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下第二章 第4节 光和颜色(优生加练)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7小题)

1、据《湘江晚报》报道:“湘江河灯饰景观工程全长6千米,每千米每小时耗电8千瓦时,比普通灯管要节约电能30%一40%,灯光可以有七色同步、七色渐变、七色追逐等变化……”由此可以知道,灯管内光源有几种色光源(    )

A . 7种 B . 5种   C . 3种 D . 1种
2、

如图,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   )


A . 倒立、放大的虚像 B . 正立、缩小的虚像 C . 倒立、缩小的实像 D . 正立、放大的实像
3、一个人沿马路边行走经过某一盏路灯,在走路过程中,路灯照射到人身上时,影子长短在变化,其变化的情况是(   )

A . 逐渐变长 B . 先变短,后变长 C . 逐渐变短 D . 先变长,后变短
4、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


A . B . C . D .
5、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种说法:

a.薄膜上出现的烛焰的像是倒立的;

b.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

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I

d.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

对于这四句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 abcd B . acd C . ab D . cd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在光的色散现象中,紫光偏转的最厉害 B . 彩色光带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 C . 白炽灯发出的是复色光 D . 蜡烛火焰发出的是单色光
7、戴蓝色眼镜看白纸,白纸变成蓝色,这是因为( )
A . 白纸反射来的光通过眼镜,被眼镜染成了蓝色 B . 白纸只能反射蓝色光 C . 眼镜挡住了白纸反射光中的蓝光 D . 眼镜只能透过白纸反射光中的蓝光
8、关于天空出现彩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B . 彩虹的出现说明太阳光是复色光 C . 彩虹的外侧是紫色的,内侧是红色的 D . 彩虹通常在雨后的天空出现
9、受变色龙的启发,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具有变色效应的新材料,该材料处于拉伸状态时为蓝色,压缩状态时为红色。则该材料( )
A . 在拉伸状态时吸收蓝色光 B . 在拉伸状态时反射蓝色光 C . 在压缩状态时吸收红色光 D . 在压缩状态时反射蓝色光
10、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
A . 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黄色 B . 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 C . 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黄色 D . 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11、仔细观察光的色散实验,如图所示的光路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2、黑白底片进入暗室加工时所用的温度计液柱是蓝色的,而不是红色的,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暗室里安全灯是红灯,因而温度计的红色液柱不易被看清 B . 温度计的蓝色液柱在红光照射下是黑的 C . 蓝色液柱在红光下看得更清楚 D . 红色液柱在红灯照射下反射白光
13、下列关于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阳光主要由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组成

②红外线在红光外侧,紫外线在紫光外侧

③红外线在红光内侧,紫外线在紫光内侧

④红外线为红色,紫外线为紫色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植物的生长主要依靠红外线,各种可见光对植物的生长是没有作用的 B . 红外线发出的光对有些昆虫具有特殊的吸引力,所以人们制成了红外线诱虫灯来高温杀虫 C . 红外线灯通电后能发出红光,说明红外线可能属于可见光 D . 红外线对植物的作用主要是提高植物的温度,加速植物的蒸腾作用,加快植物的生长
15、电焊工人在焊接时要戴上防护面罩,这是为了( )
A . 防止焊接时产生的气体对眼睛的刺激 B . 防止紫外线对人眼及皮肤造成伤害 C . 防止焊接时产生的气体对人体造成伤害 D . 以上都不对
16、绝大多数鱼类的体温与周围水温相同,然而,生活在海水中的月鱼,其体温比周围水温高。为证实这一点,可对水中月鱼进行拍照,应选用的器材是( )
A . 红外线照相机 B . 可见光照相机 C . 紫外线成像仪 D . 超声波成像仪
17、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的“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是我国研制成功的第一颗静止气象卫星,它定于东经105°赤道上空。该卫星发送回地面的红外云图是由卫星上设置的具有接受云层辐射的红外线感应器完成的,云图上的黑点密度是由辐射红外线的云层的温度高低决定的,这是利用了红外线的( )
A . 不可见性 B . 穿透性 C . 热效应 D . 化学效应

二、填空题(共9小题)

1、①在暗室的红灯下,看白纸写的红字是看不清楚的原因是      

②当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再照在红色纸上,则人们看到纸的呈现的颜色是      

③如图是超市中用来识别货物和价格的条形码,它就是黑白相间的条纹,当扫描仪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      (选填“反射”或“吸收”),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了。

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      决定的,如红色玻璃只能透过      ,而其余颜色的光被玻璃      ,所以玻璃呈红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      决定的,如绿叶只能反射      ,而其余颜色的光被绿叶      ,所以树叶呈绿色。
3、如果白光通过红色玻璃照在蓝色的字上,字显      色;照在白纸上,白纸呈      色;照在红纸上,红纸呈      色。
4、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如图所示,将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涂黑后,放在红光的外侧,过一会儿,发现温度计的示数将      。太阳光中色散区域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      。以上现象说明它具有      效应。

