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2020-2021学年杭师大东城中学八年级下学期科学学情测试试卷(2-3章)

年级: 学科: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共15小题)

1、下列是实验室制取CO2的部分操作,错误的是(  )

A . 倾倒稀盐酸 B . 收集气体 C . 检查气密性 D . 验满
2、有科学家研究发现,氧气可通过高能真空紫外线照射二氧化碳直接产生,该化学反应模型如图所示。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这一变化是化学变化 B . 反应中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C . 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 D . 为制取氧气提供了新的方法
3、下列科学家的科学研究中,没有用到模型的是(   )
A . 研究C60的结构 B . 原子的核式结构(卢瑟福) C . 用地球仪研究地球的性质 D . 画电路图时,用 表示电流表
4、杭州市盛产茶叶,“西湖龙井”等绿茶享誉省内外。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 1个单宁酸分子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C . 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元素的个数比为38∶26∶23 D . 1个单宁酸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00
5、偏二甲肼(C2H8N2)与N2O4反应放出的能量能把火箭送入太空,该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2X↑+3N2↑+4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X的化学式为CO2 B . 偏二甲肼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C .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 . 生成N2和H2O的质量比为7∶6
6、关于水,双氧水,碳酸、硫酸这三种物质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都含有氧元素    B . 都含一个氢分子 C . 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分解反应 D . 都属于氧化物
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会冒白雾 C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会发出白光 D . 向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会产生白色的碳酸钙
8、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

20

m

16

14

反应后的质量/g

4

6

60

50

A . 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是1∶4 B . m的数值为64 C . 反应中Z、W的质量变化之比为6:5 D . 若继续反应,最终容器内只剩下Y、Z、W三种物质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当温度达到着火点时,所有物质都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B . 架空烧木材燃烧会更旺,是因为提高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 物质发生缓慢氧化最终一定引起自燃 D . 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10、如图是模拟人体膈的升降与呼吸关系的装置,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装置中编号2模拟肺 B . 手向下拉4,模拟的是呼气过程 C . 手向下拉4,2处气压比3处大 D . 手向下拉4,气球会变大
11、小明在学习了元素和物质的知识后,进行了梳理,其中正确的是(   )
A . 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FeO、Fe2O3、Fe3O4、FeS B . 氮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HNO3、NO2、NH3、NO C . 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Al2O3 D . 空气中主要气体的体积分数由大到小:O2、N2、CO2
12、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若使用的红磷量不足,将会导致测出结果偏小 B . 可以用木炭燃烧代替红磷消耗氧气 C . 不打开橡胶塞,可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点燃红磷 D . 水由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
13、如图所示,实验室里有一套用来制取气体的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锥形瓶里加入大理石,分液漏斗盛放稀硫酸,可以制取二氧化碳 B . 实验前可以用手捂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 锥形瓶里加入二氧化锰,分液漏斗里盛放双氧水,可以制取氧气 D . 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槽里取出后应该盖上玻璃片正放在实验台上
14、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现对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5、如图甲是卢瑟福用a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根据他的实验可知下列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 原子内部有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 B . 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模型结构是一个得出结论的过程 C . a粒子可能是某原子的原子核 D . 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

二、填空题(共3小题,16、18题每空1分,17题每空2分,共 17 分)(共3小题)

1、微粒观是化学基本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基本观念中最基础的部分,从微观视角认识和考察物质世界是学习化学应掌握的重要思维方法之一。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碳酸根离子:      。②氖气:      。③2个氯化氢分子:      。        ④H2SO4中2的含义      

⑤氧化铝中的铝元素显+3价:       。   

(2)请从“构成物质微粒”的角度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氢气、水、洁净的空气、铜、氯化钠、氦气。(写化学式)

①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②属于单质的是:      

③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2、变色眼镜的玻璃里加入了溴化银(AgBr)和氧化铜。
(1)强光照射下,溴化银分解成溴(Br2)和银,玻璃颜色变深,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当光线变暗时,溴和银在氧化铜作用下,重新生成溴化银,玻璃颜色变浅,而氧化铜在变化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变化,则氧化铜在反应中起      作用。
3、下面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乒乓球的碎片的着火点是180℃,过滤纸碎片的着火点是245℃)

(1)仪器①的名称为      
(2)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3)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      ;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      
(4)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上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序号)。 (4)
A . 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 . 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C . 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 . 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84%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4分)(共4小题)

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所示是碳粉、红磷、光亮的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
(1)小明是个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学生。做完实验后,他发现了一些共同点:在反应条件方面,三个实验都要      ,在能量变化方面,三个实验都是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在反应基本类型方面,三个化学反应都是      反应。

