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上第四章第3节 物质的密度同步练习(中等难度)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某钢瓶中装有氧气,瓶内气体密度为8千克/米3 , 在一次急救中用去了其中的 ,则剩下气体的密度为(   )
A . 2千克/米3 B . 4千克/米3 C . 6千克/米3 D . 8千克/米3
2、在影视剧的拍摄中,常见一些房屋道具倒塌或重物落下,不会将演员砸成重伤,这些重物是用(   )
A . 密度比实物大的材料做的 B . 密度比实物小的材料做的 C . 密度与实物相同的材料做成 D . 密度与实物相近的材料做成
3、一个实心金属球放在盛满水的杯子里,从杯中溢出10克水,若把这个金属球放入盛满煤油的杯子里,溢出煤油的质量为(注:煤油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    )
A . 4克 B . 8克 C . 12.5克 D . 10克
4、甲乙两个实心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6

A . 甲、乙的质量与体积均成正比 B . 甲的密度为0.5×103kg/m3 C . 不同种类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密度也不同 D . 甲、乙的密度与其质量和体积有关
5、如图是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g的某液体的体积---温度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5

A . 4℃时,液体密度最小 B . 温度升高,液体密度不变 C . 1℃时液体的体积比5℃时的大  D . 由1℃升高到8℃,液体体积一直变大
6、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液体的体积V及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可分别由量筒和天平测得。某同学通过改变液体的体积得到几组数据,画出有关的图像,在下图中能正确反映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跟液体体积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7、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

A . 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 B . 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小 C . 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4∶1 D . 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1∶4
8、社会上食品造假事件时有发生。小明的奶奶从自由市场上购买了一箱纯牛奶,小明想知道牛奶是否掺水.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牛奶中掺水后,掺水含量与牛奶密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小明取l00mL这种牛奶,测得它的质量为102.2g,则这种牛奶( )

牛奶中掺水含量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牛奶密度(g/cm3)

1.030

1.027

1.024

1.021

1.018

1.015

1.012

1.009

1.006

1.003

1.000

A . 未掺水 B . 掺水含量20%以下 C . 掺水含量20%-30% D . 掺水含量30%以上
9、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物质的密度最大 B . b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 C . c物质的密度是a的两倍 D . c的密度与它的质量、体积有关
10、厨房里排热气和油烟的风扇,应该安装在屋子的( )
A . 上部 B . 下部 C . 中间 D . 任何地方
11、小应测量一实心塑料小球的密度,先用天平测出小球的质量m,再用量筒测量小球的体积。测体积时,先在量筒内放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V1 , 用细线拴一石块,没入水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V2 , 然后将石块和塑料小球拴在一起,没入水中,测出水面对应刻度为V3。若不考虑实验过程中水的损失,则塑料小球的密度应为(    )
A . B . C . D .
12、为了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对同种物质密度的影响”,小应在一定的环境下将1g的冰加热,分别记录其温度和体积的数据,利用描点法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在0℃时,冰块的密度比水大 B . 当0℃时,在冰变成水的过程中质量变小 C . 当水从0℃上升到4℃的过程中,其密度逐渐增大 D . 研究结果表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会随状态而发生改变
13、在研究物质密度时,小应对某种固体的密度和体积的关系作出如图实线所示的图像。有关该图像说法如下:①该固体的密度为2.0×103kg/m3;②图中所围S的面积表示相应体积该固体的质量;③该固体的密度不随体积的增大而变化;④当该固体的体积为3cm3时,它的质量为2g。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14、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柯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 m 及液体的体积 V,得出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量杯的质量为 40g B . 20cm3 的该液体质量为 60g C . 该液体的密度为 1g/cm3 D . 该液体可能是水
15、甲、乙两个实心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 . 甲、乙的质量与体积均成正比 B . 甲的密度为0.5×103kg/m3 C . 乙的密度是甲的4倍 D . 甲、乙的密度与其质量和体积有关
16、现有密度分别为ρ1和 ρ2 的两种液体,且ρ1< ρ2。在甲杯中盛满这两种液体,两种液体的质量各占一半;在乙杯中也盛满这两种液体,两种液体的体积各占一半。假设两种液体之间不发生混合现象,甲、乙两个杯子也完全相同,则 (   )
A . 甲杯内液体的质量大 B . 乙杯内液体的质量大 C . 两杯内液体的质量一样大 D . 无法确定
17、小明同学在研究物质密度时,测量了四种固体的质量与体积,把它们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表示出来,根据图象同学们认为①m1=m2>m3>m4;②V1=V2>V3>V4③ρ1<ρ2=ρ3<ρ4④ρ1>ρ2=ρ3>ρ4 ,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18、如图是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关系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物质的密度小于乙物质的密度 B . 20g的甲物体和10g的乙物体密度相同 C . 乙物质的密度是2g/cm3 D . 由图线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都成正比
19、下列对密度定义式ρ= 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B . 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C .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D . 密度是由它的质量和体积所决定
20、为了探究空气的对流运动,小明做了如图所示实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该实验可证明空气对流 B . 该实验可类比空气的对流 C . 管内的水按逆时针流动 D . 管内的水换做酒精也按逆时针流动

