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2021年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之光学(中等难度)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在硬纸板上穿一个小洞,通过小洞向外看,眼睛向小洞逐渐靠近,看到外面景物范围( )
A . 变小
B . 变大
C . 不变
D . 先变大后变小
2、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鸢飞空中,其影随鸢而移;或中间为窗隙所束,则影与鸢遂相违,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则( )
A . 前者是由于小孔成像,后者是影子
B . 前者是影子,后者是由于小孔成像
C . 都是由于小孔成像
D . 都是影子
3、在探究树阴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
A .
B .
C .
D .




4、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必须在看到发令枪冒白烟就开始计时,而不能听到枪声才计时,这是因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
A . 看枪冒烟计时准确
B . 声音嘈杂听不清枪声
C . 听枪声才计时不够准确,使成绩偏低
D .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5、光在水中的穿透能力很有限,即使在最清澈的海水中,人们也只能看到十几米到几十米内的物体。关于光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光线是人们为了形象地描述光的传播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
B . 光线在海水中沿直线传播
C . 光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
D . 光线是客观存在的
6、少先队员们正在湖边进行篝火晚会以庆贺自己的节日,在一片银白色的月光照耀下,燃起了一堆篝火。少先队员们的目光中流露出莫大的喜悦。以下能称得上光源的是( )
A . 少先队员们的目光
B . 一片银白色的月光
C . 湖面上映出的篝火
D . 在湖边燃烧的篝火
7、如图所示为月球的影区分布,当人随着地球运动看到日全食时,地球运动到( )
A . 甲区域
B . 乙区域
C . 丙区域
D . 丁区域
8、关于小孔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孔成像实验中,孔的大小对成像效果没有影响
B . 当物体到孔的距离是像到孔距离的2倍时,像的大小是物体大小的1/2倍
C . 针孔照相机是利用了光的色散现象
D . 当物体相对于孔向左移时,所成的像也向左移
9、点光源发出的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就会在屏上形成影,关于改变影子大小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增加光源到物体的距离,影变大
B . 点光源与物体距离不变,增加屏到物体的距离,影变大
C . 增加物体本身的大小,影变小
D .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0、小明仔细观察学校的彩色电子显示屏,发现它是由许多组小LED灯组成,如图所示。每一组有三个小灯,它们发出光的色彩分别为( )
A . 红、黄、蓝
B . 红、绿、蓝
C . 红、黄、紫
D . 黄、绿、紫
11、如图所示的实验中,不能说明的是( )
A . 通过缝隙的白光经过三棱镜后向三棱镜底边的方向偏折
B . 通过缝隙的白光经三棱镜后发生了色散现象
C . 白光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
D . 实验证明了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夏天,若车内空调都不打开,停放在阳光下的黑色轿车内比白色轿车内温度高
B . 夏季出行,最好穿黑色上衣
C . 绿光对绿色植物的生长最有利
D . 彩色电视机的荧屏显示五彩缤纷的画面,这是由于发射器发射的白光发生了色散
13、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A .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B . 太阳光穿过大气层射向地面过程中发生弯曲
C . 检查一块木板是否平直,可闭上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沿棱的方向看过去
D . 日食、月食的形成
14、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如图所示的日食奇观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 )
A .
B .
C .
D .




