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2021年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之光学(基础巩固)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6小题)

1、春天来啦,漫步校园,花红叶绿,看到池中鱼儿在垂柳的“倒影”中嬉戏,豁然开朗;冲刺中考,放手一搏无怨无悔!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我们看到红花是因为红花吸收红色光 B . 我们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 . 我们看到垂柳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D . 我们看到树阴下的“圆斑”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太阳的虚像
2、如图现象由光的反射造成的是(   )
A . 水中的鸡蛋变“大” B . 鸟的倒影 C . 水中的鱼看起来变“浅” D . 墙壁上出现手影
3、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

A . 沿 ON 反向转动板 A B . 沿 ON 向后转动板 B C . 改变入射光线与 ON 的夹角 D . 改变反射光线与 ON 的夹角
4、下列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镜面反射看上去总比漫反射亮 B . 光照到光滑平整的物体表面时就会发生镜面反射 C . 形成漫反射的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D . 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就是由于物体发生了漫反射
5、在森林中旅游时,导游提醒大家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否则容易引发森林大火,这是因为(   )
A . 饮料瓶中的水可将太阳光折射后会聚到树木上 B . 饮料瓶中的水可将太阳光平行折射到树木上 C . 饮料瓶中的水可将太阳光平行反射到树木上 D . 饮料瓶中的水可将太阳光反射后发散到树木上
6、舞台上一位演员身穿白色上衣、红色裤子。如果灯光师用绿色追光灯照射他,那么你在台下看到这位演员的服装颜色是(   )
A . 上衣和裤子都是绿色 B . 上衣是白色,裤子是绿色 C . 上衣是绿色,裤子是黑色 D . 上衣和裤子都是黑色
7、下列光学知识,可以用来解释“手影”形成原因的是(   )

A . 光的反射 B . 光的折射 C . 光的直线传播 D . 光的色散
8、下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 灯下手影 B . 水中倒影 C . 海市蜃楼 D . 雨后彩虹
9、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0、阳光、空气、水、土壤等,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阳光是一种复色光 B . 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C . 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 . 土壤由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组成
11、五一佳节,在杭州太子湾公园里,小明将照相机镜头对准一株绿叶蓝花的郁金香,为追求某种艺术效果他想拍摄一组黑叶黑花的照片,则小明选择的滤色镜的颜色(    )
A . 无色 B . 绿色 C . 红色 D . 蓝色
12、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 光仍按原来方向传播 B . 光将向斜上方偏转 C . 在光屏上呈现各种色光 D . 光屏上只呈现红、绿、蓝三种色光
13、夏天的早晨,树叶上常常会有一些露珠。透过这些露珠看到的叶脉会更清楚,这是由于露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使叶脉放大了。这种情形下,叶脉应该位于“凸透镜”的( )
A . 一倍焦距以内 B . 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C . 二倍焦距处 D . 二倍焦距以外
14、太阳光是一种( )
A . 单色光 B . 复色光 C . 白色光 D . 红色光
15、海面上有一层油膜,在阳光下这层油膜的颜色是( )
A . 白色的 B . 红色的 C . 彩色的 D . 黑色的
16、光在下列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最大的是( )
A . 真空 B . 空气 C . D . 玻璃

二、填空题(共9小题)

1、我们把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做      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做      光。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是光的      。太阳光经三棱镜色散,按      的顺序排列。

2、目前,青少年近视现象十分严重,近视眼在看远处物体时,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      (选填“前方”或“后面”),需要配戴对光线有      (选填“会聚”或 “发散”)作用的      透镜进行矫正,使远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水面4m时,该“倒影”距小鸟      m,小鸟在湖中形成的“倒影”属于      (选填“实”或“虚”)像。

4、如图所示岸上的树木A点距离湖面1.5米,湖水深3米,湖中A点的倒影距离湖面      米,当湖中水面上涨后,此时树木倒影到湖面的距离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湖水上涨前树木倒影到湖面的距离。

5、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通过实验归纳得到的结论是:(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3)∠       =∠      ,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

