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三章第5节 体温的控制同步练习(优生加练)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对图中各曲线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种子萌发后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情况 B . 树林里一天后CO2浓度变化的情况 C . 人体温度随环境温度变化情况 D . 正常人饭后胰岛素分泌情况
2、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图一中[②]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通过导管进入毛细血管,输送到身体各处 B . 图二表示神经系统由[①]脑、[②]脊髓及[③]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C . 图三表示反射弧,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是:①→②→③→④→⑤ D . 图四中A图与B图相比,外界气温高,皮肤内毛细血管扩张
3、冬泳是集冷水鱼、空气浴与日光浴于一体的“三浴”。一般情况下,游泳爱好者在冬泳过程中(     )
A . 产热量始终大于散热量 B . 产热量始终小于散热量 C . 通过激素调节促进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D . 通过神经调节促使胰岛素分泌增加
4、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外界温度由40℃降到37℃的过程中发生兴奋的感受器有冷觉和温觉感受器 B . 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C . 冬季汗腺活动比夏天弱得多,说明人体冬天散热量小于夏天 D . 寒冷时,神经和体液调节的结果是人体产热量多于散热量。
5、骆驼在沙漠中时,白天体温能升高到41 ℃,晚上能将体温降至34 ℃。研究发现,白天升高体温能减少水分流失,而且前一晚体温降得较多时,更可以忍受隔天白天的酷热。下列理由中,可以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①白天升高体温可增加出汗量

②白天的体温高,能减少身体内用于散热的水分量

③夜晚体温低时,骆驼能吸收空气中水分

④夜晚体温愈低,第二天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将体温升到骆驼白天可到达的温度

⑤骆驼身上的毛能阻隔外界的热,不使体温上升得太快

A . ①③⑤ B . ②④⑤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6、甲、乙、丙和丁四个图分别表示有关量的变化规律。下列有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 甲图中,Ⅰ是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 B . 乙图中,若a处是茎的向光侧,则b处一定是茎的背光侧 C . 丙图中,曲线表示从温暖的室内到寒冷的户外时,皮肤血流量的变化 D . 丁图中,饭后1﹣2小时内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升高
7、对自然界存在的生命现象及相应的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

 选项

生命现象

原因分析

A

人的体温恒定

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

B

睡梦中拍打蚊子

神经调节

C

饭后血糖含量略有上升

胰岛素分泌不足

D

向光性

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布多

A . A B . B C . C D . D
8、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B . 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得呆小症. C . 青春期,性激素分泌增加,第二性征出现 D . 炎热时,皮肤血管收缩,产热减少,散热增加
9、人体生命活动既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也受到激素的调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导致血糖浓度低于正常水平 B .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C . 寒冷环境中,人体皮肤内的血管舒张,散热减少 D . 医学上的“植物人”有正常的呼吸和心跳,说明大脑没有受到损伤
10、如图是正常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当环境温度为25℃时,产热量和散热量达到平衡 B . 从时间t1到时间t2 , 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差距加大造成的 C . 时间t2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中枢作用的结果 D . 时间t3以后,由于环境温度低,散热量大于产热量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人们研究知道,参加冬泳和进行冷水浴后,由于冷水作用于人体皮肤,易造成皮肤血管急剧收缩,使体表血液流向内脏,致使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大约一分钟后,体内便产生了大量的热,这时血管舒张,血液迅速流向皮肤.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冷水作用于皮肤,肤色变为      ,一分钟后肤色变得       
(2)冷水刺激可使血管      ,长期坚持冷水锻炼可以使人      能力更加迅速和准确.
2、下表所示为人处于安静和活动(劳动或运动)情况下,体内不同器官的产热量百分比,请回答:

产热量/%

安静

劳动或运动

16

1

内脏

56

8

骨骼肌

18

90

其他

10

1

(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正常人在睡眠状态下的主要产热器官是      
(2)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保持恒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      控制。
(3)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产热量显著增加,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      
(4)夏季,当环境温度高于体表温度时,人体主要通过      散热,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      
(5)在炎热、潮湿、无风的环境中,人体容易出现“中暑”现象,其原因是      
3、下图是人体在低温环境下的体温调节过程。

