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卷2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如图所示,将土壤浸出液进行过滤,收集滤液,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干水分,蒸发皿上会残留下白色固体物质。这说明土壤中含有( )

A . 水分 B . 有机质 C . 腐殖质 D . 无机盐
2、下列四个地区,水循环比较活跃的是( )
A . 长江中下游地区 B . 长江、黄河发源地区 C . 新疆沙漠地区 D . 南极冰川地区
3、节日期间,商场里顾客很多,有顾客感觉到闷热缺氧,此时商场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能是( )
A . 1% B . 19%  C . 25% D . 78%
4、在我国南方多雨地区种植美国提子,应特别注意的田间管理是( )
A . 浇水 B . 施肥 C . 松土通气 D . 排水防涝
5、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是( )
A . 一方池塘中的全部浮游生物 B . 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鲫鱼 C . 一座水库中的全部鱼类 D . 一个海岛上的全部昆虫
6、某同学列举了以下四条食物链,其中书写正确的一条是( )
A . 阳光→植物→兔→狐狸→虎 B . 植物→兔→狐狸→虎 C . 植物→兔→狐狸→虎→微生物 D . 虎→狐狸→兔→植物
7、如图是一种新型的太阳能汽车,太阳光照射到该车顶部的电池集热板,电池储存电能,使电动机能够对汽车提供动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太阳能汽车只能在白天使用 B . 该太阳能汽车同样需要排放尾气 C . 该太阳能汽车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将电能转化为动能 D . 该太阳能汽车电动机产生的热量越多越好
8、下列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
A . 用冰袋给发烧的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B . 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白雾,白雾是干冰升华而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C . 冰箱冷冻室里的霜是因为水蒸气凝华而来 D . 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是水蒸气液化而来
9、如图所示,当玻璃瓶慢慢下移,最后罩住蜡烛瓶口浸入水中后,烛焰逐渐变小,最后熄灭,过一段时间,冷却到室温,则(   )

A . 瓶内、外水面始终不动 B . 瓶内水面低于瓶外水面 C . 瓶内水面高于瓶外水面 D . 瓶内水面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瓶外水面
10、如图所示为大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根据其幼苗细胞干重(主要指有机物)和鲜重(含水)的变化而绘制的两条曲线(甲和乙)。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表示其幼苗细胞干重变化的曲线是乙 B . 曲线甲中a→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吸收了大量的水分 C . 曲线乙中a→c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有机物 D . 曲线乙中c点后曲线上升的原因是种子萌发吸收了大量的水分,使幼苗细胞鲜重
11、桃子的种子直接在土里种植后,结出来的果实叫毛桃,又小又不好吃,果农往往把水蜜桃的枝条嫁接在毛桃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水蜜桃枝条叫接穗,会结出毛桃 B . 水蜜桃枝条叫接穗,会结出水蜜桃 C . 水蜜桃枝条叫砧木,会结出毛桃 D . 水蜜桃枝条叫砧木,会结出水蜜桃
12、如图表示昆虫一生的各时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昆虫一生的发育是从D期开始 B . 若此图表示家蚕的一生,则B为蛹期,C为幼虫期 C . 若此图表示家蚕的一生,为了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C期 D . 若此图表示蝗虫的一生,其过程可表示为D→A→B→C
13、被子植物生长发育成熟后,会开花结果,产生种子。如图为某花的结构示意图,对该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②以后会发育成果实,其中的胚珠会发育成胚 B . 此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 C . 在开花时期,雨天多于晴天会影响过程① D . 完成受精后③④⑤都会凋落
14、现在我们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是人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下列做法和对青春期的认识科学、合理的是(    )
A . 多吃高能量的肯德基、麦当劳等食品,有利于生长发育 B . 大脑内部结构和功能已经完善,自我控制能力强 C . 对烟酒、不健康的书刊和网络游戏的诱惑,要保持警惕并远离 D . 性意识的萌动,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属于不正常的心理现象
15、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鸢飞空中,其影随鸢而移;或中间为窗隙所束,则影与鸢遂相违,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则(    )
A . 前者是由于小孔成像,后者是影子 B . 前者是影子,后者是由于小孔成像 C . 都是由于小孔成像 D . 都是影子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      的大部分和      的表面。