6、如图是被水环绕的国家大剧院的照片。从远处看,大剧院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鸭蛋”,这是光的      (填“反射”或“折射”)现象,所成的像是一个      (填“虚”或“实”)像。

7、跑操是各校的大课间活动的主项目,同学们跑操训练时,步伐整齐、气势宏博。

(1)某同学在跑操训练过程中,看到同排同学是静止的,而国旗杆在向后退,则他是以      参照物的。
(2)班级跑操训练时,在400米的跑道上跑一圈时间约为3分20秒,则这时他们跑操的平均速度约为      米/秒。
(3)跑到指点位置后,同学们利用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的原理,迅速排成整齐的队伍。
8、美丽的临海东湖以环种杨柳而景胜一方,湖畔垂柳成荫,水面倒影如镜。从光学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倒影如镜”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岸边柳树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
9、能够      的物体叫光源。在①发光水母、②木星、③日光灯、④彗星、⑤耀眼的镜子、⑥萤火虫、⑦晶莹的露珠中、⑧月亮中,能称为光源的是      (填写序号)。日光灯属于      (填“冷”或“热”)光源。

三、解答题(共4小题)

1、

如图所示,已知两条反射光线,根据成像原理作出点光源S的位置.

2、

如图所示,是平面镜反射所形成的光路,图中虚线是法线,请在图中补充画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

3、

 潭清疑水浅,安全记心间,如图,A是水池底某点,请作出光线AO的折射光线以及人从岸上看到A的像A′

4、注视相同亮度的手机屏幕一小时,白天使用手机和晚上在被窝里使用手机,哪种情况更伤眼睛?为什么?

四、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1、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

(1)如图(a),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实验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       .

(2)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       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3)如图(b),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在F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      厘米。
(2)如图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      厘米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3)如图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      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4)为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种眼镜的镜片可以改变,它的改变是通过在透明的薄膜中注人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图丁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此时该人的视力缺陷和矫正时应选择的镜片是(     )   (4)
A . 近视眼,镜片Ⅰ B . 近视眼,镜片Ⅱ C . 远视眼,镜片I D . 远视眼,镜片Ⅱ   
3、同学们学习了“光的折射”后,知道了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那么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是否成正比呢?

【建立猜想】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可能成正比。

【实验探究】同学们测得了四组实验数据。

第2次实验如图所示,请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实验序号

1

2

3

4

入射角

20°

40°

60°

80°

折射角

13°

      

35°

41°

【实验结论】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2)      (选填“成正比”或“不成正比”)。

【评价与交流】根据实验数据,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      

4、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将一块厚度为0.5 cm的玻璃板(P、Q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竖直架在水平台板上面,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实验。

(1)在实验中,小柯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2个清晰的像,分别位于A′和A″处,如图所示,其中A′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      (选填“P”或“Q”)平面成像得到的。
(2)小柯按照图中的测量方法,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一组数据:

物距u(cm)

5.0

6.0

7.0

8.0

像距v(cm)

4.5

5.5

6.5

7.5

然后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结论,你认为他的测量方法错误在于      

5、下面是对太阳光发生色散现象的探究实验。

实验一:用平面镜引入一束日光,通过狭缝照到三棱镜上,如图所示。调整棱镜的方位,在白色光屏上可以看到白光通过棱镜折射后得到的彩色光带。把白纸放在棱镜前,让学生看到照到棱镜上的光是白光,由此得知白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色光。

实验二:在狭缝前放置红色玻璃(或蓝色玻璃),用白纸显示出照在三棱镜上的光是红光(或蓝光);通过三棱镜后,光改变了传播方向,但不分解,仍然是红光(或蓝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太阳光通过棱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了七色光是因为____。 (1)
A . 太阳光中含有七色光,通过棱镜后各色光分散开了 B . 棱镜中含有七色光,有太阳光通过时各色光分散出来
(2)你得到(1)中答案的根据是什么?
(3)由实验现象可以看出各色光通过棱镜时,哪种光的偏折最大?哪种光的偏折最小?太阳光发生色散的原因是什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2021年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之光学(基础巩固)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