二、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1、学习了《物体的密度》后,小柯决定利用家里厨房中的工具和材料测量冰糖的密度。他找到:电子秤、喝药用的小量筒、水、面粉、冰糖。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把冰糖放电子秤盘上测出它的质量为 m;

步骤二:向小量筒中加入适量的     , 将冰糖浸没其中,读出总体积为 V1;步骤三:取出冰糖,读出量筒中剩余物体的体积为V2。

(1)步骤二中,向小量筒中加入适量的物质是      
(2)步骤二中“适量”的标准是      
(3)计算冰糖的密度。ρ 冰糖=      (用 m、V1 和 V2 表示)。
(4)通过以上步骤测得的冰糖密度与真实值相比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下面是小叶利用实验室器材测量山茶油密度的实验。(已知油的黏性强)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首先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然后调节      ,使天平横梁平衡。
(2)接下来进行了以下四项操作: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

B.将部分山茶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油的总质量m1

C.将烧杯中一部分山茶油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油的体积V;

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山茶油的总质量m2

以上操作步骤中不必进行的步骤是      (填步骤序号)。测质量过程中添加砝码的顺序是      

(3)用上述步骤中测量得到的量表示“山茶油”的密度ρ=      
3、在科学实验课上完成了固体、液体密度的测量后,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想挑战下空气密度的测量.

【实验步骤】:①用气筒将小皮球打足气,用天平称出此时小皮球的质量为81.8克;②将如图甲所示的量筒装满水后倒扣在水槽中,将皮球内的空气用乳胶管导入量筒内(如图乙);③当量筒内收集的空气达到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时,用夹子夹紧乳胶管.再将量筒装满水后重新集气,如此反复10次;④用托盘天平称出放气10次后小皮球的质量,如图丙所示为称量时所用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

根据实验步骤,小组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用语记录对应数据.请完成该表格中所缺的栏目.

初始皮球的质量(克)

      (厘米3

排出空气后皮球的质量(克)

排出空气总质量

81.8

1000

      

***

【得出结论】空气的密度为      .

【评价与交流】该小组查阅资料后发现空气的密度是1.29×10-3克/厘米3 , 而测得结果是偏大的,请你分析造成这一偏差的可能原因是      .

4、一天早晨,小明在喝牛奶时,突然想知道牛奶的密度,手边能找到的器材只有一架天平、一只空瓶、足量水和牛奶,请你完成实验设计并计算牛奶密度。

实验器材:一架天平、一只空瓶、足量水和牛奶

实验目的:测定牛奶的密度

实验步骤:

⑴调节天平平衡,调节过程中发现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应将右侧平衡螺母向      移动,直至天平平衡。

⑵称出空瓶的质量为20g;

⑶将牛奶装满空瓶,用天平测出总质量为123g;

      ,用天平测出总质量为120g;

⑸计算牛奶密度ρ牛奶=      g/cm3

三、填空题(共10小题)

1、在“测定物质密度”的实验中,小科填写的实验报告(部分)如图,请完成空格处的内容。


                  

2、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      

3、图像法是有效表述物理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如图所示,分析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可以得出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大小关系是      ,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图片_x0020_154

4、A、B两个实心铅球,它们的质量比为2∶3,则它们的体积比VA∶VB      ,它们的密度比ρA∶ρB      
5、一个瓶身为圆柱体的玻璃瓶(厚度不计)内装有600g的水,将瓶盖盖好后正放和倒置时水面到瓶底的距离如图所示,现在向瓶内投入每个质量为20g的玻璃球,当投入24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球后水面刚好与瓶口向平。玻璃瓶的容积      cm3;玻璃球的密度      g/cm3

