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上7.2 比热容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炎热的夏日,赤脚踩在沙滩上感觉很烫脚,站在水中感觉凉爽,这是因为(    )
A . 水的比热容比沙子大,相同质量的沙和水吸收相等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比沙子小 B . 水的比热容比沙子大,相同质量的沙和水吸收相等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比沙子大 C . 水的比热容比沙子小,相同质量的沙和水吸收相等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比沙子大 D . 水的比热容比沙子小,相同质量的沙和水吸收相等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比沙子小
2、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块金属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上表面平整的冰块上。经过一定时间后,冰块形状不再变化时的情形如图所示。则三块金属的比热容c、c、c大小相比( )

A . c最大 B . c最大 C . c最大 D . c=c=c
3、初春培育水稻秧苗时,为了不使秧苗受冻,正确的做法是( )
A . 早晨多灌水,傍晚多排水 B . 早晨多排水,傍晚多灌水 C . 早晨和傍晚都要多灌水 D . 早晨和傍晚都不要灌水
4、小明根据表中所提供的数据得出了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J·(kg·℃)-1

4.2×103

水银

0.14×103

酒精

2.4×103

沙石

0.92×103

煤油

2.1×103

0.9×103

2.1×103

0.39×103

A . 液体的比热容一定比固体的比热容大 B . 同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不变 C . 由于水的比热容大,故白天海水温度比沙滩高 D . 2kg的水温度升高50℃,吸收的热量是4.2×105J
5、甲、乙两物体质量都为1kg,丙物体质量为2kg,三个物体温度都升高1℃,吸收热量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乙的比热容与丙的相等 B . 甲的比热容比乙的大 C . 甲的温度升高1℃,需吸收2000J的热量 D . 甲、乙的温度都降低1℃,乙比甲放出的热量多
6、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 )

A . 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 . 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 . 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 . 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
7、在下列几种情况中,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
A . 20℃的水变成4℃的水 B . 一块钢板压制成钢锅 C . 冰熔化成水 D . 把开水倒入冷水中
8、关于比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比热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B . 比热跟物体的温度变化有关 C . 比热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D .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9、如图是甲.乙两位同学探究沙子与水吸热升温快慢的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方案时,他们确定了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 )。

A . 取相同质量的沙子和水 B . 盛放沙子和水的容器相同 C . 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D . 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
10、水具有比热容大的特点,图中现象与此特点无关的是( )。
A . 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 B . 空调房间放盆水可以增加湿度 C . 海边的昼夜温差较小 D . 冬天暖气设备用热水供暖
11、如图是某沿海城市和某内陆城市一年内气温随月份变化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实线是沿海城市的气温图线,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 B . 实线是沿海城市的气温图线,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C . 实线是内陆城市的气温图线,因为砂石的比热容较小 D . 实线是内陆城市的气温图线,因为砂石的比热容较大
12、关于比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只要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较大的物质吸收的热量一定多 B . 温度较低的物质比热较小 C .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反映物质吸热或放热本领的大小 D . 物体质量越大,它的比热越大
13、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物质吸收的热量跟物质种类有关的是(    )
A . 体积相同的两杯水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B . 体积相等的水和煤油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C . 质量相等的两块钢温度分别升高5℃和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D . 质量相等的水和铜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14、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用酒精灯同时开始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沙子和水,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吸热能力较强 B . 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质吸热能力强 C . 实验中,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D . 物体吸热多少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
15、对于同一物态的某种物质,关于其比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比热跟热量成正比 B . 比热跟质量成反比 C . 比热跟温度变化成反比 D .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质量与温度变化的乘积之比是个恒量
16、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的大小”时,同学们用酒精灯同时开始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沙子和水,装置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比热比水小 B . 加热相同时间,水温升高的较慢,末温低 C . 加热相同的时间,沙子的比热小,末温高 D . 若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则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17、夏天,海边的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下列现象中不是应用这一特性的是 (   )
A . 汽车发动机用水作为冷却剂降温 B . 炎热的夏天,往地面上洒水降温 C . 春天的夜晚,往稻田里灌水以防秧苗冻坏 D . 寒冷的冬天,暖气管内装流动的热水取暖
18、如图是小明和小华同学探究沙子与水吸热升温快慢的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方案时,他们确定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 (   )