(1)图甲中“?”处内容为      
(2)图乙是人脑纵剖面图,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图中      (填序号)
(3)图丙是不同体表温度下血管口径变化情况图。当体表温度明显降低时,皮肤血管状态会由B变为      。(填字母)
4、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T—E—N—F—A途径表示      (选填“激素调节”或“神经调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中。
(2)有病人体温在24 h内都处于39.5 ℃,若ac分别表示产生和散失的热量,则这24 h内a      c(选填“>”“<”或“=”);经过诊断,医生决定给病人注射退烧药,通过肌肉注射的药液首先进入病人心脏的部位是      
5、人们可佩戴智能运动手表来测量记录运动情况。
(1)人在运动时身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      
(2)该佩戴者在操场上慢跑10分钟,智能手表记录其速度为10.8千米时,他跑步时所经过的路程为      
(3)右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运动手表可以根据手腕处桡动脉的跳动情况来检测心率,此血管中的血液是由心脏中的      (填腔室名称)输送过来。
(4)加强体育锻炼对预防新冠肺炎有一定作用,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属于      

三、解答题(共1小题)

1、今年12月8日我国公布了2020最新测量的珠穆朗玛峰新 珠穆朗玛峰峰顶新高度--8848.86米。

海拔5200米是汽车可以直接到达的珠峰大本营,这里高寒气候明显,大气压大约是1标准大气压的一半(近似为0.5×105Pa)。这里是普通人能到达离珠峰最近的地方,有太阳能电池板,提供晚上照明。

再往上攀登,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降低,氧气含量逐步减少,登山队员们面临着失温、冻伤等危险。我国登山队员们综合运用多种传统和现代测绘技术,精确测定珠峰高程,彰显了我们国家当今测绘技术的最高水平。

(1)太阳能发电的优点有哪些?      
(2)人体能够维持体温稳定,是因为机体的      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3)在珠峰大本营用普通的锅难以将饭煮熟,这是因为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      的缘故。
(4)高压锅盖直径为24cm,限压阀出气口横截面积是10mm²,限压阀质量是100g,在珠峰大本营使用时,锅内气体能达到的最大压强是多大?(列式计算)

四、实验探究题(共14小题)

1、小白鼠是恒温动物,为了探究小白鼠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脑干中的下丘脑,某科研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两只健康的、性别与生理状况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并标记为甲、乙;

②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鼠的下丘脑,乙鼠不做处理;

③把甲、乙两鼠置于人工控制的温室中,室内温度调为2℃,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1)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是      鼠。
(2)若甲鼠体温      ,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则下丘脑与体温调节有关;若甲、乙两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则下丘脑与体温调节无关。
(3)以上实验步骤中还存在两点缺陷,这两点缺陷是:

      

      

2、如图所示是外界气温改变时,皮肤中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A、B两图,可知A图中的情况发生时外界气温      , 皮肤内大多数毛细血管      ,血流量      ,皮肤的温度会      ,由皮肤直接散发的热量会      
(2)B图是在      情况下发生的。同时汗液 的分泌      ,从而使人体散发的热量      ,这样可使人体体温保持正常。
3、如图是主要的人体体温调节机理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能够维持体温稳定, 是因为机体的            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3)骨骼肌战栗(俗称“打冷颤”)是人体对寒冷刺激的反应,它要受      的调节,这种反射活动属于      反射。
(4)实际上,图中虚线未列出的肾上 腺也参与了体温调节过程。肾上腺的分泌物能够控制血管舒张,这属于      调节。
4、人体表面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来加以调节。图是皮肤中同一血管在不同温度下的口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在寒冷的环境中,皮肤血管的状态是      图,此时体温      环境温度。
(2)皮肤血管口径如C图时,此时血管处于      状态,流经皮肤的血液量      ,皮肤温度      ,散发的热量将      
(3)当外界温度高于体温时,即当环境温度达到37℃以上时,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      的方式进行。此时皮肤血管的口径应更类似于      图。
5、下表所示人处于安静和活动情况下体内不同器官的产热量的百分比,请回答:

