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到第2章结束)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本部分共有25道题,共75分)(共25小题)

1、

20℃时,在两只各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克氯化钠和蔗糖固体,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两烧杯中的溶液质量相等    B . 20℃时两者的溶解度相等 C . 氯化钠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 . 蔗糖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2、下图几种大气运动形式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不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3、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血液 B . 娃哈哈饮用纯净水 C . 纯牛奶 D . 硫酸铜晶体
4、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硫酸铜晶体溶解在水里 B . 氢氧化钠固体在空气中吸水潮解 C .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D . 水沸腾由液态变气态
5、如图所示是我国东部某座大山南、北坡的年降水量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  )

A . 山的北坡比南坡多雨 B . 山的南坡是背风坡,北坡是迎风坡 C . 这种降水量的变化主要是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D . 在一定高度内,降水量随地势的升高而增加
6、在夏日晴朗的下午,百叶箱内的温度与百叶箱外的温度(  )
A . 箱外温度高 B . 箱内温度高 C . 一样高 D . 有时箱外高,有时箱内高
7、如图所示,将系于绳端质量相等的铁桶和实心铁球同时浸没在水中,静止在图示位置,绳子对它们的拉力F1和F2的大小关系是(  )

A . F1>F2 B . F1=F2 C . F1<F2 D . 无法确定
8、创意新品“天气预报瓶”如图示,A为玻璃管与大气相通,B为密闭的玻璃球,A与B下部连通,内装有红墨水,它能显示天气的好坏,随着环境气压的变化,A管内的水位会上升或下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天气预报瓶”利用天气和大气压的关系进行预报 B . A管和B球液面相平时,显示内外气压一致 C . A管液面明显下降时,说明外界大气是高气压,则是阴雨天气 D . A管液面明显上升时,说明外界气温升高(其他条件不变)
9、俗语:"一场秋雨一阵凉"反映的是(  )
A . 台风过境 B . 冷锋过境 C . 暖锋过境 D . 以上说法均不对
10、将苹果放在水中,静止后会漂浮在水面上。若将苹果露出水面的部分切掉,余下部分重新放入水中,则余下苹果将(  )
A . 漂浮 B . 悬浮 C . 下沉 D . 无法确定
11、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艘航母“山东舰”在海上进行科目训练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战斗机从甲板上起飞后,航母受到的浮力变小 B . 航母能浮在海面上是因为它受到的浮力大于它的总重力 C . “山东舰”的标准排水量是5万吨,指的是“山东舰”自身的重力 D . 甲板上的战斗机受到的重力与甲板对战斗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2、对如图四幅图情境描述正确的是(  )
A . 如图所示的自制气压计,瓶内水柱升高说明外界大气压强增大 B . 纸片不掉落、杯中的水不流出,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C . 手提袋手柄宽大是为了增大对手的压强 D . 鱼吐出的气泡在上升未露出水面前,水对气泡的压强不变,浮力不变
13、下列气候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正确的组合是(  )
A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纬度因素 B . 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纬度因素 C . 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海陆因素 D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地形因素
14、下图中,能较正确示意地球水体储量的是(  )

A . B . C . D .
15、饮用水受污染或短缺时,下列几个步骤将河水转化为饮用水:①化学沉降(用明矾)②消毒杀菌 (用漂白粉)③自然沉降④加热煮沸。以上处理过程最合理的顺序是(  )
A . ③②①④ B . ③①②④ C . ③①④② D . ①③②④
16、有关水电解过程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氢分子由氢原子构成 B . 这个微观示意图说明了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 C . 这个微观示意图说明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 . 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17、小明去黄山游玩,发现在山下买的一包封闭包装的食品的包装袋在高山上鼓胀起来,对这一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
A . 食品包装袋内的气压增大了 B . 食品包装袋内的气压减小了 C . 山上的气压比山下高 D . 山上的气压比山下低
18、通过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
A . 配置蔗糖溶液 B . 获取纯净水 C . 获取氯化钠晶体 D . 配置10%的食盐水
19、液体沸腾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还能继续吸热。如图所示,在一敞口玻璃瓶甲里盛适量的水,使之能浮在一水槽中,将另一只同样的敞口空玻璃瓶乙瓶口朝下,按入槽内水中,并固定位置。在标准大气压下,对水槽内的水加热到沸腾时(  )

