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云南省临沧市双江一中七年级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9月份)

年级:七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40小题)

1、在一个由草原、兔子和狼组成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狼杀绝,兔子的数量将(  )

A . 迅速上升 B . 缓慢上升 C . 保持相对稳定 D . 先上升后下降
2、设计对照试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


A .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 B .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同 C . 所有变量都不同 D . 所有变量都相同
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

A . 呼吸 B . 排出体内废物 C . 对刺激作出反应 D . 生长和发育
4、下列属于生物圈范围的是(  )


A . 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 B . 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C . 大气圈的下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层 D . 大气圈下层、水圈和岩石圈
5、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是(  )

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表达交流;④制定计划;⑤实施计划;⑥得出结论.

A . ①②③④⑤⑥ B . ①②④⑤⑥③ C . ①②④③⑤⑥ D . ①②④⑤③⑥
6、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下列哪项工作不是调查时应该做的(  )


A . 确定调查目的和对象     B . 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C . 选取样本抽样调查 D . 整理分析调查结果
7、根据你的调查,你认为下列哪一组的归类是正确的(  )

A . 螃蟹、蟋蟀、西瓜为陆生生物 B . 鸡、猪、鸭为家禽 C . 小麦、玉米、水稻为作物 D . 海带、鲫鱼、鸵鸟为水生生物
8、柑橘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苹果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造成这一分布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A . 水分 B . 温度 C . 阳光 D . 土壤
9、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 . 森林生态系统 B . 草原生态系统 C . 农田生态系统 D . 海洋生态系统
10、草原中存在着“牧草→兔→狐→狼”的食物链,如果牧草受到DDT的污染,那么下列生物中DDT含量最多的是(  )

A . 牧草 B . C . D .
11、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

A . 机器人弹钢琴 B . 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 C . 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D . 馒头上长出“白毛”
12、森林能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这说明(  )

A . 环境影响生物 B . 生物适应环境 C . 生物影响环境 D . 生物和环境能合作
13、下列四条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

A . 阳光→草→兔→狼 B . 草→昆虫→青蛙→蛇→鹰 C . 鹰→蛇→青蛙→昆虫→草 D . 草→蝗虫→细菌、真菌
14、变黄的杨树叶能够从树枝上脱落下来,这说明(  )

A . 杨树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B . 杨树能够繁殖和生长 C . 杨树能够进行呼吸 D . 杨树能够排出体内的废物
15、下列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

A . 恐龙化石和钟乳石 B . 蛇和冬眠的青蛙 C . 电脑病毒和病毒 D . 珊瑚和珊瑚虫
16、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

A . 都能运动 B . 都能呼吸 C . 都有细胞结构 D . 都生活在水中
17、当触摸含羞草时,它的小叶会很快合起来,这说明含羞草具有的生命特征是(  )

A . 能够运动 B . 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C . 需要呼吸 D . 能产生反射
18、下列哪种现象是生物排泄出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的特征(  )

A . 小狗排尿 B . 人晕车呕吐 C . 小狗排出粪便 D . 人随地吐痰
19、以下生物体不是由细胞构成的是(  )

A . 感冒病毒 B . 变形虫 C . 细菌 D . 霉菌
20、调查时首先应(  )

A . 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B . 分组 C . 确定调查范围 D . 确定调查路线
21、调查范围较大时.要选取的对象是(  )

A . 对象中的一个 B . 对象中的一部分 C . 全部对象 D . 以上都对
22、在某草原,影响牛生活的因素很多,其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

A . 空气 B . 温度 C . D .
2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

A . 空气 B . C . 温度 D . 湿度
24、沙漠地区的植物通常有很发达的根系和较小的叶片,这主要受哪种因素的影响(  )

A . 土壤 B . 阳光 C . D . 温度
25、两种具有共同生活习性的生物生活在一起,它们之间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 . 捕食 B . 共生 C . 寄生 D . 竞争
26、很多蚂蚁一起把一颗米粒搬运到巢穴中,体现的是生物之间的(  )关系.