5、如图为一利用红外线工作的防盗报警器,其原理是:红外发射器发出一束较强的红外线,红外接收器可接收红外线,当盗贼遮挡在AB间,即挡住红外线,此时红外接收器无法接收到红外线,便驱动喇叭报警,从而达到防盗的目的。该原理说明:

(1)红外线      (选填“是”或“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2)红外线      (选填“能”或“不能”)穿透人体。
(3)红外线看不见,摸不着,你怎样才能证明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间有红外线?请简述:      
6、如图所示是一个彩色的手机屏幕,小红洗手时不小心将水滴到了手机屏幕上,透过水滴她惊奇地看到屏幕上出现多个不同颜色的小格子。当水滴滴到图中      (选填“红色”“绿色”“蓝色”或“白色”)区域时能同时看到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小格子,手机屏幕上丰富的色彩,就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著名的光的      实验证明了太阳光也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太阳光中除了可见光之外,还存在不可见光,其中的      具有显著的热效应,它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      

7、钞票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了标记,在紫外线下识别这些标记,是一种有效的防伪措施。某同学在较暗的环境中做了下列两个实验,如图所示:

(1)如图甲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面值为100元的钞票,看到“100”字样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使      发光。
(2)如图乙所示,他把一块透明玻璃放在紫外线灯和钞票之间,让紫外线灯正对玻璃照射,在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钞票,“100”字样都不发光。他做这次实验是为了探究      
8、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所成的像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成像的屏离小孔越近,像就越      (选填“大”或“小”)。
9、学了小孔成像的知识后,小红想进一步探究小孔成像时还有什么规律,比如,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为此她做了如下的实验。

首先,小红用锥子在一张硬纸片上扎一直径约1mm的小孔,把它直立在桌子上。接着拉上窗帘,使室内变暗。然后点上一支蜡烛,放在靠近小孔的地方,拿一张白纸,把它放在小孔的另一侧。这时小红在白纸上看到一个烛焰的像。当小红将白纸远离小孔时,发现白纸上烛焰的像变大。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烛焰的像相对于烛焰是      立的,是由于      形成的。
(2)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与      有关,并且在小孔与烛焰距离不变时,白纸与小孔的距离越      ,所成的像越小。
(3)小红想进一步研究像的大小与烛焰和小孔距离的关系,她应该保持      和小孔距离不变,改变      和小孔的距离。根据成像原理判断,小孔与烛焰的距离越大,所成的像越      

三、解答题(共10小题)

1、在学校的操场上二竖立着一个旗杆,你能用所学知识测出旗杆的高度吗?说说你的方法。

2、

“坐井观天,所见甚微”,请用图描出其中的道理。


3、

大约两千四百年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和它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小光同学将两个长度均为50cm,直径为5cm的直筒套在一起,做成如图的仪器(M筒的直径稍大,可以套在N筒上并能前后移动)

(1)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      像。可以用光的      -解释。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      

(2)若直筒M,N位置不动,让物体远离N筒,像距      ,像的大小      (以上两空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十五的夜晚,将小孔对准明月,测得月亮最大像的直径是9.1mm,已知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380000km。月球的直径约为      km。

4、

在太阳光或白炽灯下,如果挡住了光的去路,就会形成清晰的影子.可是小明却发现,在日光灯下的影子灰蒙蒙一片,一点不清楚,特别是处处装点着电灯的大厅里,人和物的影子就更是模糊不清了.这是为什么呢?

小明去问物理老师,老师拿出几根蜡烛、一个圆柱形铁块,让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①木块放在桌子上,旁边点上一只蜡烛.观察铁块的影子;(如图a)

②在旁边再点上一只蜡烛,观察铁块的影子(如图b);

③继续在铁块旁边点蜡烛,直到将蜡烛围满铁块四周,观察铁块的影子(如图c和d)。

结果小明发现,蜡烛影子越来越淡,最后几乎没有了!他又比较了一下白炽灯和日光灯,看到白炽灯的灯丝很集中,而日光灯的灯管却很长,他想了一会后,高兴的说:“老师,我明白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小明明白了怎样的道理?请替她回答一下

(2)

此结论在生活中可有什么应用?请举一例。

(3)

在上述研究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探究要素?

