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第4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同步练习(优生加练)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8小题)

1、向盛有Fe、Cu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硫酸,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  )

A . 一种 B . 二种 C . 三种 D . 四种
2、下列实验操作中,一定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 . 将50g氯化钠固体放入50g水中,可配成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氯化钠溶液 B . 50mL水和50mL酒精配制成100 mL酒精溶液 C . pH值为1和3的两种酸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得pH值为4的溶液 D . 50g溶质质量分数10%的氯化钠溶液加热蒸发25g水,得到溶质质量分数等于20%的氯化钠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
3、图1可表示“M与N的并列关系”,图2可表示“M属于N的从属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3所示关系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4、下图是20℃时一定质量的甲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n的数值是11 B . 蒸发前原溶液是饱和溶液 C .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一定增大 D . 20℃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5、一定温度下,向如图所示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水,仅有部分晶体溶解。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说法正确的是(    )

A . 溶剂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浅 B . 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变深 C . 溶质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深 D . 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不变
6、碘在下列三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做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物质

溶剂

酒精

汽油

溶解性

微溶

可溶

易溶
A . 将少量的碘放入大量的水中,不会形成碘的水溶液 B . 将少量的碘放入大量的酒精中,当外界条件不发生变化,久置以后不会分层 C . 将少量的碘放入大量的汽油中,搅拌后,可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 . 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7、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随时间变化趋势的图象不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 .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C . 组成溶液的溶剂一定是水 D . 将氢氧化钠溶于水的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
9、t℃时,在两只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g氯化钠和30g蔗糖固体,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两烧杯中的溶液质量相等 B . 不断搅拌能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C . 蔗糖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60% D . 氯化钠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粉笔灰分散到水中形成溶液 B . 自来水是纯净的水 C . 长期饮用硬水有益人体健康 D . 水是宝贵的资源
11、过氧乙酸消毒剂是预防感染新冠肺炎的一种常用消毒剂。某过氧乙酸溶液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此溶液的溶质是过氧乙酸,溶剂是水 B . 此溶液中过氧乙酸的质量为200g C . 此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3 D . 取5g该溶液进行稀释可得1kg0.2%的过氧乙酸溶液
12、最近比较流行的“天气预报瓶”(如图)虽然很难准确反映天气的变化,但随着环境的变化,在瓶中确实可以看到形态各异的结晶,这个过程看起来相当神奇,也很有美感。比如在降温时,瓶内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羽毛般结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析出晶体后,瓶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B . 析出晶体后,瓶中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一定变小 C . 析出晶体后,瓶中溶液的质量一定不变 D . 如图所示,瓶中有羽毛状晶体析出,此时溶液一定是该种晶体的不饱和溶液
13、为有效防控疫情,75%的酒精溶液作为常见的消毒用品进入生活,下列关于75%酒精溶液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酒精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 . 可以利用过滤的方法将酒精和水分离 C . 酒精溶液中的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D . 75%的酒精溶液中酒精是溶质、水是溶剂
14、将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大 B . 溶液的质量减小 C .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 D .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15、冷却热饱和溶液得到晶体的过程中(晶体中不含结晶水),溶液中保持不变的是( )
A . 溶质的质量分数 B . 溶剂的质量 C . 溶质的质量 D . 溶解度
16、如图1所示可表示“M 与 N 的并列关系”,如图2所示可表示“M 属于 N 的从属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如图 3 所示关系的是( )

选项

X

Y

Z

A

溶质

溶剂

溶液

B

轴突

树突

细胞体

C

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

D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

A . A B . B C . C D . D
17、右边的概念图有助于对概念间包含与并列关系的理解。下列选项中的概念能分别对应图中abc的是( )

A . 周围神经系统、脑、脊髓 B .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C . 内分泌腺、甲状腺、肾上腺 D . 脊髓、小脑、脑干
18、科学知识中有径多的“相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如钠原了和钠离了)核外电子数相等 B .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C . 原子中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相等 D . 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二、填空题(共11小题)

1、在学完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后,小明还有点疑问,回家后,小明做了一个实验,将少量的食盐溶解在凉开水中,静置二个小时后,小明用吸管分别尝了上层、中层和下层的溶液的味道,你觉得小明会感觉到      (选填“上层最咸”、“下层最咸”、“中层最咸”、“一样咸”),这个实验说明      
2、小丽同学在厨房给妈妈帮忙时观察到了一些现象,请你利用所学科学知识进行解释:
(1)烹煮牛肉西红柿时,小丽同学取锅中少量汤品尝,就知道整锅汤咸淡是否适宜,这是因为溶液具有      性。
(2)炒螺蛳要将螺蛳的尾部剪掉,吸螺丝时利用      作用使螺蛳肉进入口腔。
(3)腌制咸鸭蛋时,发现在一定量的水中不断的加入食盐,最终食盐不能继续溶解,这说明      
3、将10%食盐水倒掉一半,余下的食盐水的质量分数为       ;一瓶硝酸钾溶液,上层的质量分数12%,则下层的质量分数      ;将70℃时15%硫酸铜溶液降温到20℃(无晶体析出),此时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分数      
4、在复习过程中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将知识形成一个彼此联系的知识网络,有利于深刻领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实现有效复习。
(1)如图是有关溶液的部分思维导图,则①处的内容是      