A . 使用相同型号的温度计 B . 取相同质量的沙子和水 C . 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D . 盛放沙子和水的容器相同
19、在生产和生活中,常见到“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性的应用情景,以下事例中与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
A . 沿海地区的气温比内陆变化小 B . 夜间,在秧田里灌水保温 C . 发现人中暑时,常在额头上擦冷水降温 D . 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液
20、小明同学阅读了课本“图4-35比较几种物质的比热大小”得出了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 . 液体的比热容都比固体大 B . 同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不变 C . 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 D . 质量相等的钢铁和砂石,升高相同的温度,钢铁比砂石吸收热量多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现有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铝块、铜块,其中铝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后再相互接触,热量从      传给      
2、产生“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楼群林立,难以形成空气对流;二是城市水面小,水的蒸发吸热      (填“多”或“少”);三是建筑群、马路中的砂石、水泥的      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温度上升更明显;四是工厂、交通工具排放大量的      和二氧化碳。
3、炎热的夏天赤脚走在水泥地上,感觉水泥地很烫脚,而进入游泳池又觉得池水很凉。这主要是因为水泥地的比热容      水的比热容;同样的太阳照射下,水升温比水泥地升温      (选填:“快”、“慢”或“一样快”)。
4、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比热容。小明做了如下实验:在两个相同的塑料瓶内分别放入质量相同、初温都是室温的水和煤油,在瓶口扎上气球,将它们同时浸入热水中,如图所示。

(1)观察到的现象是:      (选填“甲”或“乙”)瓶口的气球先变得较大些。
(2)当塑料瓶中的煤油和水都升高到相同的温度时,两者吸收的热量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5、下表是1kg晶体在吸热过程中从固态变到气态的实验数据记录表。由表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      ,该物质在液态时的比热是       。

吸收热量/千焦

0

50

100

150

200

300

400

500

600

650

温度/℃

-87.5

-62.5

-37.5

-12.5

0

0

0

0

12.5

25.0

吸收热量/千焦

750

850

900

950

1000

2000

3000

3100

3150

3200

温度/℃

50.0

75.0

87.5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25.0

6、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剂,这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      的性质;一杯水倒出一半后,剩下半杯水的比热容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有甲、乙两种物质,它们的质量比是2:1,吸收的热量之比是4:3,升高的温度之比是2:3,则甲乙两种物质的比热之比是      
8、如图所示是小李同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第6min时的内能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8min时的内能;该物质在CD段的比热容是AB段比热容的      倍(被加热物质的质量和吸、放热功率不变)。

9、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

⑴实验中应量取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

⑵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当它们加热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      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⑶通过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格所示。从开始加热到分别达到42℃,甲、乙液体吸收热量的关系为Q      Q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甲的温度/℃

30

34

38

42

46

乙的温度/℃

10

18

26

34

42

⑷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物质的吸热能力强。

10、为了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本领的大小,小金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质量和初始温度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开始加热,并适时记录两者的温度,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加热的时间/min

0

1

2

3

4

5

甲的温度/℃

25

27

29

31

33

35

乙的温度/℃

25

28

31

34

37

40

(1)在实验中,加热相同时间,甲吸收的热量      (选填“>”、“=”或“<”)乙吸收的热量(不计热量散失)。
(2)从表中数据可知,相同质量的甲和乙加热5分钟后,乙升高的温度高,乙的比热容比甲      (选填“大”或“小”)一些。

三、解答题(共4小题)