15、晚上,小明挑着一盏不带光源的工艺品小灯笼在家里玩。当把小灯笼移到发光面较大的吸顶灯正下方时(如图所示),会在小灯笼正下方的水平白纸上出现一个影子,关于这个影子的形状,图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共11小题)
1、有一种新型自拍神器如图所示,可用手机发出的电磁波来遥控它在空中悬停、飞行、拍照。其镜头部分相当于一个 。拍照时,物体通过镜头成倒立、 的实像。现使自拍神器远离自己,同步传播到手机上自己的像会变 。
2、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液面下降时,光点S′将 (选填“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
3、如图为一利用红外线工作的防盗报警器,其原理是:红外发射器发出一束较强的红外线,红外接收器可接收红外线,当盗贼遮挡在AB间,即挡住红外线,此时红外接收器无法接收到红外线,便驱动喇叭报警,从而达到防盗的目的。该原理说明:
(1)红外线 (选填“是”或“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2)红外线 (选填“能”或“不能”)穿透人体。
(3)红外线看不见,摸不着,你怎样才能证明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间有红外线?请简述: 。
4、某日,天空上演了金星凌日(又有“小日食”之称)的奇观,即从地球上看去,有一小黑点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
如图为太阳及八大行星示意图。据图分析,你认为在地球上除了可以看到金星凌日外,还能看到 凌日现象。
5、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太阳光垂直水平地面MN射下,A为小铁球。
(1)标出小铁球A在图甲中位置时,其影子A′在地面MN上的位置(用点表示即可)。
(2)若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沿图中圆形虚线轨迹运动,请在图乙框中画出小球的影子在地面上运动的轨迹。
6、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一组光的直线传播的综合实践活动。
(1)如图甲所示,通过三个小孔去观察蜡烛,若要看见烛焰,应满足的条件是 。
(2)如图乙所示是用易拉罐做的简易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景物时,人的眼睛对着 (选填“膜”或“孔”)进行观察,可以看见倒立、缩小的实像。
(3)如图丙在树阴下观察,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倾泻下来,在地上留下斑驳的树影和圆形的光斑,圆形的光斑实质是 的像。
7、学了小孔成像的知识后,小红想进一步探究小孔成像时还有什么规律,比如,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为此她做了如下的实验。
首先,小红用锥子在一张硬纸片上扎一直径约1mm的小孔,把它直立在桌子上。接着拉上窗帘,使室内变暗。然后点上一支蜡烛,放在靠近小孔的地方,拿一张白纸,把它放在小孔的另一侧。这时小红在白纸上看到一个烛焰的像。当小红将白纸远离小孔时,发现白纸上烛焰的像变大。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烛焰的像相对于烛焰是 立的,是由于 形成的。
(2)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与 有关,并且在小孔与烛焰距离不变时,白纸与小孔的距离越 ,所成的像越小。
(3)小红想进一步研究像的大小与烛焰和小孔距离的关系,她应该保持 和小孔距离不变,改变 和小孔的距离。根据成像原理判断,小孔与烛焰的距离越大,所成的像越 。
8、二维码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条形码,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时可快速登录网页,访问网络数据。二维码 (选填“是”或“不是”)光源,当手机扫描二维码(实际是手机红外线探头抓取图形)时,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将光 (选填“反射”或“吸收”),白色部分将光 (选填“反射”或“吸收”),再通过专门的解码器解码就可以获取网络相关信息。
9、在阳光下“立竿见影”这个现象能够表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是 。已知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45°,杆高2.5m,则杆在地面的影长是 m。如果将杆向前移动2m,则杆影的长度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0、用影子辨别方向。如图所示,在北半球,将一根直杆竖直插在水平地面上的O点。中午前后,用描点的方法在地面上画出杆的阴影顶端的运行轨迹,在轨迹上找出其中距O点最近的点A,则A到O所指示的方向就是 (选填“东”“西”“南”或“北”)边,这一判断所应用的光学知识是 。
11、将红 、绿三种色光照白纸上(图甲),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色;当白光照到鹦鹉图片上时(图乙),鹦鹉的嘴呈红色,翅膀呈绿色,则当只有红光照射时,嘴将呈 色,翅膀呈 色。
三、解答题(共6小题)
1、小柯和小妍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1)小柯将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倾斜的薄玻璃板前,另取一支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薄玻璃板后移动,发现蜡烛B与蜡烛A的像不能完全重合。请通过作图帮助小柯找到蜡烛A像的位置。
(2)小妍想到轿车的前挡风玻璃也是倾斜的。请从安全角度对轿车的这一设计加以解释。

2、广告投影灯(如图甲)和幻灯机的成像原理一样,将灯片上的图案投射到地面上,形成极富视觉冲击力的广告效应。小科在实验室用光具座(如图乙)模拟广告投影灯的成像原理。
(1)投影灯在地面上所成的像与原图案相比是 (填“放大”或“缩小”)的;
(2)此模拟实验,图乙中的 相当于图甲中的地面;
(3)若图乙中光屏上已形成清晰的像,小科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15厘米,可将光屏向 移动,直到形成清晰的像,就能模拟广告投影灯的成像原理。
3、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科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当入射角为40°时,反射角为 。
(2)小科将纸板F绕垂直于镜面ON向后转动,在纸板F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请分析原因: 。
(3)实验时,从纸板的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路径,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选填“漫”或“镜面”)反射。
4、通过玻璃门(如图甲)可简单地验证平面镜成像的某些规律。
(1)先在房间A的地砖拼接处放一标记物,然后到房间B,若实验者及标记物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让实验者所成的像落在标记物上,他应向 (填序号)方向移动。
(2)实验时,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原因是 。
(3)实验过程,若标记物向玻璃门靠近,所成的像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4)对本实验的相关评价,合理的有( ) (4)
A . 证明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
B . 利用地砖方便地确定像和物体的位置关系
C . 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物体进行实验,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5、
(1)如图所示,OB是反射光线,ON是法线,请作出它的入射光线AO。
(2)如图所示,两块平面镜成90°放置,画出图示光线经两次反射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6、材料一:大家都见过水波,其实光也是一种波。从一个波峰到另一个波峰的距离称为波的波长,不同颜色的光具有不同的波长。如可见光中,红光波长最长,紫光波长最短。
材料二:实验表明波长较短的光容易被大气散射,即传播的距离比波长较长的光近。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2)汽车的雾灯为什么是黄色的,你认为养路工人的服装用什么颜色较好?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如图所示是小明採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一块硬纸板,纸板可以绕ON转折的E、F两部分组成。
(1)实验时,小明先将E、F两部分位于同一平面内,让一束光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但是在纸板F上没有看到反射光的径迹,原因可能是 。
(2)改正错误后,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现如图所示.同学们能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反生了 反射。
(3)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的径迹。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实验所测得数据如表所示,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分析小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 。
实验次数 |
入射角 |
发射角 |
1 |
20° |
70° |
2 |
30° |
60° |
3 |
50° |
40° |
(4)用三条不同角度的入射光线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 。
2、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光源A)。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将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
光源高度 h/厘米 | 20 | 30 | 40 | 50 | 60 |
影子长度 l/厘米 | 30 | 15 | 10 | 7.5 | 6 |
(1)实验中影子形成的原因是光的 ;
(2)该实验要验证的假设是 越大,影子长度越小;
(3)分析实验数据还可推断:若光源高度为70厘米时,影子长度可能是 (填字母)。 (3)
A . 4厘米
B . 4.5厘米
C . 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