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中科学中考模拟满分系列之实验探究专题(二)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实验探究题(共32小题)

1、学习碱的性质时,同学们在实验室中做“检测氢氧化钙性质”的实验,实验方案如图所示(说明:实验中使用的药品均是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盐酸加入氢氧化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实验过程中,并没有观察到该反应的明显现象,请你写出一种能够观察到变化发生的方法:      
(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四支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废液缸中。为了处理废液废渣,首先对废液缸中物质的成分进行初步分析,过程如图所示:

由上述分析可知:

①无色气体E的化学式是      

②固体A中一定含有碳酸钙和      

③无色溶液B中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是       。

④无色溶液D中的溶质有酚酞、       ,可能还有HCl。

2、兴趣小组同学探究“物体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实验中,猜想“物体动能大小与小球质量大小有关”,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图乙和丙为实验改进装置,A、B为质量不同的两个小球。

 

(1)甲图的几次实验中,木块运动到了长木板的末端之外,在现有器材的基础上,则解决的办法有:       (列举一点)。
(2)有同学对“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光滑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滚下,刚到达底部时的速度大小相等”有疑惑。小组同学在乙图的基础上改进,在斜面上增设两个相同的光滑小凹槽和两个钢尺(如图丙)。实验开始时,将钢尺1在如图位置竖直向上拉起,目的是为了保证      
(3)丙图的实验中,若观察到      ,则可以确认两小球刚到达底部时的速度大小相等。
3、如图是一个人体气体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甲中的B表示的过程为      
(2)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仅由一层      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与肺泡与毛细血管间进行气体交换这一功能相适应。
(3)甲乙两处的气体交换主要通过       (3)
A . 呼吸作用 B . 渗透作用 C . 扩散作用 D . 交换作用
(4)在下列各项中二氧化碳含量最高的是      。 (4)
A . 肺泡 B . 组织细胞 C . 血液 D . 组织液
4、“五水共治”的首要任务是“治废水”,合理处理废水是当前防治废水污染的重要举措。某化工厂有甲、乙、丙、丁四个车间,排放的废水中分别含有FeCl3、HCl、Na2CO3、NaOH的一种,甲车间的废水呈黄色。通过调节废水流量,使乙、丁两个车间废水相对过量,通过如图方式处理,最终可使排出的废水呈中性。处理时第①反应池中出现大量的红褐色沉淀,第②反应池中出现大量的气泡。请回答:


(1)乙车间排放的废水主要成分是      
(2)第②个反应池的废水中的溶质是      (用化学式表示)。
(3)写出第③反应池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5、下图是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示意图,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可维持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该装置放在一定光照强度下20℃的环境中。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mL,毛细管内的水滴在位置X。30分钟后,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6mL的读数,才能使水滴仍维持在X的位置。据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以释放出的氧气量来代表光合作用速率,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是      ml/h。
(2)实际光合速率要比用这种方法测量所得的值      (填“高”或“低”或“不变”),理由是      
(3)如果在原实验中只增加光照强度,则针筒的容量仍维持在0.6mL读数处。在另一相同实验装置中,若只将温度提升至30℃,针筒容量需要调至0.8mL读数,才能使水滴维持在X的位置上。比较两个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但某同学认为有不合理之处,温度上升后,装置内气体体积增加可能是由于实验瓶中气体受热膨胀所致,若要消除实验数据误差,该如何设计对照组?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      厘米。
(2)如图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      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      厘米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3)由于蜡烛变短,像成在了光屏的上方,要使像重新成在光屏的中心,把凸透镜往      调,调好后,烛焰中心在凸透镜主光轴的      方;
(4)如图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      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5)如图丁,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      眼镜(近视/远视)。
7、在学习欧姆定律之后,老师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测未知电阻Rx的电路,其中小明同学设计的电路如图甲所示。R0为已知阻值的电阻,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流表读数为I;当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读数为I1