产热量/%

安静

劳动或运动时

16

1

内脏

56

8

肌肉与皮肤

18

90

其他

10

1

(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正常人在睡眠状态下的主要产热器官是      
(2)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维持稳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      控制。
(3)在炎热、潮湿、无风的环境中,人体容易出现“中暑”现象,原因是      
6、冬泳运动能强身健体,被誉为“勇敢者的运动”。 在严寒的冬季,冬泳运动员入水后是如何维持体温恒定的呢?请你运用学过的知识,结合下列信息,从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两个角度进行解释。

7、小白鼠是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其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定。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制定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中枢。

【实验步骤】①取性别与年龄相同的、健康的、生理状况一致的数十只成年小白鼠,分成两组并标记为甲组、乙组。

②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组小白鼠的下丘脑,乙组小白鼠不作处理。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把甲组小白鼠置于10 ℃的环境中,乙组小白鼠置于30 ℃的环境中,其他条件都相同。

⑤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1)写出③的操作步骤:      
(2)实验设计方案中有不妥之处,请提出并改进:      
(3)若假设成立,则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若假设不成立,则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4)如果实验安排在同一组小白鼠身上进行,你认为可行吗?      。如果可行,请提出你的设计方案;如果不可行,请说明理由。      
8、恒温动物的体温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有人认为维持体温恒定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有人认为位于脊髓,也有人认为是两者共同协作的结果。小明准备利用40只大小相同、健康生长状况良好的小白鼠作实验材料,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究。
(1)恒温动物在      调节和激素调节下,维持体温的恒定。
(2)写出该实验的步骤:      
9、如图简略地表示了人体产热和散热两个体温调节机制(“→”表示神经传导方式,“↔”表示血液循环途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情况下,当人处于炎热环境中时,C的反应是            
(2)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产热量将会明显增加的是D中的      
10、如图表示某健康男性在45℃室内安静状态下的体内温度、皮肤温度和出汗率的变化,第25分钟时,此人饮入冰水。

(1)在0~25min内,此人皮肤温度低于体内温度的主要原因是      
(2)据图分析饮用大量冰水导致皮肤温度升高的变化是如何引起的?

      

(3)在45℃的室温环境中,人体皮肤内的      接受刺激,将兴奋传入      的体温调节中枢,使皮肤血管      ,血流量      ,汗液分泌      ,从而使散热量增加,体温保持恒定。
11、如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示意图中字母表示的结构名称:A      、B      
(2)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      。当人体处在45℃的外界环境中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是      
(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分泌活动加强,这种反射弧属于      反射。
(4)甲状腺能参与体温调节,是因为      
12、下图表示某正常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手臂皮肤血管内血液在单位时间内的流量变化。在A时刻,室内温度由l5℃快速上升至40℃。这个温度维持了50分钟,然后在B时刻又迅速下降至15℃并一直持续至C时刻。

(1)在A时刻到B时刻期间,皮肤血管的血液流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2)从A至B期间,皮肤还发生了其他什么变化?       
13、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黄腹角雉在发育过程中体温调节功能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①…;②一组置于环境温度为20℃的条件下饲养,另一组置于环境温度为30℃的条件下饲养,饲养方式相同;③每天测定其中一只雏鸟的体温,记入表格;并测量两组雏鸟在安静状态下的产热量,将结果处理后绘制图象,如图所示;

日龄

1

2

3

4

5

6

体温(℃)

35.9

34.0

31.7

37.3

35.4

38.5

日龄

7

8

9

10

11

12

体温(℃)

36.4

37.0

38.7

38.7

38.7

38.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是      
(2)观察表格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雏鸟在9日龄后才基本具备了恒温能力。你认为这个结论是否可靠?并说明理由      
(3)分析图象可知,雏鸟在9日龄后,安静状态下它在20℃恒温房间内的产热量总高于在30℃恒温房间内的产热量。结合人体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请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14、地球上的动物一般可以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两种。恒温动物主要是通过新陈代谢作用来调节体温恒定的;变温动物则通过移动身体获得更多的阳光照射或较高的气(水)温来提高身体的温度。恐龙到底是恒温动物还是变温动物,是科学家经常激烈争论的问题。

