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 培优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7小题)

1、两个物体分别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它们同时浸没到水中,发现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的减小值相同.由此可以判断(  )

A . 两物体受的浮力一定相同 B . 两个物体一定是等重的 C . 浸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是相同的 D . 两个物体一定处在液体中相同深度
2、一物块轻轻放入盛满煤油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160g煤油溢出;将其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180g水溢出,已知煤油的密度是 0.8×103kg/m3 ,则物块在水中静止时的状态及物块的密度分别是(   )


A . 下沉, 1.1×103kg/m3 B . 漂浮, 0.85×103kg/m3 C . 悬浮, 1.0×103kg/m3 D . 0.9×103kg/m3 漂浮,
3、

甲.乙两物体的密度相同,甲的体积是乙的2倍.将它们叠放在水槽里的水中,水面恰好与甲的上表面相平,如图所示.现将乙物体取下,当甲物体静止时,甲物体将(   )


A . 沉在水槽的底部 B . 悬浮在原位置 C . 漂浮,水下部分高度与甲的高度之比为1:2 D . 漂浮,露出水面部分的体积与甲的体积之比为1:3
4、用刻度尺、塑料碗、大烧杯(底面积为S)等器材测量金属球的体积和质量,他先在烧杯内放入适量水,再将塑料碗轻轻放入水中,如图甲所示,测出此时烧杯内水的深度为h1;将金属球放在塑料碗中,放入球后的状态如图乙所示,测出此时烧杯内水的深度为h2;将塑料碗中的金属球轻放入烧杯中,如图丙所示,测出此时烧杯内水的深度为h3。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金属球的体积是(h3一h2)S     B . 丙中金属球受到水的浮力是ρg (h2一hl)S C . 金属球的质量是ρ(h2一h1)S   D . 金属球的密度是ρ(h3一hl)/ (h2一h1)
5、如图,A、B体积相同,B、C质量相等,将它们放入水中静止时A漂浮、B悬浮、C沉底。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A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A所受的重力 B . B下表面所受的压力一定大于A下表面所受的压力 C . C所受的浮力一定小于B所受的浮力 D . C所受的浮力一定小于A所受的浮力
6、4 个边长均为 L 的相同的立方体木块,用胶水(胶水质量不计)粘在一起放入水中,露 出水面的高度为 L/2,如图所示。当胶水溶于水后,木块散开,这时( )

A . a、b 露出水面高度为 L/2,c、d 为零 B . a、b 露出水面高度为 L/2,c、d 沉入水底 C . a、b、c、d 露出水面高度都是 L/2 D . a、b、c、d 露出水面高度都是 L/4
7、甲、乙两同学在室温下各取100克某溶液分别做制晶体实验,甲将溶液蒸发掉20克水后冷却至室温得晶体2.4克(晶体不含结晶水),乙将溶液蒸发掉30克水后冷却至室温,得晶体4.8克。若两人实验结果都正确,则原100克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 . 1.1% B . 17.4% C . 22.2% D . 36.1%
8、如图所示,在一块浮在水面的长方体木块上放一质量为272克的铁块甲,木块恰好浸没在水中。拿掉铁块甲,用细线把铁块乙系在木块下面,木块也恰好浸没在水中,则铁块乙的质量为(ρ=7.9克/厘米3 , ρ=1.0克/厘米3)( )

A . 312克 B . 237克 C . 318克 D . 326克
9、有一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液甲,在一定温度下经历如下变化(  )

A . 该温度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30g B . 溶液丙再蒸发10g水,析出晶体质量一定大于3g C . 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 . 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10、已知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S、S)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0℃时,2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5克甲;3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那么,在20℃时进行比较,正确的是( )
A . S=S乙        B . S>S乙      C . S<S乙      D . 无法确定
11、2020年8月18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首艘插桩式抢险打捞工程船”华祥龙”号抢险打捞工程船正式入列。如图所示,该船在打捞过程中,船体受到的浮力变化情况与下列哪一选项最接近( )