2、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废水、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都可能导致土壤的      污染,从而破坏土壤的结构;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对土壤产生      污染。
3、如图所示,是一种木腐食用菌——猴头菇,因形似猴头而得名,是一种珍贵的食材。现代医学陆续证明猴头菇还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胃溃疡等疾病。

 

(1)猴头菇作为一种食用菌,和蘑菇一样也是利用      进行繁殖。
(2)引起胃溃疡常见的原因之一是感染幽门螺杆菌。从细胞结构上看,幽门螺杆菌细胞与猴头菇细胞的区别是:幽门螺杆菌没有      
4、“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它的主要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它具有漂白、杀菌、消毒的功效。现要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次氯酸钠溶液,需要固体次氯酸钠      g,如果要配成10%的次氯酸钠溶液,需要再加水      g。
5、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碘酒中的溶剂是      ,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是      
6、通过如图所示实验的探究,我们对太阳光有了更多的了解:阳光通过三棱镜,在光屏上呈现彩色光带,发生了      现象,光屏上A、B是光带边缘的色光,则A为      ,B为      

7、如图所示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试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往集气瓶里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文字表达式说明变浑浊的原因      
(2)如果将大量木炭生成的产物,通入到水中,再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      
(3)如果把木炭换成铁丝,那么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1、圆明园遗址公园是距北京市中心最近的、较为完善的湿地生态景观。这里生存着多种植物,如多种水草、荷、芦苇等;还生活着蝗虫、鱼类、蛙、野化的家猫等动物和一些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回答以下问题:

(1)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是       。

(2)对动物类群进行解剖分析时,发现各类动物的消化道内容物如下表(√表示有此类残骸)。根据表格所列关系,写出一条(野化的)家猫能得到能量最多的食物链:            。

动物类群

消化道内容物

植物

蝗虫

鱼类

鸟类

蝗虫





鱼类








鸟类



野化的家猫



(3)圆明园遗址公园为了改善水系景观,有计划地清除多种野生植物,扩大荷花等几种观赏植物的种植面积,此举对提高圆明园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          (填“有利”或“不利”)的。

2、如图是“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 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观察塑料瓶的变化。请问:

(1)指出仪器A的名称      
(2)实验操作中,旋紧瓶盖后,还需进行的操作是      
(3)最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3、返校后,同学们发现学校洗手池等多处都摆上了洗手液及免洗洗手液,部分学生还带了酒精湿巾用于同学们的日常防护。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比较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分布情况”的探究活动来说明洗手在日常防疫中的作用。请你帮助完成设计方案,并回答下列问题:

⑴提出问题:洗手能否有效控制手上细菌的数量?

⑵作出假设:洗手能有效控制手上细菌的数量。

⑶制定和实施计划:

①将9个经高温处理、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平均分成三组,每组的培养皿底部贴上相应的标签:洗手前、洗手后、空白对照。

②打开培养皿,三位同学分别将手指的5个指尖在贴有“洗手前”标签的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

③三位同学用肥皂将手洗干净,然后分别将手指的5个指尖在贴有“洗手后”标签的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

④“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

⑤把三组培养皿放入37℃恒温箱中培养,一天后观察

⑥用放大镜观察培养皿中细菌的菌落数,计算其      ,并得出结论

⑷在上述实验中:把三组培养皿放入37℃恒温箱中培养的目的是      

⑸通过研究,同学发现洗手前的统计值最高,洗手后次之,空白组没有,这对你返校后做好个人防护有什么启示?       

4、小乐用电解水的实验探究水的组成,回答问题:

(1)图甲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后,接通      (选填“直流电”或“交流电”);等a、b玻璃管内收集到一定体积的气体后关闭电源。若要检验b玻璃管中的气体,其操作是      
(2)图乙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其中①②③的正确的顺序是      
(3)查阅资料得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则该实验中能够说明“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的实验现象是      

四、解答题(共7小题)

1、有人提出:“行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因板结而缺少空气,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小乐设计如下方案以初步验证这个观点。

