物质类别不同的一种即可)。
2、气孔是柏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如图所示为气孔的关闭和开放两种状态示意图:

(1)通过气孔进出植物体的物质主要有      
(2)夏天正午阳光过强时,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往往处于      所示的状态。
3、如图所示的小制作中,装置A和装置B中都有磁铁和可转动的线圈。当开关闭合时,装置扇叶转动,有风吹向装置B,引起装置B的扇叶转动,导致灯泡发光。

(1)装置A工作时将电能转换为      
(2)装置B的工作原理是      
4、烧水的铝壶中常结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用适量的稀盐酸可以除去,Mg(OH)2、CaCO3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            。若盐酸的用量过多,会导致铝壶损坏,原因是      (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碾碎的鸡蛋壳(主要成分是CaCO3)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有      ,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试管口,可观察到      
5、在分开盛放的A、B两溶液中。共含有Na、Cu2、Ba2、Mg2、NO3、OH、SO42七种离子,两溶液里所含离子各不相同,已知A溶液里含三种阳离子和两种阴离子,其余的在B溶液里,则B溶液里所含离子应该是      
6、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Na , H , Cl- ,现在想要检测两种阴离子是否存在,请你帮助完成实验:
(1)取适量溶液,先向其中滴加足量的      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有 存在;
(2)再取上层清液加      溶液,又出现白色沉淀,则可证明有Cl-存在。
7、      
(1)工业上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      ,
(2)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8、钠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汗水中产生咸味的含钠物质是由      (填“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的。
(2)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      (可多选),可以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中OH-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①稀盐酸②KNO3③CaCl2溶液④MgSO4溶液

(3)下列是分析放置在空气中的NaOH固体的相关实验,其中不合理的是 ( ) (3)
A . 证明变质:取样,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 B . 确定成分:取样,加入适量的Ca(OH)2溶液,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C . 除去杂质:取样,加水溶解,加入适量的Ca(OH)2溶液,过滤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3小题,15空格,每空格3分,共45分)(共3小题)

1、进行如图实验,研究盐酸的性质。


(1)A中的现象是      
(2)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中滴入稀盐酸后得到溶液甲,向甲中继续滴加C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2、如图是实验室中用于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

请回答:

(1)仪器①、②的名称分别是①      ;②      
(2)装置图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写出改正后的结果: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装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当用装置C收集满O2后,取出集气瓶,停止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是      
(4)实验室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已知氢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应选用的反应装置是      (填字母,下同),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3、科学课上,老师告诉学生“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两种盐通常是可溶的”.有“通常”就有“例外”,能否找到某些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的证据呢?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①水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一般朝着溶液中离子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多少)减少的方向进行.

②了解到某些难溶性盐的溶解能力和颜色,其中AgI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沉淀。

【实验取证】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AgNO3溶液,再加入过量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往该试管中加入少量KI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

【分析讨论】

(1)为什么要加入过量的NaCl溶液?请说明理由.      
(2)写出加入少量KI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AgI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AgCl(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得出结论】某些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四、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 第27、29、31小题各6分,第28、29、31小题各8分,32题10分,第33小题9分,共55分)(共7小题)

1、取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15g,加入180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100g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271.7滤液(不考虑实验过程中质量的损失)。计算:
(1)该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实验要求,实验废液不能直接倾倒入排污管,必须回收处理。某兴趣小组从实验室收集  到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废液 5.44 千克,现用溶质质量分数为 19.6%的稀硫酸来处理,并回收处理后的溶液.他们向废液中加入稀硫酸时,所得溶液pH与加入的稀硫酸质量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求:

(1)据如图可知,当反应到A点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2)当向混合液中加入稀硫酸至N点时,加入的稀硫酸质量为10千克,此时溶液总质量为15千克.求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到0.1%).
(3)求混合废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3、为了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某同学在15g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进行实验(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不考虑稀盐酸挥发)。实验装置和有关数据如下:

当A装置中不再有气体产生时测得B装置的质量增加了4.6g;C装置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且无明显现象。请回答:

(1)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g。
(2)15g样品最多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      g。
(3)请分析碱石灰的增重大于二氧化碳质量的原因      
(4)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4、如图甲为春季某晴天一昼夜中某作物植株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状况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根据甲图推测该植物接受光照的时间是曲线中的      段,光合作用强度最强(高)的是      点,植株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      点。

5、已知硝酸铵的化学式为NH4NO3 , 试求:
(1)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      ;
(2)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
(3)硝酸铵中氮、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
(4)100克硝酸铵跟多少克尿素CO(NH2)2的含氮量相等?
6、下面是同学们测定黄铜(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的过程。

 

(1)小华同学取10g黄铜,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共收集到气体0.2g,则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小婷同学另取10g黄铜于烧杯中,将120g稀硫酸分六次加入烧杯中,测得加入的稀硫酸质量和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如下表,表中m=      

次数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20

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g

29.96

49.92

M

89.84

109.8

129.8

7、某办公楼空调的开关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控制电路由电压为U=9伏的电源、电磁继电器(线圈电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2和热敏电阻R1组成,表中所列数据为不同温度计下热敏电阻R1的阻值;工作电路由电压为U0=220 伏的电源和空调组成.观察到当电磁继电器线圈的电流等于或大于20毫安时,电磁继电器的衔铁被吸下来:

温度t/℃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电阻R1/欧 600 540 490 450 420 390 360 330 300
(1)按题意将图中的工作电路连接完整,选择      (填:“1 和 3”或“2 和 3”);
(2)如温度高于30 摄氏度时空调即自动制冷,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中有效阻值应多大?
(3)为了节省电能,要使空调启动设定的温度值升高,采取的方法是      (写出2种方法)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杨汛桥中学教育集团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开学检测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