5、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请解释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


6、雨过天晴,有时天空会出现美丽的彩虹。下图为彩虹的形成示意图,根据图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彩虹的形成作出解释。

7、请画出物体AB经小孔在右边光屏上所成的像。

8、一长为5厘米的平面镜AB放在水平地面上,在离A为10厘米的E点竖立一很长的细杆EF,在离B水平距离为5厘米处放一与AB镜平行的线光源CD,CD=5厘米,离水平地面距离为18厘米。如图,线光源和镜、细杆都在同一平面上。求细杆被反射光照亮的长度为多少米?并在图上作出光路图。


9、根据光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2018 年 1 月 31 日,发生的“超级月全食”。
(2)当阳光照在雪地上时,为什么黑色物体下面的雪会熔化得更快?
(3)戴上蓝色眼镜,在红色的灯光下行走方便吗?为什么?
10、家住上海的小王同学出家门就可以看到东方明珠塔,手拿直尺,伸直手臂,面对明珠塔竖直量了一下塔高 4.6 厘米,已知东方明珠塔实际高度为 460 米,小王同学手臂

长 60 厘米,于是小王计算出他家到东方明珠塔的直线距离。小王家旁边有一个地铁站, 从此站出发乘坐几站可抵达东方明珠塔下。从地图上看,地铁线路接近直线。请分析说明小王计算他家到东方明珠塔的直线距离 L 的方法步骤。

(1)要求画出相应的示意图,说明依据的光学知识是什么?
(2)计算出 L 为多少千米?

四、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1、

太阳发出的可见光、红外线等光线具有能量,照射到物体上,部分被吸收转化为内能(其中红外线尤其显著)。许多车主为了隔热给汽车玻璃贴上太阳膜。某兴趣小组对市场5种品牌隔热性能进行如下探究:

①如图,在暗室中将一侧贴有品牌太阳膜的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在距离玻璃板左侧20cm放置一个红外线灯,玻璃板右侧放置一个光能风车(光能风车的风叶在红外线照射下,转动快慢能反映接收到的红外线的强弱);

②打开红外线灯,观察并记录30s内光能风车风叶转动的圈数;

③改变红外线灯的位置,使之距离玻璃板的距离分别为40cm、60cm、80cm,重复步骤②;

④在玻璃板上依次更换其他4种品牌的太阳膜,重复上述实验;

(1)本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写出2种)

(2)透过太阳膜红外线的强弱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本实验用光能风车转动快慢来反映红外线的强弱.下列实验或活动所用得方法与本实验相同的有____________;(可多选).

(2)
A . B . C .
(3)为了使本实验的结果更可靠,还需改变哪些变量进行多次实验?      。(写出2点)

 

2、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光源A)。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将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

光源高度 h/厘米 20 30 40 50 60
影子长度 l/厘米 30 15 10 7.5 6
(1)实验中影子形成的原因是光的      
(2)该实验要验证的假设是      越大,影子长度越小;
(3)分析实验数据还可推断:若光源高度为70厘米时,影子长度可能是       (填字母)。 (3)
A . 4厘米 B . 4.5厘米 C . 5厘米
3、下面是对太阳光发生色散现象的探究实验。

实验一:用平面镜引入一束日光,通过狭缝照到三棱镜上,如图所示。调整棱镜的方位,在白色光屏上可以看到白光通过棱镜折射后得到的彩色光带。把白纸放在棱镜前,让学生看到照到棱镜上的光是白光,由此得知白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色光。

实验二:在狭缝前放置红色玻璃(或蓝色玻璃),用白纸显示出照在三棱镜上的光是红光(或蓝光);通过三棱镜后,光改变了传播方向,但不分解,仍然是红光(或蓝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太阳光通过棱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了七色光是因为____。 (1)
A . 太阳光中含有七色光,通过棱镜后各色光分散开了 B . 棱镜中含有七色光,有太阳光通过时各色光分散出来
(2)你得到(1)中答案的根据是什么?
(3)由实验现象可以看出各色光通过棱镜时,哪种光的偏折最大?哪种光的偏折最小?太阳光发生色散的原因是什么?
4、某学校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在黑暗的实验室里,对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一:先后用不同颜色的玻璃对着不同颜色的光进行观察,得到的结果如表一所示。

表一:透明物体的颜色

照射光的颜色

绿色

红色

红色

绿色

白光

玻璃的颜色

绿色

红色

蓝色

红色

黄色

观察到的颜色

绿色

红色

黑色

黑色

黄色

(1)由表一可以得出:透明物体的颜色由      决定。

实验二:将不同颜色的光分别照射到不同颜色的纸上,观察纸的颜色,得到的结果如表二所示。

表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照射光的颜色

绿色

红色

蓝色

红色

白光

纸的颜色

绿色

红色

红色

绿色

黄色

观察到的颜色

绿色

红色

黑色

黑色

黄色

(2)由表二可以得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      决定。
(3)请你根据上述结论解释,为什么水果店卖西瓜(红瓤)时,总喜欢撑一顶红色半透明的遮阳伞?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七下第二章 第4节 光和颜色(优生加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