步骤1:在校园中选择一块干燥、疏松的土地和一块干燥、被多次踩过的土地,各取长、宽、厚均为5厘米的土块,分别记作甲土块和乙土块;另取一块相同规格的铁块。

步骤2:将甲、乙土块和铁块分别放入3只相同的烧杯中,用量筒取一定体积的水,沿烧杯壁缓慢地向烧杯内注水;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直到水刚好浸没甲、乙土块和铁块,如图所示;记录用水体积分别为V1、V2和V3。请回答:

(1)在步骤2中,“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直到水刚好浸没甲、乙土块和铁块”。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2)甲土块中的空气体积分数为      
(3)若发现V1      V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说明疏松的土地比踩踏过的土地空气含量高。
2、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太阳光垂直水平地面MV射下,A为一只昆虫。
(1)标出昆虫A在图甲中位置时,其影子A'在地面MN上的位置(用点表示即可)。
(2)若昆虫在竖直平面内沿图中圆形虚线轨迹飞行,请在图乙框中画出昆虫的影子在地面上运动的轨迹。
3、小柯喜爱水蜜桃,家中种有水蜜桃和毛桃两个不同品种的桃树。学习了植物的生殖方式后,小柯想能不能让毛桃树结出水蜜桃呢?查阅资料后,小柯得知桃花是两性花,但由于雌蕊和雄蕊成熟的时间不同,而不能进行自花传粉。所以他将毛桃树上的桃花用塑料袋包裹起来,待其雌蕊成熟后,在它的柱头上涂抹水蜜桃桃花的花粉。
(1)你认为小柯的这种方法能让毛桃树结出水蜜桃口味的桃子吗?为什么?       。
(2)让毛桃树结出水蜜桃,你有什么方法?        。
4、材料一: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认为空气没有“重量”,真空是不存在的。

材料二:至少从1614年开始,伽利略却认为空气是有重量的。他的同事兼学生托里拆利在1643年做了如图实验:把一端封闭的长玻璃管装满水银倒置在一个敞口的水银槽里,水银从玻璃管顶部下降了一段距离后,液面不再下降,高度总保持在距槽中水银面30英寸(76cm)左右。1646年帕斯卡重复了这一实验。

材料三:在17世纪中叶,对该实验的两个关键问题的回答都有代表性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如表):

关键问题的回答

支持者

反对者

大气压力支撑水银柱

笛卡尔、帕斯卡

所有亚里士多德学派、罗贝瓦尔

水银柱上方存在真空

罗贝瓦尔、波义耳

所有亚里士多德学派、笛卡尔、伽利略、霍布斯

(1)一些反对者认为,由于管内水银产生了蒸汽,使水银减少,水银液面下降。为了反驳这一观点,帕斯卡同时拿出酒和水,询问反对者:用酒和水做托里拆利实验,酒柱与水柱哪个液面下降得更多?反对者们认为酒的液面下降得更多,原因是      。但是实验现象却是水柱液面下降得更多。
(2)另一些反对者认为,由于管内遗留了少量空气,才使水银液面下降,帕斯卡利用1m左右长、不同直径的玻璃管进行托里拆利实验,如果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就可以反驳反对者们的观点。
(3)下列关于科学本质及科学发现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有       。 (3)
A . 公元1646年前,所有人都赞同亚里士多德提出“真空不存在”的观点 B . 科学实验中要努力得到和前人一样的实验结论 C . 科学发现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D .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5、小柯在家煮面条时发现:开着燃气灶煮面条的时候, 水沸腾后,锅上方几乎看不到“白气”(如图甲);把燃气灶的火熄灭后,短时间内水还在沸腾,此时锅 的上方出现大量“白气”(如图乙)。请用科学原理解释熄火前后两个不同现象产生的原因。

6、微藻是一类体型微小,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低等植物的总称。如图是以微藻为核心的某生态系统模型。请回答:

(1)该模型中“微藻→虾幼体→虾→人”不能算作一条食物链,理由是      
(2)该模型中共有      条食物链。
(3)若人类大量捕捞牡蛎,则该生态系统中虾的数量将      
(4)该生态系统除上述模型中所涉及的成分外,还应具有的生物成分是      
7、今有10%的硝酸钾溶液160g,分为相等的两份。欲使其中一份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求:

(1)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需蒸发掉多少克水?

(2)若用增加溶质的方法,需增加多少克硝酸钾?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21年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卷2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