6、寒冷的冬天,有些用户家里的自来水管常被冻裂,其原因是水在凝固时,质量      ,体积      的缘故。(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李子园牌牛奶的体积是225毫升,若测得牛奶的质量是0.27千克,则该牛奶的密度为      克/厘米3,合      千克/米3 , 表示的意义是      。喝掉一半后,牛奶的密度将      (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8、质量相等的水、硫酸、酒精;分别装在同样规格的三支试管中,如图所 示,试管B中装的是      。(ρ硫酸>ρ>ρ酒精

9、有四杯被染成不同颜色的液体,其中一杯与其它液体种类不同。为了找出这杯液体,测得如下数据。

液体颜色

绿

体积/cm3

5

8

15

20

质量/g

6

9.6

18

22

(a)

(1)小妍试图通过计算数据完成任务,则表格(a)处应填      
(2)分析可知,颜色为      的液体与其它三杯液体不同。
(3)除以上方法外,还可以通过      方法,找出该液体。
10、小晨设计了一个实验,用排水法测某实心金属块的密度。实验器材有小空筒、溢水杯、

烧杯、量筒和水。实验步骤如下:

①让小空筒漂浮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如图甲。

②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测得溢出水的体积为20mL,如图乙。

③将烧杯中20mL水倒掉,从水中取出金属块,如图丙。

④将金属块放入小空筒,小空筒仍漂浮在水面,测得此时溢出水的体积为44mL,如图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被测金属块的体积是      
(2)被测金属块的密度是      
(3)在实验步骤③和④中,将沾有水的金属块放入小空筒,测出的金属块密度将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四、解答题(共5小题)

1、有一家工厂要制造一种具有特殊用途的钢铝罐,制作过程中需要在钢罐内表面贴一层0.25毫米的铝膜。技术人员先把薄薄的铝膜装在钢罐内与内壁相贴,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水中插入冷冻管。当水结成冰,铝膜就紧紧地贴在钢罐的内壁上。
(1)试解释这一技术处理的科学原理。
(2)请举一个实例说明水结冰的危害。
2、一铝球的质量为81克,体积为40厘米3 , 求:
(1)此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必须写明判断理由和计算过程)
(2)若在其空心部分注满水银后求此球的总质量变为多少?(已知ρ水银=13.6×103kg/m3 , ρ铝=2.7×103kg/m3)
3、今年小明家种植柑橘获得了丰收。小明想:柑橘的密度是多少呢?于是,他将柑橘带到学校实验室,用天平、溢水杯来测量柑橘的密度。他用天平测出一个柑橘的质量是114g,测得装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是360g;然后借助牙签使这个柑橘浸没在溢水杯中,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柑橘,接着测得溢水杯的总质量是240g。请根据上述实验过程解答下列问题:
(1)溢水杯中排出水的质量是多大?
(2)这个柑橘的体积是多大?
(3)这个柑橘密度是多大?
4、响石山景区是仙居的风景名胜之一。响石山景区的名称由来是因其峡谷中有一种能发出响声的石头而得名,有人称其为“会唱歌的石头”,叫响铃石。小科选取了一小块响铃石,来测定它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1)用天平测得响铃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甲所示,则响铃石的质量m为      g。
(2)在量筒中倒入V1为750mL的水,将响铃石浸没在水中,水面到达如乙所示,V=      mL。
(3)则响铃石的密度为多少。(写出具体过程)
(4)若该类石头的密度约为2.2g/cm3 , 则此响铃石为      的 (选填“实心”或“空心”)。
5、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气缸内气体压强p与缸内气柱长度h的关系,设计了一个带有活塞(横截面积S=5cm2)并封闭了气体的密闭金属气缸,如图甲所示。某次实验过程中,活塞缓慢下压,记录数据后绘制出如图乙所示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活塞下压过程中,缸内气体内能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2)据图乙可知,缸内气体压强p与长度h成      比。
(3)经测量,当缸内气体压强p1为1×105Pa时,缸内气体的密度ρ1为1.3kg/m3。那么,当缸内气体压强p2为5×105Pa时,求缸内气体的密度ρ2

五、综合说理题(共1小题)

1、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用心的观察生活,是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水结冰后,冰会浮在水面上,于是大家常说这个“轻”。你知道这个“轻”实际是指什么吗?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冰比水“轻”的原因。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四章第3节 物质的密度同步练习(中等难度)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