A .   B . C . D .
12、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t1℃时,相同质量的甲、丙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相同 B . 若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C . 将100g甲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可析岀10g甲物质 D . 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
13、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实验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可以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 . 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B . 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 C . 在③→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 D . 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
14、如图所示,自制密度计由轻质密闭细管和配重M组成,P、Q为自制密度计上的两根刻度线,其中一根与其静止于酒精中时的液面重合,另一根与其静止于水中时的液面重合;现自制密度计静止于X液体中,其液面位置到P、Q的距离相等。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P与自制密度计静止于酒精时的液面重合 B . 该密度计静止于水中和酒精中时所受的浮力相等 C . X液体的密度等于水和酒精密度的平均值 D . 用直径更大的轻质细管可使PQ间距变大,提高精度
15、碳酸饮料(汽水)类产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充入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当一瓶喝剩下的汽水瓶壁上还附有许多气泡,震荡一下,一 些气泡就会离开瓶壁,上浮,最后露出水面消失。下列说法中科学道理正确的是( )
A . 打开瓶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是由于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少引起的 B . 震荡前该饮料是二氧化碳的不饱和溶液 C . 剩余溶液中附着在瓶壁上的气泡一定受到浮力作用,且气泡受到的浮力等于气泡受到的重力,所以气泡没有上浮。 D . 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气泡逐渐变大,所受浮力也逐渐变大
16、水平桌面上放有甲、乙两个装有不同液体的相同容器,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实心物体分别缓慢放入两容器中,物体静止时如图所示且液面恰好相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比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小 B . 物体静止时,两个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一样大甲 C . 物体静止时,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比乙对桌面的压力大 D . 物体在甲容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比在乙中受到的浮力小
17、熟石灰在80℃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20℃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y,常压下取80℃时熟石灰饱和溶液a g,蒸发掉w g水,趁热滤去析出的固体,再恢复到20℃,滤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z,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 y=z B . z>x>y C . y>x>z D . x=z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如图是对某固体物质的溶液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恒温蒸发操作的实验记录,请回答:
(1)乙中的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该固体物质在当时温度下的溶解度为      
(3)甲、乙、丙、丁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上       。
(4)给丁中的溶液升高温度时,固体逐渐消失,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
2、溶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溶液的配制是日常生活和化学实验中的常见操作。下表是硫酸溶液和氨水的密度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

12

16

24

28

硫酸溶液的密度(g/mL)

1.02

1.08

1.11

1.17

1.20

氨水的密度(g/mL)

0.98

0.95

0.94

0.91

0.90

请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随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硫酸溶液的密度逐渐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氨水的密度逐渐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取12%的硫酸溶液100g配制成6%的溶液,向100g12%的硫酸溶液中加水的质量应      100 g(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向100g 24%的氨水中加入100g水,摇匀,溶液体积是       mL。(保留到0.1)。
3、20℃时,取相同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置于三个烧杯中,再分别向其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相应固体溶质,将温度升高到40℃,固体的溶解情况如图1所示。图2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仔细阅读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b>a>c时的温度为t℃,则t的取值范围是      
(2)烧杯甲里是      物质的溶液。
(3)各种状态下,各烧杯(甲、乙、丙)里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一定正确的是__________。 (3)
A . 甲(状态2)>甲(状态1) B . 乙(状态1)>甲(状态3) C . 甲(状态1)<乙(状态2) D . 乙(状态1)>丙(状态3)
4、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下列数字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③      

(2)图中       (填序号)环节构成的水循环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地得到补充。
(3)不同的水循环中都包括的环节是( ) (3)
A . 地表径流 B . 蒸发和降水 C . 地下径流 D . 下渗和蒸腾
5、请根据下图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在      ℃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在t2℃时向盛有50ga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3)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最好采用      的方法提纯。(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4)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所含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5)
A . 将a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B . 将t1℃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其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小 C . 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溶液浓度都不变,温度升高a、b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不变,C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减小
6、小明用装有适量水的薄壁小试管、螺母和细线制成一个测量小石块密度的装置。将此装置放入水中静止时,试管露出水面的高度h1为5cm,如图甲所示;在试管中轻轻放入小石块,此装置在水中静止时,试管露出水面的高度h2为2cm,如图乙所示。已知小石块放入试管前后,试管中的液面差h3为2cm。则:

(1)小试管所受浮力的方向为      
(2)石块的密度为       kg/m3

三、解答题(共3小题)

1、如图甲所示,是小科家的“懒人花盆”。它的外面是一个储水盆,里面是一个栽培盆,栽培盆中有一圆柱体浮子能在光滑的管中自由上下运动,浮子的顶端可显示水位高低,栽培盆底的陶粒通过渗透与蒸发的原理起到吸水和透气的作用,从而为土壤提供水分。“懒人花盆”的原理可简化成图乙,已知:浮子重为0.02N,横截面积为0.5cm2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植物细胞吸水或失水原理分析,若储水盆内所用营养液浓度过高,会导致植物细胞      
(2)浮子在水中漂浮时,浸入水中的深度是多少?
(3)当储水盆内盛有密度比水大的营养液时,营养液对漂浮的浮子底面的压强为多大?(g取10N/kg)
2、一个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木块,细线的一端跟木块底部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如图甲所示(容器高比细线与木块边长之和大得多),现向容器中慢慢加水,如图乙所示。用F表示木块受到的浮力,用h表示容器中水的深度。则图丙可以正确描述F随深度h变化的关系图像。(g取10N/kg)

