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下 第三章 第2节 氧化和燃烧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B . 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C . 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D . 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2、下列灭火措施或逃生方法合理的是( )
A . 酒精灯打翻在实验桌上着火时用沙子盖灭
B . 图书室内的图书着火时用水浇灭
C .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D . 遇森林着火时向顺风方向逃跑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B . 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 .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D . 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4、“防火胜于救火”,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 . 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C . 对于不明原因引起的失火,我们宁可让其自生自灭,也不能贸然采取灭火措施
D . 油库、面粉厂、纺织厂、轮穀厂、橡胶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要严禁烟火,以避免爆炸的发生
5、下列现象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 . 苹果变色
B . 铁生锈
C . 火柴燃烧
D . 塑料老化




6、如图所示的灭火球是一种新型消防产品,火灾发生时将灭火球滚入火中,灭火球遇明火后自动喷酒干粉,覆盖在物体表面,实现灭火。该灭火球灭火的主要原理是( )
A . 清除可燃物
B . 降低可燃物温度
C . 隔绝空气
D . 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7、当你受到来自不良环境的威胁时,必须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如被困在火灾现场时,可采用的措施是( )
①打119火警电话求救
②烟很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③有烟雾的地方要蹲下或匍匐前进
④立即打开所有的门窗
A . ①④
B . 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8、小明发现在纸叠的小型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纸船没有燃烧的主要原因是( )
A . 水能灭火
B . 没有与氧气接触
C . 纸不是可燃物
D . 温度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
9、2020年3月30日,四川省西昌市发生森林火灾,在灭火的过程中多次突发林火“爆燃”。据此分析下列有关森林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用细沙覆盖可燃物能有效隔绝空气
B . 用水灭火可有效降低树木的着火点
C . 砍伐出防火隔离带是为了隔离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D . 森林“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大量的可燃性气体被引燃所致
10、如图,烧杯中盛有80℃的热水,杯底放有一小粒白磷,当将一支大试管迅速插入水中并罩住白磷时,白磷立即燃烧起来。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 )
A . 水
B . 氧气
C . 可燃物
D . 温度达到着火点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小明在生活中观察到:点燃的小木棒燃烧端朝上,往往没燃尽就熄灭,而燃烧端朝下,往往不易熄灭。从燃烧的条件来看,你认为燃烧端朝上的小木棒,没燃尽就熄灭的最主要原因是 ;
若将小木棒事先涂油,燃烧端朝上也不易熄灭,请说明原因: 。
2、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烧得更旺,原因是 ;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可采用的灭火方法是 ;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其原理是 。
3、 2013 年 6 月 7 日,福建省厦门市一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起火,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现在公交车上都要求备有灭火毯,该灭火毯在无破损的情况下能重复使用。若车内起火,
在起火初期快速取出灭火毯,抖开后覆盖在火焰上,直至扑灭。
(1)灭火毯的灭火原理是 。
(2)请你推测,制造灭火毯的材料应具有 等特性。
4、 2019年3月30日18时,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发生特大森林火灾。
(1)消防员开辟防火带(如图),是为了 (填字母); (1)
A . 隔绝空气
B . 隔绝可燃物
C . 降低温度
D . 便于运水
(2)山林中遇火灾且被火势包围时,要选择杂草稀疏、地势平坦的地段,用衣服蒙住头部,快速 (填“顺风”或“逆风”)冲过火线。
5、如图是粉尘爆炸模拟装置,连接好装置,在敞口小塑料瓶中放入某固体粉末,点燃蜡上塑料盖,再快速鼓人大量空气,不久便会看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上的塑料盖掀起。
(1)该粉末不可能是 (选填字母); (1)
A . 硫粉
B . 煤粉
C . 面粉
D . 大理石粉末
(2)“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可以使固体粉末即刻充斥整个金属筒,从面增大粉末与空气的 ;
(3)已知金属镁在高温条件下遇水反应能释放出可燃性气体——氢气。若不小心引燃了仓库中的镁粉,应选择用 (填“水”或“砂土”)来灭火。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在研究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的活动中,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1.点燃一支蜡烛,观察它在空气中的燃烧现象,然后将一个涂有凡士林的钟罩倒扣在蜡烛上(如图甲),观察此时蜡烛燃烧的现象。
实验2.将一根火柴折断,分成火柴头和火柴梗两部分,所示放在铜片上,用酒精灯加热铜片,如图乙,观察现象。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中研究的问题是 。
(2)实验2中支持可燃物着火点不同的证据是 。
2、如图所示,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实验时,将一根火柴折断,分成火柴头(主要成分为氯酸钾、二氧化锰、硫磺和玻璃粉)和火柴梗两部分,放在铜片上加热。
(1)当观察到 现象时,说明物质的燃烧和着火点有关; (1)
A . 火柴头先被点燃
B . 燃烧剧烈程度不同
C . 燃烧持续时间不同
(2)火柴头点燃的瞬间可观察到“喷”出火焰,这是因为火柴头受热,内部某些物质反应产生了氧气,使燃烧更旺。该现象说明了氧气具有 性;
(3)森林火灾在我国及全球各地频发,消防员通常会用大型吹风机的风筒对着火焰吹风,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此灭火的原理是 。
四、解答题(共3小题)
1、我们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如图:家庭自助烧烤时常用机制炭做火源,它空心,使用时不直接点燃机制炭,而采用固体酒精引燃。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现象的科学原因。
2、班级联欢会上,小刚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将一根铜丝绕成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如图所示),观察到火焰立即熄灭;再将铜圈加热后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蜡烛照常燃烧。请你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3、面粉是常见的食物,但是大量的面粉浮在空气中也会爆炸,产生危险。如图:拿一个在靠近底部打了一个小孔的八宝粥的空罐子,里面固定并点燃一枝生日蜡烛;另外在一个小塑料盒子里装入面粉;用一用呀管从外而涌入面粉中,盖好盖子,迅速鼓入大量空气。
(1)会发生的实验现象是:
(2)鼓入大量空气的作用是:
(3)爆炸的条件是:
(4)如果你是面粉厂厂长,你如何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
请给出可行建议(两条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