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泗阳县桃州中学、新阳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年级:八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
1、下列哪一次会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作了准备( )
A . 中共七大
B . 七届二中全会
C . 1946年召开政协会议
D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电影《农奴》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藏族奴隶娃子强巴从过去被迫装哑巴到在解放军的帮助下开口说话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电影《农奴》主要歌颂了( )
A .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C .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 . 西藏的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
3、下列反映的史实,体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精神的是( )
A . 台儿庄战役
B . 百团大战
C . 上甘岭战役
D . 淮海战役
4、我国二千多年土地私有制被彻底废除是在( )
A . 新中国成立时
B . 土地改革完成
C . 三大改造完成
D . 大跃进时期
5、解放初期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的共同作用( )
A . 消灭了地主阶级
B . 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
C . 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
D . 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
6、毛泽东的诗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一桥是第一个五年计划中( )
A . 南京长江大桥
B . 武汉长江大桥
C . 江阴长江大桥
D . 润扬大桥
7、中华民族人才辈出,追溯历史长河,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我国也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其中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A . 邱少云
B . 邓稼先
C . 焦裕禄
D . 王进喜
8、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 )
A . 新中国成立
B . 三大改造完成
C .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D . 文化大革命结束
9、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 .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 . 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
C .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 . 周恩来邓小平扭转经济下扬
10、1978年底中共中央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
A .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 .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C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1、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方式是( )
A . 设置驻藏大臣
B . 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C . 实行西部大开发
D .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2、时代特征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时代的时代特征。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名字所反映的新中国的历史进程,正确的是( )
①王文革 ②周援朝 ③张跃进 ④李开放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④①②
C . ②③①④
D . ②①③④
13、我国能够成功地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主要原因是( )
A . 国际地位的提高
B . 综合国力的增强
C . 军事力量的壮大
D . “一国两制”的构想
14、下列“尼克松访华”、“习近平访美”事件的解读中,错误的是( )
A . 尼克松访华事件发生在1971年
B . 尼克松访华标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 . 自尼克松访华以来,中美关系保持了总体稳定
D . 习近平访美对于推进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5、下列关于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把发展国防工业和国防科技作为建设的重点
B . 80年代“两弹一星”研制的成功,大大加强了国防力量
C . 努力提高部队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加强正规化、现代化建设
D . 人民解放军已有能力构成立体防御体系,成为捍卫祖国的坚强柱石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
1、中国共产党从1921到1949年经历了风风雨雨,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准备的是什么会议?在这个会议中通过了什么文件?该文件起什么作用?
(2)什么事件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新中国成立有何意义?
(3)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巩固政权有哪些措施?(不少于两项)
2、请完成“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发展分析报告”的部分内容。
(1)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大规模的 运动在全国展开;
(2)1953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决定对农业实行 ;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实行 ;
(4)1958年,党的农村政策给农业发展带来了运动?带来了什么后果?
(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农村政策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6)通过上述“分析对比”,你认为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有哪些注意点?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指出:“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材料二: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材料三: 1956年—1974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 | 1956年 | 1969年 | 1970年 | 1971年 | 1972年 | 1973年 | 1974年 |
建交国家数 | 25 | 49 | 54 | 69 | 87 | 88 | 95 |
(1)材料一中“唯合法政府”、“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内容,后发展成为国与国交往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2)材料二中“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的外交政策,在20世纪50年代有何成就(不少于两例)?
(3)结合材料三,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外交方面有哪些成就(不少于两例)?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方面取得了很多的成就,根本原因有哪些?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宿迁某中学准备举办共和国成就专题展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相关整理工作。
(1)党和政府依据什么制度在全国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2)二十多年来,在哪一基本方针指引下,海峡两岸人员往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这一方针的实施有何成功的事例。
(3)1966年,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它担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政治上人民当家作主人,经济上实现了小康生活,与近代史进行比较我们有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