(1)请分别画出F=4N时,F=10N时,木块在容器中的状态示意图。
(2)木块的密度为多少?
(3)求细线的长度为多少?
3、下表为硫酸的密度与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

密度(g/mL)

1.01

1.07

1.14

1.22

1.30

1.40

1.50

1.61

1.73

1.81

1.84

质量分数(%)

1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8

现有一物块A,其体积为300cm3 , 密度为1.30g/cm3。一只容器中盛有某硫酸溶液1千克,将物块A放入该溶液中静止后如图所示,此时物块A有2/15的体积露出溶液面。

(1)求物块A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大小?
(2)求这种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3)要使物块A全部浸入溶液中,至少需要往容器中加水多少千克?(容器足够大,加水后溶液不溢出,g取10N/Kg)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同一物体分别逐渐浸入到水和酒精中,为了便于操作和准确收集数据,用升降台调节溢水杯的高度来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他们观察并记录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及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液体种类

实验序号

物体重力G 物(N)

弹簧测力计示数 F(N)

物体受到的浮力 F 浮(N)

排开液体体积 V 排(cm3)

水(ρ=1.0g/cm3

1

2

1.5

50

2

1.0

1.0

100

3

0.5

1.5

150

酒精(ρ酒精=0.8g/cm3

4

2

1.6

0.4

50

5

1.2

0.8

100

6

0.8

1.2

150

(1)分析表中数据,实验所用物体的重力为      N,第一次试验中物体所受到的浮力 F 浮=      N。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2 和 3(或 4、5 和 6)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液体的种类相同时,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可初步得出结论:当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㛑越大。
(3)通过比较每次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它所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还可以验证      原理。
(4)本实验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选用了不同液体并进行了多次实验, 其目的是    (填字母)。 (4)
A . 寻找普遍规律 B . 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5)实验中小明观察到将同一个物体浸没在密度越大的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      。于是他灵机一动,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重为 1.5N 的物体,如甲图所示;他把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0.5N,他就在 0.5N 处标上 1.0g/cm3 的字样;当他把物体浸没在酒精中时,如图丙所示,应该在弹簧测力计刻度盘上的      N 处标上 0.8g/cm3 字样,聪明的他就将如甲图所示装置改装成了一个能测量密度的密度秤。
2、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50克20%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一:下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a.实验操作有错误的步骤是      

b.步骤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实验二:用粗盐提纯后得到的精盐配制了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填字母序号)。

(2)
A . 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B . 称量时只在天平左盘垫上滤纸 C . 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 . 称量时使用了生锈的砝码 E . 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3)实验三:在溶液配制过程中,若要用量筒量取40毫升的水,当液面接近刻度线时,要改用胶头滴管,在用滴管滴加水的过程中,眼睛视线应同时按      图进行观察。

实验四:操作⑤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      (填序号)。

3、学习浮力知识后,小华想制作一个密度计,他制作步骤如下:

a、取一根饮料吸管,将铁丝从吸管的下端塞入作为配重,并用石蜡将吸管的下端封起来。

b、将其漂浮在水中,在吸管上标出水面的位置,测出该位置到吸管下端的距离,即吸管浸入水中的深度H,如图所示。

c、推导:设吸管横截面积为S,在水中漂浮,故浮力与重力二力平衡,所以G=ρgSH;若漂浮在其它液体中,则浸入的深度h会因液体密度的改变而改变,但浮力仍与重力平衡,即G=ρgSh。

(1)小华制作密度计的原理是利用了物体漂浮在液面时,浮力      重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步骤a中,将一些铁丝从吸管的下端塞入作为配重是为了降低吸管的重心,从而让它能够竖直的漂浮在液面上。
(2)通过对步骤c的分析,请推导出漂浮在ρ液体中时,浸入深度h=      (用ρ、ρ、H表达).
(3)若吸管漂浮在水中时H=7.2cm,漂浮在某液体中时h=9cm,则液体密度为      kg/m3
(4)制作完毕后,小黄发现两个相邻密度值刻度线之间的距离较小,请提出一个方法,使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增大一些,进而使测量结果更精确。方法是      

五、综合说理题(共1小题)

1、小明在拓展课上做了一个"大米跳舞"的实验∶ 将雪碧倒入杯中,再放入几粒大米,大米很快沉到杯底,但一会儿后就向上"弹",露出液面后,又沉入杯底,接着又上浮,如此反复,最终,大米沉到杯的底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小明搜集到以下资料∶

资料一∶ 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小于饮料的密度。

资料二∶从液体中逸出的气体,会在该液体中形成气泡。且气泡容易吸附在固体表面。资料三∶气压越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碳酸饮料在生产时,一般采取加压的方法,使大量二氧化碳溶于液体中。

结合上述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大米跳舞"的实验现象作出解释。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 培优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