(1)你写出小明同学测Rx的表达式。Rx=      
(2)小金设计了不同于小明同学设计的测量电路,如图乙所示。请你将图丙中的器材按图乙电路连接起来(用笔连线表示导线),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处于最右端时,连入电路的阻值最大。
(3)比较两个电路图,请你说一说小金设计的电路的优点      
8、超氧化钾(KO2)是一种黄色固体,它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在潜水艇中用它作制氧剂,供人们呼吸之用。化学方程式为:4KO2+2CO2=2K2CO3+3O2。某学生为了验证这一实验,设计出如下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已知KO2也能与水分反应,无水硫酸铜遇水分变蓝,碳酸钾为白色固体)。

(1)A是制取CO2的装置,应从下图1~3中选择      

(2)B装置的作用是      
(3)表明D中超氧化钾样品接近反应完毕时的现象是      
(4)在A中有10.0克碳酸钙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后,如果生成的CO2全部被超氧化钾吸收,理论上D装置质量应减少0.4克,但实验上在实验后称量D装置,发现反应后其质量的变化量明显与理论值不符,可能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A.生成的CO2部分残留在A、B、C装置里未被D装置完全吸收

B.装置后面的水蒸气进入被超氧化钾吸收

C.超氧化钾不足量

D.装置B中反应生成的CO2也被D装置吸收

9、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按如图甲正确连接电路,电源电压为6伏,逐次将不同阻值的电阻R接在a、b间。且每次闭合开关前,都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端。实验步骤如下:

①接入5Ω电阻,闭合开关,记录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

②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U0时,记录电流表示数;

③分别接入10Ω、15Ω电阻,闭合开关,重复步骤②;

④当接入电阻R为Rx时,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大于U0 , 记录电流表示数;

⑤将步骤②、③、④中测得的4组数据,按描点法绘制出如图丙所示曲线。

(1)步骤①中,电流表示数为       安。
(2)在描点法绘制曲线时,D1、D2、D3、D4中哪个点不应连入曲线,并说明理由。
(3)仍使用原有器材,要让 5Ω,10Ω,15Ω及 Rx 四个电阻,都能为实验所用,应控制 a、b 之间的电压至少为      伏。
10、还原性铁粉中含有少量FexCy , 小科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以下实验。

资料:①Fe,FexCy在加热时与O2反应能生成相应氧化物。

②FexCy , 不与酸反应。

实验1:取29.52g样品,加入足量稀H2SO4 , 充分反应后生成1.00gH2

实验2:另取29.52g样品,按下图进行实验(碱石灰的成分为NaOH与CaO的混合物)


装置

A

B

反应前

300.00

400.00

反应后

m

400.44

实验后A中固体全部变为红棕色,装置A、B的质量变化如上表。

(1)装配好裝置后,实验前先要      
(2)装置C的作用是      
(3)FexCy中,x:y=      ,表中m的值是      
11、小乐同学查阅资料得知:氯化铁、氧化铁也可用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于是他和同学利用实验室药品和装置进行实验验证,
(1)实验中观察到如下现象:a试管立即产生大量的无色气泡,将      ,木条复燃;b试管无明显现象。
(2)小乐认为根据实验一即可证明FeCl3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

小李同学认为要证明FeCl3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要补充实验证明反应前后FeCl3

的化学性质和质量都没有改变,于是他取反应后的溶液设计了如下实验二:

①写出生成红褐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②操作①的内容      ;

③如果m1=      ,证明氯化铁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

12、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为分离A装置中反应排出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他又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铁架台、铁夹等固定用装置已略去,a、b为活塞)。请回答:

(1)实验前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并检验气体的纯度,再对图甲装置进行加热,加热前还要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2)为分离得到CO和CO2 , 应该对图乙装置进行怎样的操作?      
(3)对于A装置中反应后得到的红色固体(此时氧化铜已全部反应完),小明又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氧化铜经一氧化碳还原不仅能生成铜,还可能生成中间产物氧化亚铜(Cu2O);②Cu2O是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能与酸发生反应,生成Cu2和Cu。

【提出猜想】:氧化铜经一氧化碳还原所得到的红色固体中除Cu外还可能含有Cu2O。

【进行实验】:小明设计了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取少量该红色固体放入盛有      的试管中,振荡

实验现象及结论

      

13、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课上,小晴同学想:凸透镜成实像时,焦距大小对所成像的大小有什么影响呢?于是她利用如图装置开展研究(刻度未标出),下表是她提供的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回答:

实验

次数

焦距

 f(cm)

物距

u(cm)

烛焰高度

(cm)

像距

v(cm)

(?)