A . 甲、乙瓶内水温都不能达到100℃ B . 甲瓶内水沸腾,乙瓶内水不沸腾 C . 甲瓶内水不沸腾,乙瓶内水沸腾 D . 甲、乙瓶中水都不沸腾
20、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①层占了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 B . ②层中有臭氧层,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 C . ③层“风平浪静”,适合飞机飞行 D . ④层叫暖层,其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
21、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图①为充分搅拌后的现象,图②为加热到50℃时的现象(不考虑水分蒸发),图③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③中N表示的是甲物质的溶解度 B . 20℃时,图①中乙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 . 50℃时,图②中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 . 图②中两溶液从50℃降温至30℃都会析出晶体
22、据报道,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方案正在进行丹江口水库库区的移民工作,将于明年蓄水扩 容。说明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资源的年际变化不大 B . 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冬春两季多,夏秋两季少 C .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D .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是均匀的,只是各地对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程度不同
23、如图所示,以下四个关于“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现象中,压强p1、P2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24、小明用刻度尺、塑料碗、大烧杯(底面积为 S)等器材测量金属球的体积和质量,他先在烧杯内放 入适量水,再将塑料碗轻轻放入水中,如图甲所示,测出此时烧杯内水的深度为h1;将金属球放在塑料碗中,放入球后的状态如图乙所示,测出此时烧杯内水的深度为h2;将塑料碗中的金属球轻放入烧杯中,如图丙所示,测出此时烧杯内水的深度为h3 ,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丙图中,金属球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 B . 金属球的体积是(h3-h1)S C . 烧杯中水的深度:h2<h3 D . 金属球的质量是ρ(h2-h1)S
25、医院给病人输液的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药瓶底部D点处通过C管与大气连通,保证输液的正常进行,在输液的过程中,随着药液减少,D点的压强将(  )

A . 不变 B . 变小 C . 变大 D . 无法判断

二、填空(本部分共有5道题,共25分)(共5小题)

1、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下列数字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④      ;⑤      
(2)图中       (填类型)循环使陆地上的淡水不断地得到补充。
(3)水循环连续进行的最主要的动力是      
(4)不同的水循环中都包括的环节是__________。 (4)
A . 地表径流 B . 蒸发和降水 C . 地下径流 D . 下渗和蒸腾
2、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图1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      (填“1”或“2”);
(2)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图2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

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②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中用到了活性炭,在过滤过程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对水中的部分杂质具有      功能。
3、分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表是氯化钠,碳酸钠和硝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8

36.0

36.3

36.6

37

37.3

37.8

碳酸钠

12.2

21.8

39.7

53.2

硝酸钾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此时若将20克的氯化钠倒入50克水中,充分溶解,配得的 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下同)
(2)碳酸钠的溶解度在10℃至40℃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在20℃时, 将100g的水加入有30g碳酸钠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 溶液”),将上述烧杯加热到30℃,该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硝酸钾溶液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时,可通过      的方法提纯,对上述提纯后析出的晶体和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剩余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B.剩余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

C.上述方法可以将两者完全分离   D.析出的晶体硝酸钾没有一定的熔点

4、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图片_x0020_130

(1)如图,表示甲、乙两地的大气运动示意图,则甲地为      气压区。(选填:“高”、“低”)
(2)小明仔细观察家里豆浆机的构造、铭牌和制作豆浆的过程,发现机座底部安装有三个小橡皮碗,相当于“吸盘”,可以防止豆浆机在打浆时位置发生移动。“吸盘”利用      起固定作用。
(3)小明想比较一下豆浆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哪个大,但手中没有密度计,也没有天平和量筒。于是小明用同一支筷子,使其分别直立地漂浮在水和豆浆中,筷子露出液面      (填 “多”或“少”)的密度大。
(4)读我国某日的天气图,该日甲、乙、丙三地最不可能降雨的地区是      。当天丁地主要吹      (选填:“东”、“南”、“西”、“北”)风。
5、如图,一个底面积是10-2m2、高是0.1m的烧杯,内装有1kg的水,放置在水平的桌面上,将一个体积是2×10-4m3的小球轻轻地放入水中,小球静止时容器中有0.1kg水溢出,则小球放入容器前,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      Pa,小球的密度为      kg/m3

