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4.1 物质的构成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国家明确要求所有中小学均为无烟学校,各学校均张贴了如图所示的禁止吸烟标志,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空气不流通的空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其他人都在被动吸烟,这是因为( )

A .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 . 分子之间有间隙 C . 分子之间有作用力 D .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关于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有的物质分子间无论距离大小都只存在引力 B . 水结冰后分子会保持静止 C .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 “沙尘暴起,尘土满天”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3、用分子的观点分析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 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B . 八月桂花飘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 1滴水中约含1×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 . 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4、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抽取玻璃板之后,两个瓶子里的气体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下列选项中的实验,其原理与上述实验一致的是(    )

A . 酒精与水混合 B . 红墨水注入水底 C . 两块铅柱粘合 D . 刺破细线上侧肥皂膜
5、将两块相同的方糖分别投入到两个质量相同,温度不同的装水烧杯中,发现温度高的烧杯中方糖消失的快,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方糖吸收热量熔化了 B . 方糖的消失是分子热运动的结果 C . 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快 D . 方糖的分子大小保持不变
6、生活中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 B . 向一杯清水中滴几滴红墨水,过一会儿整杯水都变红了,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 水沸腾时可以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 . 同体积的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酒精和水的体积之和,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7、关于分子,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 . 红墨水在水中散开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B . 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 . 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 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8、关于扩散现象,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只有在气体和液体之间才发生扩散现象 B .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总是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 . 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间有力的作用 D . 扩散现象与温度的高低无关
9、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所有物质的分子都是规则排列的 B . 0℃时,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 C . 分子之间的引力与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D . 固体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10、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nm)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下列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 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空隙 B . 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但没有引力 C . “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D . 油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
11、对于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B . 在空调房间吸烟时,会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这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 . “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只存在着排斥力 D . “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加剧
12、1827年,植物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会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微小粒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以下关于布朗运动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 .   花粉微粒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 . 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热运动 C . 水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会不断撞击花粉微粒 D . 温度越高,水分子的运动越剧烈,对花粉微粒的撞击次数越多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下图是氢分子(H2)和氧分子(O2)运动的示意图。

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

液态氧

-183

液态氮

-196

(1)在A,B,C中,能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两幅图是      (填标号)
(2)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      有关
2、将硫酸铜溶液注入水的下方,可以看到清水与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如图甲,静置20日后,如图乙,这是      现象,说明液体分子      

 

3、用所学知识填空。
(1)水与酒精混合,总体积会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      。以下事实也能说明上述结论的是       。

A.两块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

B.黄豆和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

C.对厚壁钢瓶内的油施加高压后,瓶内的油会从瓶壁渗出

(2)分别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一滴墨水,热水中的墨水扩散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      有关。
4、向容积为250毫升的细颈玻璃仪器A中加水至虚线处,再继续向A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平,塞紧玻璃塞,将A中液体倒转摇匀,重复3次。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

(1)A中的现象为      ,说明了      
(2)仪器A细颈部分的作用是      
5、用如图所示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      瓶(选填“A”或“B”)。

6、端午节到了,空气中弥漫着粽子的香味,“棕叶飘香”是      现象;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存在着      

三、解答题(共1小题)

1、小丽和小亮在学习了“分子热运动”的知识后,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为此,小丽说:“放在我家衣柜里的樟脑丸过几天就变小甚至消失,就是这个原因。”小亮说:“阳光照到屋子里,有时能看到许多的灰尘在空中飞舞,也是这个道理。”请分别判断小丽和小亮的说法正确吗?并分别说出理由。

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用力将端面已锉平的两块铅柱紧压在一起,然后将它们悬挂起来,并在下方挂一重物,发现两铅柱不分开(如图甲)。对此现象,小金有疑惑:两铅柱不分开的原因是大气压力造成还是其他引力造成?于是小金将图甲所示的铅柱与重物固定在一个玻璃钟罩内(如图乙),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

(1)在抽气的过程中钟罩内气体的压强      (选填“逐渐变小”“一直不变”或逐渐变大”)。
(2)如果在抽气过程中,钟罩内两铅柱分开了,则      (选填“能”或“不能”)确定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
(3)如果在抽成真空时,钟罩内两铅柱也不分开,则      (选瑣“能”或“不能”)确定甲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4.1 物质的构成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