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九年级上 第四章 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对图中④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B . 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C . 可以分泌胆汁 D . 不能分泌消化液
2、有关酶的特性,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或RNA B . 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不变 C . 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易受温度和酸碱度影响 D . 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催化能力
3、发烧的病人往往没有食欲,其主要原因是(   )
A . 胃肠功能紊乱 B . 各种消化酶的活性受到影响 C . 不能分泌消化液 D . 呼吸功能减弱
4、食物只有在消化酶作用下才能被消化。下列消化腺中,不能分泌蛋白酶的是(   )
A . 唾液腺 B . 胃腺 C . 肠腺 D . 胰腺
5、为避免对胃产生刺激,制药厂常把一些药物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给人服用。根据淀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情况分析,其原理是(  )
A . 装在淀粉胶囊内,药物需慢慢渗出 B . 淀粉在口腔内初步消化,便于吞咽 C . 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 D . 胆汁不能消化淀粉
6、小肠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都是由小肠吸收的 B .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C . 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除胆汁外,都含有消化酶 D . 小肠绒毛壁和其内的毛细血管都很薄,都由一层细胞构成
7、小肠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 )

①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

②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③小肠内消化液种类多          ④小肠长5~6米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8、小金做了如下实验:①取甲、乙两试管,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各4毫升:②甲试管内加入2毫升唾液,乙试管内加入2毫升蒸馏水;③同时将两试管恒温37℃水浴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滴加1滴液;④观察结果,发现只有乙试管内液体变蓝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加碘液的目的是为了让试管内的溶液呈蓝色 B . 该实验结果可用水银温度计直接测量并记录 C .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唾液是否能催化淀粉的分解 D . 该实验结论是甲试管内液体不变蓝、乙试管内液体变蓝
9、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
A . 唾液 B . 胆汁 C . 胃液 D . 胰液
10、烹制牛排时,为了使牛排吃起来更加软嫩可口,通常会在烹饪前加少量嫩肉粉。 嫩肉粉中含有一种酶, 它可以分解(  )
A . 脂肪 B . 维生素 C . 纤维素 D . 蛋白质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

济宁──孔孟之乡,礼仪之邦,文化灿烂,食誉神州;据研究乾隆帝七次下江南,每次在济宁用膳时,对文家水饺(如图1)都情有独钟。

(1)你认为该盘羊肉胡萝卜水饺含有的营养物质主要有水、无机盐、      (写出2种)、粗纤维。

(2)水饺皮被消化的主要部位是      

(3)构成羊肉的基本微粒是       

(3)
A .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B . 组织、器官    C . 分子、原子、离子 D . 蛋白质、脂肪
(4)图2是御医根据乾隆帝饭前、饭后血糖含量变化绘制的曲线图,你认为促使C~D段血糖含量下降的激素是       

(4)
A . 胰岛素 B . 甲状腺激素 C . 生长激素 D . 雄性激素
2、如图所示为人体的消化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图中      (填标号)所示结构;
(2)营养物质被吸收后,可经血液循环运送到身体各处,被吸收的营养物质最先到达心脏的哪个腔?      
3、下图是消化系统的模式图,①~⑨代表各部分结构。据图回答:

(1)⑤分泌的消化液含有      酶。
(2)食物中的淀粉,在      (填写参与消化的消化液)的作用下,在⑦处最终消化成葡萄糖进入了血液。
(3)⑦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请写出⑦在结构上与吸收功能相适应之处      (写出1点)。
(4)⑧除形成粪便外,还能吸收      
4、人体小肠长度有5-6米,但表面积却达200平方米,这是因为小肠在结构上具有皱襞和      ,增加了小肠内的表面积;蛋白质在小肠内最终被消化为      ,并通过小肠管壁进入到血液中的生理过程称为      
5、下列是蛋白质在人体内代谢的思维导图:

请据图回答:

(1)正常情况下,a过程参与的消化液有      
(2)a.b.c.d.e各字母表示的生理过程和物质依次是         (选择填空)。 (2)
A . 消化、吸收、运输、分解、能量 B . 消化、吸收、合成、分解、氨基酸 C . 消化、吸收、合成、分解、能量   D . 消化、吸收、合成、排泄、能量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为了探究“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小金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操作序号

操作内容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分别向1、2、3号试管中加入2mL1%的淀粉溶液;向4、5、6号试管中加入1mL唾液淀粉酶溶液

两两混合、充分摇匀

1号和4号

2号和5号

3号和6号

加碘液后摇匀

1滴

1滴

1滴

水浴保温处理5分钟

0℃

37℃

70℃

观察并记录现象

     

请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回答:

(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
(2)将上述操作序号按正确操作步骤排序:①→       →⑤(序号可重复);
(3)小金按正确步骤进行操作,最后不会出现蓝色的是第      组。
2、小明同学准备了以下实验器材来探究胃液在化学性消化中的作用:

实验材料:A.淀粉糊、B.蛋清制成的蛋花液、C.花生油。

实验仪器:试管、烧杯、温度计、酒精灯、三脚架等。

实验药品:盐酸、氢氧化钠、蒸馏水、碘酒以及新采集的纯净胃液等。

试管

实验材料

2毫升

2毫升

实验药品

水浴温度

38 ℃

(1)请你帮他完成下面的实验设计:

①胃液的采集:利用一只对铃声已建立起食物反射的狗获得纯净的胃液。

②实验材料选择:根据胃液中酶的作用,实验材料应选择      (填字母),并各取2毫升,分装在甲、乙两个试管中。

③实验药品选择:在下表中甲试管应加入2毫升胃液,乙试管应加入      

④实验结果:甲试管中液体变澄清,乙试管中液体仍浑浊。

(2)如果要进一步验证胃液的消化作用在于酶,而不是盐酸。可以在上述实验中再加一个试管丙,试管丙内应加入2毫升的实验材料和       。
(3)通过以上两个探究活动,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      

四、解答题(共3小题)

1、

如图表示消化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示例:②食道):

(1)消化系统包括       和      两部分。

(2)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可初步消化蛋白质的场所是      

(3)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经吸收后进入      系统。

(4)[⑧]是      ,它所分泌的      能促进脂肪的消化。

2、某人在环境和进食相同的条件下,测定完全休息和运动情况下,每天通过不同途径所散失的水分(mL),结果如下表:


汗液

尿液

粪便

呼出气体

休息

100

1800

200

300

运动

2000

500

200

600

(1)完全休息和运动两种情况所散失的水分有什么不同?运动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2)运动时汗液显著增多有什么意义?尿液为什么减少了?

(3)运动时因呼出气体而散失的水量为什么增加了?

3、ABCD 4种食物(各100克)的部分成分如下表所示,请据表回答问题:(“…”表示未检出)

食物

糖类

脂肪

蛋白质

维生素C

维生素D

A

5.0

3.5

19.3

22.6

B

12

1

2.0

C

56

10

12

15

1

D

59

0.1

2.5

20

0

(1)上表四种食物(各100克)中,能提供最多能量的是食物(填字母)      
(2)家长定期给孩子补钙,但仍患了佝偻病,你可建议其选择      食物定期食用。
(3)食物      可预防牙龈出血,但长期将其作为主要食物,会有哪些弊病?      
(4)参与消化食物B的消化液有      ,请写出吸收其消化终产物的主要器官的一项结构特点: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 九年级上 第四章 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