A . 合作 B . 竞争 C . 捕食 D . 寄生
2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话体现的是生物间的哪种关系(  )

A . 竞争 B . 捕食 C . 合作 D . 寄生
28、同一个培养皿里的细菌和真菌之间体现了生物与生物间的哪种关系(  )

A . 合作 B . 竞争 C . 捕食 D . 寄生
29、生物能够适应环境,下列不能说明这一事实的是(  )

A . 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等植物,地下的根十分发达 B . 生活在寒冷海域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度可达60mm C . 蚯蚓在土壤中生活,使土壤疏松、肥力提高,有利于植物生长 D . 竹节虫静止不动时像竹枝,枯叶蝶静止时很像枯叶
30、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互为对照的是(  )

A . 阴暗、明亮 B . 潮湿、干燥 C . 明亮、潮湿 D . 阴暗、干燥
31、在探究“温度对金鱼生活的影响”这一实验中,变量是(  )

A . 光照 B . C . 温度 D . 湿度
32、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 . 一群山羊 B . 一窝小鸟 C . 一片森林 D . 一个池塘里的所有鱼
3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 . 森林生态系统 B . 草原生态系统 C . 海洋生态系统 D . 生物圈
34、下列哪种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最小(  )

A . 森林生态系统 B . 湿地生态系统 C . 农田生态系统 D . 海洋生态系统
35、“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句话揭示了动物之间存在(  )

A . 斗争关系 B . 竞争关系 C . 捕食关系 D . 互助关系
36、下列生物中属于消费者的是(  )

A . 金鱼藻 B . 蘑菇 C . D . 百合花
37、下列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A . 兔子 B . 蘑菇 C . 绿藻 D . 草履虫
38、下列哪种现象反映出消费者与生产者间的关系(  )

A . 羊吃草 B . 羊饮水 C . 蛇吃鼠 D . 狐吃兔
39、“牧草→野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含能量最多的是(  )

A . B . C . 野鼠 D . 牧草
4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花”化作“春泥”与此密切相关的是(  )

A . 植物 B . 草食动物 C . 肉食动物 D . 腐生细菌、真菌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

1、

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形成的食物网,请据图分析:

(1)图中有      条食物链,其中和老鼠有关的有      条. 请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任意写出一条最短的食物链      

(2)该食物网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3)如果要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中所展示的生物外,必不可少的成分还有       和      

(4)在该食物网中青蛙和蜘蛛的是            关系.

(5)由于人类捕杀导致蛇的数量减少,短期内数量增加的生物有鼠和      .但是过一段时间又会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      

的,所以我们要保护生物,不能随意破坏.

(6)在生态系统中            会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7)该食物网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8)其中生物数量最多的是      

(9)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有毒物质的污染,则图中      的体内有毒物质最多.

2、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写完整.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订实施探究的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薄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厚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中央处放10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            两种环境.该实验的变量是      .对照组是      .实验      (填“能”或“不能”)只用一只鼠妇,因为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作怎样的处理?      

(5)结论:      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      的环境中生活.

3、蚯蚓在土壤中生活,使土壤疏松、肥力提高,有利于植物生长,某同学想探究“土壤湿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请你帮他完成这个探究:

(1)提出的问题是:      

(2)按照科学实验的要求,他必须设计      实验,且变量只能有      个.在这个实验中变量是      

(3)实验方案:

①准备一个盒子,以盒子的横轴中线为界,一侧在底部铺上一层湿土,另一侧在底部铺上一层      ;形成             2种环境.

②在盒子两侧的中央各放入形态、大小、活力等都相似的蚯蚓,盖上盒盖;

目的是使实验过程中,保证盒子两侧蚯蚓除探究因素不同外所需的其它条件要      ;(填“相同”或“不同”)

③观察,记录:几分钟后观察盒子两侧蚯蚓的生活情况.

环境

平均蚯蚓数

干燥

m条

潮湿

n条

(4)得出结论:

若m>n,说明蚯蚓喜欢生活在      的环境中.

若m<n,说明蚯蚓喜欢生活在      的环境中.

若m=n,说明土壤湿度对蚯蚓的生活      影响.(填“有”或“没有”)

(5)蚯蚓在土壤中生活,使土壤疏松、肥力提高体现了生物能      环境.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5-2016学年云南省临沧市双江一中七年级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9月份)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