科学家甲提出下列论点支持恐龙是恒温动物:

论点一:今天北极圈内的中生代地层中,常发现土生土长的恐龙化石;

论点二:像恒温动物一样,少数恐龙化石也残留有能保温的羽毛结构;

论点三:像恒温的哺乳类动物一样,恐龙化石的骨骼中布满了管状空隙,这是血管的痕迹;

论点四:像恒温的哺乳类动物一样,恐龙化石群中具有较高的猎物/捕食者比值。

科学家乙提出下列论点支持恐龙是变温动物:

论点五:从恐龙化石的尺寸判断,一般来说恐龙的体型都很庞大;

论点六:到了冬天,恐龙就会从严寒的区域迁往气候暖和的区域;

论点七:恐龙具有羽毛,其主要功能是遮住夏天强烈的阳光,而不是防止体温下降;

论点八:今天的许多爬行类动物,其骨骼也有丰富的血管,但一些小型鸟类和哺乳类动物骨骼血管较少。

论点九:今天的变温动物群体中的猎物/捕食者比值,与恒温动物是接近的。

(1)科学家乙提出的5个论点中,哪几项是能反驳科学家甲所提出的论点的?      

①论点五     ②论点六     ③论点七       ④论点八

(2)如果科学家乙认为生活在北极圈内的恐龙仍有机会晒到阳光,他的理由是      

①恐龙随季节迁移                    ②恐龙有冬眠的习惯,所以冬季不需要阳光

②随地球板块移动,将恐龙带到低纬度   ④北极圈内有很多北极熊,可供恐龙作为食物

(3)现今地球上除了爬行动物是变温动物外,脊椎动物中还有      类也是变温动物。

五、综合说理题(共6小题)

1、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小亮完成一千米跑后,感觉到呼吸和心跳加快,浑身出汗。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和如图的相关信息给予科学的解释。  

2、人体在不同的外界环境中,对热的感觉有不同的程度,散热越困难时往往会感觉到越热。人的热感与气温、相对湿度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判断,在25℃和35℃时,哪种气温下相对湿度对人体的热感影响较大?并运用所学知识作出解释。(提示:相对湿度越大,汗液蒸发越难。)

3、冬泳运动能强身健体,被誉为“勇敢者的运动”。在严寒冬季,冬泳运动员入水后如何维持体温稳定呢?请你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下列信息,从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两个角度进行解释。

4、人在寒冷的环境中会冻得“发抖”,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5、人的正常生理机能需要维持一定的体温,正常人的体温是37摄氏度,一个人究竟能够耐受多大的寒冷?被誉为“世界第一冰王”的金松浩挑战不可能,人站在2.5米高的玻璃柜中,冰块哗啦啦被倒入透明箱子中……冰块越来越多,直至淹没老金的脖子,60岁的老金在堆满冰块的“冰箱”中与冰块亲密接触了长达115分17秒,挑战成功!

请用所学过的知识解释老金在这过程中是如何调节体温保持相对稳定的。

6、如图所示的树懒是世界上运动最慢的动物之一,最高速度仅为3厘米秒,这样行动缓慢的树懒是如何适应环境的呢?

材料一:树懒生活的热带雨林,气候温暖、水分充足;树懒终年栖居在树上,以树叶和身上藻莎类为食,一般每天仅食用60克树叶,除寻找配偶外,仅一周下树排便一次;

材料二:树懒体表覆盖有厚而密的皮毛,初生时皮毛呈棕色后,因体表着生大量藻类,使部分皮手呈绿色:

材料三:树懒的肌肉功能蜕化严重,其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静止时体温变化幅度在28~35℃之间;

材料四:树懒蛾生活在树懒的皮毛内,以藻类为食,产卵于动物粪便中。研究发现,树懒蛾的密度越高,树懒皮毛中的氮元素含量也越高。

请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树懒能适应树栖生活的原因。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三章第5节 体温的控制同步练习(优生加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