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下第二章第4节光和颜色(基础巩固)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光学知识,可以用来解释“手影”形成原因的是( )
A . 光的反射
B . 光的折射
C . 光的直线传播
D . 光的色散
2、下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 灯下手影
B . 水中倒影
C . 海市蜃楼
D . 雨后彩虹




3、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某同学复习光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图中Ⅰ处可补充的现象是( )
A . 镜子中优秀的“自己”
B . 湖水中青山的倒影
C . 阳光下绿树的影子
D . 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
4、阳光、空气、水、土壤等,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阳光是一种复色光
B . 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C . 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 . 土壤由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组成
5、五一佳节,在杭州太子湾公园里,小明将照相机镜头对准一株绿叶蓝花的郁金香,为追求某种艺术效果他想拍摄一组黑叶黑花的照片,则小明选择的滤色镜的颜色( )
A . 无色
B . 绿色
C . 红色
D . 蓝色
6、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 光仍按原来方向传播
B . 光将向斜上方偏转
C . 在光屏上呈现各种色光
D . 光屏上只呈现红、绿、蓝三种色光
7、五一佳节,在杭州太子湾公园里,小明将照相机镜头对准一株绿叶蓝花的郁金香,为追求某种艺术效果他想拍摄一组黑叶黑花的照片,则小明选择的滤色镜的颜色( )
A . 无色
B . 绿色
C . 红色
D . 蓝
8、在没有任何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蓝裙子的舞蹈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
A . 全身呈绿色
B . 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C . 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
D . 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青色
9、太阳光是一种( )
A . 单色光
B . 复色光
C . 白色光
D . 红色光
10、海面上有一层油膜,在阳光下这层油膜的颜色是( )
A . 白色的
B . 红色的
C . 彩色的
D . 黑色的
11、最早做阳光色散实验的科学家是( )
A . 伽利略
B . 爱迪生
C . 达·芬奇
D . 牛顿
12、玫瑰花显红色,因为玫瑰花( )
A . 吸收了红色
B . 吸收了太阳光
C . 反射了红色
D . 反射了太阳光
13、直接测定光速的科学家是( )
A . 伽利略
B . 迈克尔孙
C . 惠更斯
D . 牛顿
14、光在下列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最大的是( )
A . 真空
B . 空气
C . 水
D . 玻璃
15、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黄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
A . 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黄色
B . 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
C . 苹果呈黑色,瓷盘呈黄色,香蕉呈黄色
D . 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黄色,香蕉呈黑色
二、填空题(共12小题)
1、上联“树影横江,鱼戏枝头鸦宿浪”;下联“山色倒海,龙吟岩畔虎眠滩”。此对联妙趣横生,意境深远,包含着丰富的光学知识。
(1)上联中的树影、鱼、枝头、鸦,属于虚像的有 ;
(2)下联中的“山色倒海”的光学原理是 。
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光的颜色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 光的颜色决定;白色物体 所有色光,黑色物体 所有色光。
3、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 (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个别同学被前方高个子同学挡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这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的缘故。
4、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射向狭缝经过三棱镜到达白纸做的光屏上,光屏上A、B间出现了彩色光带,A处为红光,B处为紫光,这种现象叫做 。将灵敏温度计放在A的外侧时,其示数增大更明显,这是因为 。
5、能够 的物体叫光源。在①发光水母、②木星、③日光灯、④彗星、⑤耀眼的镜子、⑥萤火虫、⑦晶莹的露珠中、⑧月亮中,能称为光源的是 (填写序号)。日光灯属于 (填“冷”或“热”)光源。
6、同学们在学习七下《科学》后形成了许多观点,如①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②“海市蜃楼”隐含了光的折射原理③生物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衰老和死亡等生长时期④地球绕日公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其中正确的有 。
7、1天文单位= km。
1光年= km。
8、 和 都属于不可见光。红外线常用于 。紫外线能杀死 ,常被人们用来 ,还能使 发光,可以用来鉴别纸币的真伪。适量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健康,但过量的紫外线照射,会使人皮肤变黑,诱发 。
9、 叫做光源。对地球来说, 是最强的天然光源。
10、光在 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如果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的区域便产生了影子。
11、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如果用一个白屏来承接,会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光的 ,在彩色光带外侧有两种看不见的光,用其中一种光照射钞票,可以使钞票的荧光物质发光,这种光叫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
12、2019年7月2日,今年唯一一次日全食在南美洲天空上演。观测日全食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可采用如图所示的两种简便方法:如图甲所示,准备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在脸盆中能观察到太阳的像;如图乙所示,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对着阳光,在白纸上也能观察到太阳的像,这是利用了 成像的原理。
三、解答题(共3小题)
1、光源、光线和光束宇宙间的物体不论其大小与种类,其中发光的物体我们称之为光源.在研究光现象时,我们常常根据光源的大小将光源分为点光源和面光源.当发光物体的大小远远小于它到观察者的距离时,可以把它看成一个发光点,称为点光源.哪些不能作为一个发光点看待的光源,则称为面光源。
由于通常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因此在描述与研究光的传播时,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行进方向,这样的直线称为光线,它可以表示沿箭头方向传播的极细的一束光。
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一束光是有一定宽度的,我们可以把一束光看成由围绕一条轴线分布的无数光数组成的,称为光束.在几何光学中我们常用到的光束有平行光束,会聚光束和发散光束.普通光源产生的是发散光束,在普通光源和其它光学器件组合使用时,可以得到平行光束或会聚光束,激光器可以产生很好的高亮度的平行光束。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阅读,我们了解到光线的概念是人为引入的,它是 (填“抽象”或“真实”)的;
(2)通过阅读我们了解到是 可以产生高亮度的平行光束。
2、
在放学的路上,明明看到邻居家的两个小孩胖胖和墩墩正拿着不同颜色的玻璃片看太阳,胖胖说:“太阳是红色的”,墩墩却说:“太阳是蓝色的”.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帮助明明分析一下,胖胖和墩墩分别拿的是什么颜色的玻璃片?为什么胖胖看到的是红色的太阳,而墩墩看到的是蓝色的太阳?
3、夏天夜晚,常会看到灯蛾扑火现象。灯蛾围着烛焰等光源一圈又一圈飞行,圈子越来越小,直至遇到火焰。远古时期就有灯蛾,那时灯蛾在夜间飞行是依靠星光来辨别方向的,遥远的星光到达地球时近似于平行光线。科学家对“灯蛾为什么会扑火”这一问题的解释,用如图加以表达。
(1)夜晚的星空,人们观察到许多闪烁的星星,它们大多数与太阳一样,都是哪一类天体? 。
(2)请运用图中信息,结合相关知识,对“灯蛾扑火”现象作出解释: 。
(3)有些农业害虫具有与灯蛾相似的习性。农业上采用“灯光诱杀法”来杀灭这些害虫。与农药除虫相比较,灯光诱杀法有何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