(2)同学们在复习溶液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展开了讨论,利用如下图所示的仪器和药品,测量一定质量大颗粒食盐晶体的体积(不考虑杂质对实验的影响)。小柯提出,在量筒内倒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将待测的食盐晶体放入,观察液面的变化来测量食盐的体积。 但他的想法马上遭到大家的否定,原因是      
(3)同学们讨论后再次提出,只要将量筒内的水换成另一种液体(只能利用图中的仪器和药品) ,实验就能取得成功,则该液体是      
(4)日常生活中,时刻离不开溶液,水是最常见的溶剂,但并不是所有溶液的溶剂都是水。例如:医用2%的碘酒溶液,溶剂是      
5、鸡汤是一道传统的汤菜,向来以美味著称。制作原料主要有鸡、水、调料等。
(1)烹饪前,在锅内加入适量水,再加入葱、姜、盐、料酒等调味品。这些调味品分别与水充分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有      
(2)人们往往会把鸡放入高压锅内烹饪,以缩短加热时间。这是因为高压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会      
6、请你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回答生活中的问题。
(1)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现头发越梳越蓬松,这是因为梳头后头发带      (选填“同”或“异”)种电荷。
(2)夏天的鱼塘里,常常出现鱼缺氧而“浮头”的现象,夏天水中缺氧的原因是      
(3)①花生油      ②食盐      ③面粉      ④白醋      它们都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将它们分别与足量水充分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的是      ,属于乳浊液的是      (填序号)
(4)烹煮西红柿汤时,为了解汤的盐味是否适宜,只须取锅中少量汤品尝,这是因为溶液具有      性(填“均一”或“稳定”)
7、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温度为      ℃时,A与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把A,B物质各30g分别加到50g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
(3)t2℃时,将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      (用字母和“>”“<”或“=”表示)。
8、根据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氯化铵

29.4

37.2

45.8

55.2

65.6

77.3

(1)6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25g 氯化钠和氯化铵的烧杯中,各加入50g的水,充分溶解后,能成为饱和溶液的是      溶液。
(2)若仅采用一种操作方法,将上述烧杯中有剩余的固体全部溶解,使其变为不饱和溶液。对此有下列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2)
A . 采用的是升高温度的方法 B . 溶质的质量一定增加 C . 采用的是增加溶剂的方法 D . 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9、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1)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      
(2)下列做法有利于节约水资源或减少水体污染的是      (填序号)。

①农业和园林浇灌改为喷灌、滴灌

②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中

③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

④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3)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选填“甲”“乙”或“丙”)。

      (选填“T1”“T2”或“T3”)℃时,乙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T1℃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仍然是饱和溶液的是      (选填“甲”或“丙”)。

10、洗鼻器是一种清洗鼻腔的工具。它将溶质质量分数近似为 0.9%的盐水送入一侧鼻孔,盐水从另一侧鼻孔流出(图甲),从而达到清洗鼻腔的目的。盐水可以由清洗盐(图乙)溶于水配制而成。

(1)盐水放置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的现象,这是因为      
(2)配制盐水时,需把一包清洗盐全部倒入瓶身,再注满水。清洗盐有 2.7 克和 4.5 克两种规格。当洗鼻器瓶身的体积为 300 毫升时,应选择规格为      克的洗鼻盐。
(3)洗鼻器底部有气阀,可以用于控制出水。当阀门打开时,气体进入瓶体,洗鼻器      (选填"会"或"不会")出水。
11、如图所示的四个圆分别表示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集合。

(1)从图中可以看出,A集合表示      溶液。
(2)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图中的区域      (填A、B、C、D),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食盐溶液,要使它变成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三、解答题(共3小题)

1、

请指出下列溶液的溶质和溶剂:

  A碘酒        B. 葡萄糖水溶液       C.酒精水溶液      D.复氢化钠溶液

2、病人在医院接受静脉注射或滴注时,常用到生理盐水即氯化钠注射液。如图所示为某药业公司生产的氯化钠注射液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

请据图回答:

(1)该注射液的溶质       。

(2)常温下,一瓶合格的氯化钠注射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出现浑浊现象?为什么?       

3、在盛有相同质量水的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三种不同的物质,充分振荡后观察到:甲试管的液体中有分散的小液滴,乙试管的液体中有分散的固体小颗粒,只有丙试管中看不到所加入的物质,但丙试管中的液体呈蓝色透明。请回答:

(1)
  1. 甲试管中是       ,乙试管中是       ,丙试管中是       。(填“乳浊液”“悬浊液”或“溶液”)
(2)若其他条件不变,则三支试管静置一段时间后,看到的现象是甲中       ,乙中       ,丙中       。

(3)这三种液体中,最稳定的是       ,三种液体的共同点是       。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第4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同步练习(优生加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