(cm)

1

5

30

4

6

0.8

2

10

30

4

15

2

3

15

30

4

30

4

4

20

30

4

60

8

(1)刚开始实验时,发现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下端,想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心,该如何调节光屏的高度?      
(2)调整好后,进行实验。表格空白处的“?”应填       
(3)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初步结论为      
14、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某种氨基酸(CxHyOzNm)的分子构成。取W g该种氨基酸放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氮气。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首先通入一段时间的氧气,其理由是      
(2)以下装置中需要加热的仪器有A和D两处,操作时应先点燃      处的酒精灯。
(3)实验测得B、C装置分别增重m1克和m2克,则该物质化学式中x、y比值为      
(4)将B和C装置互换,则测得的氢元素的含量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甲图所示的电路进行了多个电学实验。实验中电源电压为6 V且恒定不变;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除了保护电表即保护电路以外,在不同的实验中作用各不相同。

(1)第一小组的同学要测量电阻Rx的阻值,他们在A、B间接入待测电阻Rx , 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答题卡图乙中的实物图连接完整。
(2)第二小组的同学要测量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他们在A、B间接入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正确连接电路,实验步骤及操作都正确。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的示数始终大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小灯泡发光较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3)第三小组的同学要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该实验中滑动变阻器除了保护电路的作用外,另一个重要的作用是      

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接入定值电阻R1 , 滑动变阻器滑片在阻值最大处,闭合开关;

②移动滑片,使电压表为某个固定值,记下此时电流表的电流I1

③断开开关,摘下R1 , 接入阻值稍大的电阻R2;闭合开关,      ,记下此时电流表的电流I2

④改用R3 , 重复步骤③,记下此时电流表的电流I3;比较R1I1、R2I2、R3I3的数值,得出验证结论。

16、如图甲是小红“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小红沿竖直方向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升10c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若每个物块重2N,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2)小红做完实验,通过和其他小组交流,了解到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重有关系,接着她改变动滑轮重,提升同一物体进行多次实验,获得数据并绘制出如图乙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被提升物体所受的重力相同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分析图像中的A点可知,被提升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N。
17、小科在实验室进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请你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1)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在盖玻片下产生      
(2)小科按照正确的方法完成临时装片的制作后,接下来他想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如图是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3)小科在光源充足的实验室内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装片时,突然停电导致视野偏暗,应采取的措施是      。(写出一种即可)
18、下列是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部分实验,请依题意回答问题。

(1)在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出现了图一中甲的情况,要将视野中细胞的位置由甲调整成乙,应向      方移动装片。
(2)通过图二的观察我们知道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比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多了液泡和      结构。
(3)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是否有影响?”时,他们利用显微镜观察了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中水蚤在10秒内心脏跳动的次数,每组实验都重复做3次,取平均值,并将得到的数据列表如下:

实验组别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酒精体积分数

清水

5%酒精

10%酒精

15%酒精

20%酒精

心率平均值(次/10秒)

33

24

21

17

0

请根据上表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a.每组实验都重复做3次,取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      ,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b.分析表中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酒精对水蚤的心率      影响。

19、人们很早就发现植物具有向光性,而生长素的发现至今不到百年。许多科学家先用胚芽鞘对此进行过实验研究。如图所示是三位科学家所做的部分实验。

图片_x0020_8

(1)达尔文通过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向光一侧弯曲生长与      有关。
(2)拜尔的实验中,推测几天后胚芽鞘将      (选填“向左弯曲”“向右弯曲”或“直立”)生长。
(3)在拜尔实验的基础上,温特实验的猜想是:      
(4)温特的实验还不够严密,他还需要补充一个实验,具体操作是      
20、下列是生长素发现的一系列实验(实验材料为燕麦胚芽鞘),请认真分析实验条件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A、B实验的推论是:燕麦胚芽鞘具有      
(2)若要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则应选的实验组合是      
(3)E、F实验的推论是:      。上述实验体现了设计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请你写出E、F实验的单一变量是      
(4)A、G实验的推论是:向光性是由于      
(5)预测实验H的现象是      ,预测该现象是依据实验      (填字母)。
21、实验小组同学向盛有2mL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2mL氢氧化钠溶液,未观察到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将盛有上述实验混合液的试管标为①,如图甲。