三、解答题(本部分共有7道题,共50分)(共7小题)

1、实验一: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图片_x0020_123

(1)操作④的名称是      ,操作⑤中除用到三脚架、玻璃棒、酒精灯外,还需要用到      等仪器(写一种)。
(2)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称量结果偏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
A . 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 . 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 . 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 . 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3)实验二:实验室要把一些回收的氯化钠配制成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若称量发现回收的氯化钠共9.6g,则需要水的质量是      g。
(4)下图是某同学配制过程中的部分操作,请用字母排出正确的顺序:      

(5)下列错误操作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高的有      。(填序号)

①称量氯化钠时砝码和氯化钠放错托盘

②量水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

③搅拌溶解时有少量水溅出

④装瓶过程中溶液洒出

2、在探究“浮力”和“物质密度”实验时,大宝利用实验桌上的器材做以下实验(g=10N/kg):
图片_x0020_125
(1)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得金属块的重力;
接着,把弹簧测力计下面的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1.6N,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是      N。
(2)将金属块浸没水中,发现量筒液面变化如图乙所示,则由此可知它的密度是      kg/m3
(3)利用以上所用过的器材,你还可以做哪些实验?(写出其中一个即可      
3、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如果有多种因素同时影响某一实验结果,当我们要探究其中的一种因素时,就要保持其他因素不变,以探究此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探究]: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因素1:溶质的种类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温度

操作步骤:在常温下,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③三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 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钙各2g,振荡,观察各物质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①中有少量氯化钠未溶,试管②中硝酸钾全部溶解,试管③中有多量氢氧化钙 未溶。实验结论:      

因素2:温度(以硝酸钾为例)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硝酸钾)

操作步骤: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③三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5g硝酸钾晶体,将试管①保持在常温下,将试管②加热并保持在40℃,将试管③加热并保持在60℃,振荡,观察各试管中硝酸钾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①中有多量硝酸钾未溶,试管②中有少量硝酸钾未溶,试管③中硝酸钾全部溶解。

实验结论:在不同温度下,固体物质(硝酸钾)在水里的溶解度      (填“相等”或“不相等”)。

4、为了探究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小明在一次登山过程中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出不同高度下的大气压,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大气压强p与对应海拔高度h的六个点,如图乙所示:

(1)测量前,小明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针筒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其目的是       
(2)分析图象时,小明发现1km高度处的测量数据可能有误,重新正确实验后,测得弹簧测力计示数为4.5N,量程为2mL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总长度为4cm,则测得大气压约为      Pa。这个数据比当地的实际气压偏小一些,你认为主要原因可能是      。(选填“活塞和针筒的摩擦太大”或 “橡皮帽的密封性不好”)
(3)修正数据后,可看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数量关系大致为:在2km高度内,高度每升高100m,大气压降低      Pa。
(4)根据这一规律,小明认为可将图甲中的弹簧测力计改装成一个高度测量仪。那么弹簧测力计 4.2N刻度线处应标刻的海拔高度为      km。
5、如图所示甲是一个深度很浅的皮碗,乙是将皮碗压向水平的天花板,挤出皮碗下的全部空气,皮碗像吸盘一样“平贴”在天花板上,皮碗的吸附面积为50cm2 , 皮碗中心引出的细线可以悬挂一个物体在空中。(不计细线和皮碗的重量,大气压取1.0×105Pa)

(1)要想吸盘不脱落,所挂物体的重力最多不得超过多少?
(2)实际上所挂物体的重力达到400牛时,皮碗刚好下落,求此时皮碗内的气压是多少?
6、如图是实验室所用盐酸试剂瓶上标签的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后计算:欲配制20%的稀盐酸1000g,需要(1)这种盐酸是多少毫升?(结果精确到0.1mL)(2)加水多少毫升?

7、如图所示,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有总体积的4/5浸在液体中,不可伸长的悬绳处于松弛状态。已知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5牛,木块边长为0.1米,容器底有一阀门K。求:

(1)木块自由漂浮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木块的密度是多少?
(3)打开阀门使水缓慢流出,当细绳断裂前一瞬间关闭阀门,此时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为多少立方米?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到第2章结束)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