(2)小明同时也总结出在生成物的种类、生成物的状态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三个方面存在不同。请你替小明同学填写空格:乙中生成物的化学式是      ,丙中观察到的反应现象是      
(3)小明还总结出:三个实验的集气瓶底部都放有少量水,其中甲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2、下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飞同学用A、C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写出该实验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中,试管突然破裂了,试分析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      。(写出2种即可)
(3)当观察到C中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就立即收集,待集气瓶中充满气体后,将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并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可能是       。
(4)小红同学想用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请帮她选出实验器材      (填编号),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为研究“绿豆种子的呼吸作用”,某同学将一定量萌发的绿豆种子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煮熟),同时分别放入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关闭止水夹并在黑暗处放置12小时后进行实验:①测量瓶内和瓶外环境的温度,读取温度计示数;② 打开止水夹并挤压塑料瓶,观察试管中澄清石灰水的变化;③移开双孔塞,用燃烧匙将燃着的蜡烛放入塑料瓶内,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实验现象记录如下表:

实验现象

实验组

温度计读数

澄清石灰水蜡烛

燃烧状况

实验甲

升高

变浑浊

熄灭

实验乙

不变

不变

继续燃烧

(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能推出绿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产生的物质是      
(2)实验刚开始时绿豆种子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为       
(3)绿豆种子要在黑暗处放置12小时的原因是                        (3)
A . 防止光合作用对实验的干扰 B . 种子呼吸只能在黑暗中进行 C . 便于种子有足够的呼吸时间
4、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阅读资料时发现,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会生成一种气体。同学们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并提出了问题:红热的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一: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氧气。

猜想二: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

为验证生成的气体是什么,该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装置中必要的铁架台、铁夹、铁圈、石棉网、加热设备等在图中均已略去)。试管A内装有铁粉,烧瓶B中装有一定量的水,提供反应所需的水蒸气。

(1)该装置中需加热的仪器为      填字母)。
(2)根据已有的知识推测,图中装置C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 (2)
A . 收集气体 B . 保护实验装置 C . 干燥作用
(3)该组同学对所收集的气体进一步实验发现:该气体不溶于水,比空气轻,并且能燃烧,同时还生成了一种黑色粉末状固体。写出组成黑色固体的元素并说明理由      

四、解答题(每题8分,共24分)(共3小题)

1、NH4NO3 是常用的化肥,但在化肥生产和使用中,伴随着能源耗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利用生物固氮、雷电固氮等作用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请回答:   
(1)NH4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   
(2)NH4NO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是       。
(3)资料显示一公顷林地平均每年固定氮元素的质量约为100千克。这些氮元素如果从NH4NO3中获得,则需要施加多少千克NH4NO3?(精确到 0.1 千克)
2、在制取CO2的实验中,小科发现质量相同而粗细不同的大理石与盐酸反应,CO2的产生速度细的比粗的快得多。经思考后,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每次实验均用1g大理石,20mL盐酸)

实验序号

温度(℃)

大理石颗粒

盐酸质量分数(%)

实验目的

1

20

5

探究大理石和盐酸的反应速度与石灰石颗粒大小的关系

2

20

5

(1)为了比较反应速度,设计如图一所示装置,其中量筒的作用是:      

(2)两次实验中产生CO2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二所示,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对两次实验的曲线作出合理的解释。
(3)已知20℃该气压下CO2气体密度约1.98 g/L,求大理石中CaCO3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当感染“非典”、新冠肺炎等疾病时,病人最后往往会因为肺部呼吸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此时为挽救患者生命只能借助一种俗称“人工肺”的仪器帮助病人进行呼吸。人工肺的主体部分由中空纤维膜制成,可在病人自身肺功能出现衰竭时使用。下图为人工肺的工作原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人工肺替患者肺完成的生理功能是       。
(2)血液流经人工肺之后,血液中氧气含量变      , 二氧化碳含量变      
(3)与人工肺不同,正常人体肺富有弹性,当肋间内肌和膈肌       时,肺会收缩导致呼气;上图中      阶段代表吸气过程中肺内气压变化。
(4)制造人工肺的膜材料要求较高,如所用膜材料应该只允许      通过而不能让      渗出,所以人工肺的研究与使用进展缓慢。
(5)使用人工肺时,需将患者静脉血引流至体外,经人工肺再回输至患者体内,目前仍面临许多风险。请写出一项使用人工肺时可能导致的风险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杭州市2020-2021学年杭师大东城中学八年级下学期科学学情测试试卷(2-3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