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2.3氧气的性质(第1课时)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夯实基础(共13小题)

1、通常所说的燃烧、爆炸和缓慢氧化之间的相同之处是( )
A . 都属于氧化反应 B . 都有发光、发热现象 C . 都是剧烈的化学反应 D . 可燃物都要达到着火点
2、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
A . 氧气 B . 稀有气体 C . 氮气 D . 二氧化碳
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的是( )
A . B . 木炭 C . 铁丝 D . 红磷
4、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标准状况下,同体积的氧气的质量比空气的质量大 B . 通常状况下能够支持燃烧 C . 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 D . 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5、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成立的是( )
A . 因为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所以稀有气体不能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B . 因为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呼吸纯氧保持健康 C . 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以作燃料 D . 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6、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反应。下列物质在足量氧气中燃烧,有关生成物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选项

A

B

C

D

物质

木炭

氢气

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

三氧化二铁

二氧化硫

二氧化碳

A . A B . B C . C D . D
7、下列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 B .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黄色火焰 C .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 .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火星四射,有黑色熔融物溅落瓶底
8、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3)硫在空气中燃烧:      
9、物质与氧气反应的两种最常见的方式为            。铁器锈蚀的过程,是铁与空气中的            共同作用的结果。铁锈是      色的粉末。
10、氧气是一种            味的气体,常温下      (选填“容易”或“不容易”)溶解在水里。冷却到-183℃时变成      色的液体,在-218℃时变成      状的      色固体。
11、氧气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物质。关于氧气的叙述有:①通常情况下,氧气无色无味;②氧气能支持燃烧;③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④氧气能供给呼吸;⑤氧气可使铁制品生锈。
(1)描述氧气物理性质的有      
(2)描述氧气化学性质的有      
(3)描述氧气用途的有      
12、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把铁丝绕成螺旋状,细铁丝前端系一根火柴,其作用是      ;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集气瓶破裂,其原因可能是      
13、装满氧气的集气瓶,如图所示,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发现木条复燃,且在甲中燃烧比在乙中更旺。上述实验说明了氧气具有的性质是①      ;②      

二、能力提升(共7小题)

1、空心菜是人们喜欢吃的蔬菜之一,刚炒熟的空心菜嫩绿、脆香多汁,令人垂涎欲滴,而端上桌一两分钟就逐渐变黑,这可能与空气中的什么有关( )
A . 氮气 B . 稀有气体 C . 氧气 D . 二氧化碳
2、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某同学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 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不是四氧化三铁 B . 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 C . 有些物质燃烧时温度不需要达到着火点 D . 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
3、下列变化中既包含缓慢氧化,又包含剧烈氧化的是( )
A . 食物腐败 B . 白磷自燃 C . 铁生锈 D . 汽油遇火燃烧
4、如图所示,等体积的两个集气瓶内充满了空气,燃烧匙内分别盛有过量的红磷和硫,点燃使其充分发生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出现的现象是( )

A . 只有甲瓶中有水流入 B . 只有乙瓶中有水流入 C . 甲、乙两瓶中均有水流入 D . 甲、乙两瓶都没有水流入
5、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所示是硫粉、红磷、光亮的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

(1)小明是个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学生,做完实验后,他发现了一些共同点:在反应条件方面,三个实验都要      ,在能量变化方面,三个实验都是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小明同时也总结出三个实验在生成物的种类、生成物的状态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方面存在不同。请你替小明同学填写空格:乙中的生成物是      。甲中观察到的反应现象是      
(3)小明还总结出:三个实验的集气瓶底部都放有少量水,其中甲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4)丙中的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      
6、某学习小组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发现生成物中有黑色固体。针对这一现象,他们猜想可能是镁与氮气(N2)或二氧化碳(CO2)反应生成黑色固体。针对猜想他们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
(1)以下是获取氮气的方法及装置,其中得到氮气较纯的是      (填字母)。

(2)【实验一】镁带与氮气的反应。燃烧镁带,观察现象。将镁带打磨光亮,点燃,伸入盛N2的集气瓶中,瓶内壁附着一层淡黄色的固体。

实验结论:镁与氮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淡黄色的氮化镁。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3)实验反思:空气中氮气(N2)的含量远大于氧气(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却远多于氮化镁?原因是      
(4)【实验二】镁带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将燃着的镁带伸入盛CO2的集气瓶中,镁带剧烈燃烧,瓶内产生氧化镁和一种黑色固体单质。

【探究结论】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黑色固体是镁与空气中      反应产生的。

7、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2)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选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3)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部分物质的熔、沸点和燃烧时温度。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1535

2750

约1600

660

2327

约1240

由表中信息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      (选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铝在氧气中燃烧时      (选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2.3氧气的性质(第1课时)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