小华:测得实验所用稀硫酸的pH<7,试管①中溶液pH>7。于是得出结论:       

小敏:取两支试管,编号为②和③,分别加入稀硫酸和试管①中溶液各2mL,逐滴滴加Na2CO3溶液至过量,实验过程与现象如图乙,由此他得出了与小华一样的实验结论。

[反思评价]小军认为小敏在实验设计中存在不够严密的地方,请帮他指出:      

[交流讨论]试管③中的溶液中有哪些溶质?同学们分析了两位同学的实验过程,一致认为没有H2SO4 , 其理由是      。在此基础上,同学们提出了二种推理;

推理1:含有Na2SO4、Na2CO3和NaOH

推理2:含有Na2SO4、Na2CO3

正确的是推理      。(选填1或2)

22、小雨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操作步骤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如下。

A.用细线将橡皮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橡皮的重力:

B.将水倒入溢水杯中;

C.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橡皮浸没水中,让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桶中,同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D.将盛有溢出水的小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E.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F.整理实验器材。

请根据小雨的实验过程回答下面问题:

(1)指出小雨在实验操作中漏掉的一个步骤:      
(2)在B步骤中对溢水杯中的水量有何要求?答:      
(3)将橡皮从水面上方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使其逐渐浸入水中直至完全浸没,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何变化?答:      
(4)若A、C、D三个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 , 漏掉的实验操作中的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4 , 那么当满足      关系式时(用字母表达式表示),阿基米德原理就得到了验证。
23、下表是K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27.6

31.0

34.0

37.0

x

42.6

45.5

小明为测定x的值,取4份40℃的水各50g,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KCl质量/g

5

15

25

35

溶液质量/g

55

65

70

7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使实验2的溶液达到饱和,可采取的方法是      
(2)小明现要配制质量分数为30%的KCl溶液100g,为达实验目的其主要操作是      
24、下面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请按要求作答:

(1)图甲中a是      ,用甲装置制取气体并能随时停止反应,上部与下部对接应选      (选填“b”或 “c”)。
(2)装置乙和装置丙都可以用来收集气体,收集一瓶较纯净的O2应选用      
(3)若采用如图丁所示装置制取氧气并测定其体积,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为了准确测定氧气的体积,有人提出读数时应该注意以下事项,你认为必须要做到的是      (填序号)。

①容器中气体必须冷却至室温

②水准管处的长颈漏斗不能倾斜

③保持水准管静止,待水准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再读数

④读数前应上下移动水准管,待两管液面相平再读数

⑤读数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25、根据“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你是老师,在准备本实验的材料用具时,不需要准备图1中的      (填标号),还需要添加的材料用具有       (至少写出三个)。

(2)下面是孙悟的操作过程:取一洁净的载玻片,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0.9%的生理盐水。用自来水把口漱干净,取一根消毒的牙签在口腔内壁上轻轻刮几下,再把牙签放在载玻片的液滴中涂一下,然后把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请回答:孙悟操作过程中有几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至少找出两处错误):      
(3)图2是孙悟同学所绘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结构图,你指出图中存在的错误或不妥之处      .
26、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不纯氧化铁试样(其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试回答下列问题:

(1)A发生装置的优点是_      
(2)写出C中硬质玻管内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3)称m克不纯氧化铁试样放入C中硬质玻管内,称得U形管和氯化钙干燥剂的质量为m1克,按上述装置进行实验,经过充分反应后称得U形管和氯化钙干燥剂的质量为m2克,则试样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4)同学们设计的这个实验装置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还有影响,你对该实验装置的改进建议是      
27、某初三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1)I.检查装置气密性:保持K1关闭,打开K2、K3 , 向乙中加水至浸没下端导管口,用热毛巾捂住甲瓶外壁,若观察到      的现象,说明装置左侧气密性良好;用同样方法可以检查装置另一侧的气密性。