1、某同学在探究影响物质吸热多少的因素的实验时,得到如下的数据表:

物质

实验次数

质量(kg)

升高的温度 (℃)

吸收的热量(J)

1

0.05

10

2100

2

0.10

10

4200

煤油

3

0.05

10

1050

煤油

4

0.10

10

2100


(1)分析第1、3次或2、4次实验数据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相等的不同物质,在      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2)分析第1、2次或3、4次实验数据,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热的多少还与物质的      有关。

2、将一勺热水倒入量热器内,量热器内水上升5℃再加一勺同样的热水,量热器又上升3℃继续加7勺同样的热水,量热器上升几度(设量热器热损不计)
3、近年来,我国在持续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为了比较水和干泥土的比热容,小明做了如下实验:在两个相同的塑料瓶甲和乙内分别装入室温温度下的水和干泥土,在瓶口扎上气球,将它们一同浸入热水中,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还要控制塑料瓶中水和干泥土的      相等。
(2)本实验通过观察到      ,表明水的比热容比干泥土大。
(3)海绵城市建设增大了水域和绿地面积,能有效地缓解城市升温较快的问题,请解释:为什么增大水域面积可以缓解城市升温?      
4、小强利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沙子和水的吸热能力”。

操作如下:

(1)在两烧杯中分别装入初温相同且      相等的沙子和水。
(2)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火焰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温度。实验中,是通过比较      来间接反映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
(3)实验结束后,小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通过分析图像他发现加热相同的时间沙子的温度比水升高得多,请你在图2中画出沙子温度升高的大致图像。
(4)小强得到实验结论后与小英交流,他们猜想“暖手宝”中装的储热液和水一样比热容      。(选填“较大”“较小”)

四、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1、在“探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小金同学猜想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质量和物质的种类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同组的同学经过讨论,制订了两个方案:

方案一:让研究对象升高相同的温度,然后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

方案二:让研究对象吸收相同的热量,然后比较它们升高温度的高低。

(1)实验室准备了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两支温度计、烧杯、秒表、适量的水和食用油,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      
(2)两方案中水和食用油吸热多少是通过      来反映的。
(3)为了验证猜想,小金做了如下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用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进行加热,下表是他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可以知道:小金选择      (填“方案一”“方案二”)进行实验。

加热时间min

0

2

4

6

水的温度℃

20

24

28

32

油的温度℃

20

28

36

44

2、为了探究不同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4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们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烧杯号

液体

质量(克)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分)

1

300

20

30

12

2

150

20

30

6

3

煤油

300

20

30

6

4

煤油

300

20

25

3

(1)水和食用油吸热多少是通过      来反映的。
(2)分析比较      (填烧杯号)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
(3)分析上表,综合可得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      有关。
3、为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小柯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1)此实验中,用      表示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2)由实验组        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物质

实验组别

质量/g

升高 5℃的加热时间/s

升高 10℃的加热时间/s

砂石

1

50

5

10

2

100

10

20

3

50

8

16

4

100

16

32

(3)等质量的水和砂石,加热相同的时间,砂石的温度升高比水快得多,请解释原因      
4、在探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小金同学猜想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质量和物质的种类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同组的同学经过讨论,制订了两个方案:

方案一:让研究对象升高相同的温度,然后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

方案二:让研究对象吸收相同的热量,然后比较它们升高温度的高低。

(1)实验室准备了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两支温度计、烧杯、秒表、适量的水和食用油,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      
(2)两方案中水和食用油吸热多少是通过      来反映的;
(3)为了验证猜想,小金做了如下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用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进行加热,下表是他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可以知道:小金选择      (填方案一或方案二)进行实验。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水的温度/℃ 20 22 24 26 28 30 32
油的温度/℃ 20 24 28 32 36 40 44

五、综合说理题(共1小题)

1、根据气象资料显示,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多东南风,而冬季多西北风。试用你学过的知识加以解释。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上7.2 比热容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