II.向甲中加入石灰石,乙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连接装置。

III.打开K1 , 用注射器向甲中注入稀盐酸,直至液面浸没下端导管口。

IV.通过K1上方导管收集气体(收集装置略去)。

V.打开K2、K3 , 关闭K1 , 最终观察到乙中溶液变浑浊,停止实验。

(2)依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甲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乙中液体变浑浊的方程式      

(3)反应结束后,乙中溶质一定有      ,还有别的溶质吗?小组同学对此有如下猜想:

猜想一.没有别的溶质            猜想二.还有氯化钙

猜想三.还有氯化氢、氯化钙      猜想四.还有碳酸钠

其中,猜想      不成立,理由是      

为证明究竟哪种猜想正确,可以选择下列试剂中的      (填字母)。

A.稀盐酸、碳酸钾溶液    B.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钡溶液

C.硝酸银溶液、稀硝酸    D.二氧化碳、稀盐酸

28、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不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精盐配置50克5%的氧化钠溶液。

(1)实验一:如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a.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填上述操作序号次序)      

b.经操作⑥后滤液仍浑浊,原因可能是      (答出一点即可);

c.④步骤中的玻璃棒有      作用。

(2)实验二: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50克5%的氯化钠溶液。步骤如下:

a、计算:可计算出需精盐      克,需水      毫升。

b.称量和量取:称量氯化钠时,若发现天平指针向左偏,则应怎么处理?      

C.溶解:经检测,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可能原因是      

A.所用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杂质

B.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C.将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

D.将氯化钠固体倒入烧杯时,还有部分氯化钠固体粘在纸上

E.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进试剂瓶时,有溶液洒落

29、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50克20%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一:下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a.实验操作有错误的步骤是      

b.步骤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实验二:用粗盐提纯后得到的精盐配制了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填字母序号)。

(2)
A . 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B . 称量时只在天平左盘垫上滤纸 C . 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 . 称量时使用了生锈的砝码 E . 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3)实验三:在溶液配制过程中,若要用量筒量取40毫升的水,当液面接近刻度线时,要改用胶头滴管,在用滴管滴加水的过程中,眼睛视线应同时按      图进行观察。

实验四:操作⑤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      (填序号)。

30、实验室有一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的氢氧化钠固体,为测定这瓶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做如下实验:现取M克样品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向烧杯中逐滴加入200克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OH+HCl==NaCl+H2O

实验数据如图所示。试分析计算回答;

(1)与P点对应的溶液溶质是      
(2)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精确到0.1%)
(3)在往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各个量随盐酸质量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则正确的有_______(可多选)。 (3)
A . B . C . D .
31、我们已经学会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和显微镜的使用,下面请你完成以 下实验:
(1)制作细胞临时装片时,盖上盖玻片的操作方法如图1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2)制作细胞临时装片时,要在盖玻片一边滴红墨水,在另一边用吸水纸吸水。红墨水的主要作用是      ,以便观察。
(3)制作洋葱表皮装片一般有四个步骤:①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②取一小块洋葱表皮;③盖上盖玻片;④将表皮放入水滴中展平。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4)如图2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①图转为 ②图,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是________。

(4)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③ C . ④③①② D . ③④②①
(5)在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头盒里有4个镜头(如图3所示)若要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最少应选用哪一组镜头__________。 (5)
A . 甲和丙 B . 乙和丁 C . 乙和丙 D . 甲和丁
32、小胡晴霞按照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好电路,测量一只额定电压为2.5V的灯泡的电功率,部分实验数据和现象如下表。

实验次数

电压表示数/V

电流表示数/A

灯泡亮度

1

1

0.2

较暗

2

2.5

/

正常发光

3

6

几乎为0

不发光

(1)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所用电源电压约为       V。
(2)若小胡晴霞手边有A“1.5A 50Ω”和B“2.0A 20Ω”两种规格的滑动变阻器,上面实验中他所选的滑动变阻器为      
(3)完成上述实验后,小胡晴霞向老师要了一个变阻箱和一个单刀双掷开关,借助部分现有的实验器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也测出了灯泡的额定功率。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①闭合开关S1 , 将S2拨到触点2,移动滑片调整到R0 , 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

      ,保持滑片的位置不动,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

③灯泡额定功率的表达式为P额=      (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初中科学中考模拟满分系列之实验探究专题(二)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