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上第四章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基础巩固)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下列各组消化液中,每组均由每种消化液2m1混合而成,哪组能将蛋糕完全消化,且对蛋糕的消化最强( )
A . 胃液、胰液、肠液 B . 胰液、肠液、胆汁 C . 唾液、胃液、肠液 D . 胃液、肠液、胆汁
2、小肠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都是由小肠吸收的 B .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C . 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除胆汁外,都含有消化酶 D . 小肠绒毛壁和其内的毛细血管都很薄,都由一层细胞构成
3、如图为人体部分消化器官的示意图,若甲处阻塞,则最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

A . 小肠消化脂肪的功能下降 B . 胃液无法分解蛋白质 C . 小肠消化淀粉的功能下降 D . 胰腺无法分泌胰液
4、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
A . 唾液 B . 胆汁 C . 胃液 D . 胰液
5、烹制牛排时,为了使牛排吃起来更加软嫩可口,通常会在烹饪前加少量嫩肉粉。 嫩肉粉中含有一种酶, 它可以分解(  )
A . 脂肪 B . 维生素 C . 纤维素 D . 蛋白质
6、不需要被消化就能直接被人体吸收的有( )
A . 淀粉、蛋白质、脂肪 B . 淀粉、水、矿物质 C . 水、矿物质、维生素 D . 矿物质、蛋白质、淀粉
7、消化系统消化和吸收食物的过程中,不直接接触食物的是( )
A . B . 食道 C . D . 肝脏
8、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是( )
A . 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B . 肝脏、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 C . 肠液、胰液、唾液、胆汁 D . 消化道和消化腺
9、下列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 )
A . 胆汁 B . 胃液 C . 肠液 D . 唾液
10、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代谢终产物的是( )
A . 尿素 B . 食物残渣 C . 二氧化碳 D . 尿酸
11、下列营养物质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的是( )
A . 无机盐 B . 维生素 C . D . 蛋白质
12、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大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温度是影响酶活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如表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编号

唾液(滴)

环境温度(℃)

时间(min)

2%淀粉(滴)

碘液(滴)

实验现象

1

5

37

15

5

1

无色

2

5

60

15

5

1

浅蓝色

3

5

0

15

5

1

蓝色

如图能恰当表示实验现象与温度之间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13、下列各项中,属于人体消化器官的是( )。
A . B . C . D . 心脏
14、医生对胃部疾病的检查常用内窥镜。内窥镜经口腔或鼻腔插入胃中,是因为口腔或鼻腔都与身体的某一器官直接相连 ,这一器官是( ) 。
A . 小肠 B . 食道 C . D . 气管
15、葱包烩儿是杭州特色传统小吃,做法是将油条和小葱裹在面皮里,压烤或油炸至金黄,配上甜面酱和辣装,香脆可口,广受欢迎,关于葱包烩儿各营养成分被人体吸收利用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甜面酱中的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都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 B . 胆汁中的消化酶促进油条中脂肪分解 C . 小葱中含有的粗纤维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D . 面皮中的淀粉经过消化吸收,最终在细胞内氧化分解为葡萄糖
16、关于人体消化系统的功能叙述错误的是(   )
A . 将食物中的大分于物质分解成能被机体利用的小分子物质 B . 将小分子物质吸收到血液中 C . 将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含氮度物等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D . 将消化后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
17、小肠是人体最重要的吸收器官。下列小肠的形态结构与它的吸收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
A . 肠内有丰富的绒毛 B . 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一段 C . 肠壁上有丰富的肠腺 D . 小肠绒毛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
18、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模拟淀粉的消化过程,“剪刀1”“剪刀2”分别代表两种消化酶,其中“剪刀1”出现在消化道的(   )

A . 口腔、胃 B . 口腔、小肠 C . 胃、小肠 D . 小肠、大肠
19、如图是人类消化系统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是(    )

A . B . C . D .
20、某人因经常不吃早餐,导致胆汁不能正常排放,并因此产生胆结石而致胆管堵塞。胆管堵塞后会直接影响消化的营养素是(   )
A . 淀粉 B . 蛋白质 C . 纤维素 D . 脂肪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

如图模拟淀粉在消化道中的消化过程,图中“剪刀”模拟消化液中的       图中B代表的物质是       .

2、家庭厨房就是一个科学小世界,其中包含着许多科学知识。

(1)大米、小麦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      

(2)味精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其鲜味与溶液的酸碱度有关,当pH为6~7时鲜味最强,鲜味还与温度有关,当烧菜时温度长时间在120℃以上,不仅鲜味消失,而且会生成焦谷氨酸钠。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2)
A . 在碱性较强的条件下使用味精鲜味最强 B . 谷氨酸钠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焦谷氨酸钠是物理变化 C . 起锅时加入味精比菜刚入锅时加入味精的鲜味更强
3、将下列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补充完整:

1           2          3         

4、下图是人体消化系统模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咀嚼馒头时会感到有甜味,是因为[1]      分泌的唾液在口腔内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的缘故。
(2)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主要在[7]      进行,被吸收的营养成分随血液循环运往全身。
5、根据如图,回答有关问题。

在这2支试管中各加入淀粉糊2mL,再向A试管中加2mL清水,向B试管中加2mL唾液,再向2支试管中滴入1滴碘液:本实验的目的是      。在本实验中      是实验组,      是对照组。两组加的清水或唾液都是2mL,这是因为要遵循      原则。A组的现象是      ,B组的现象是      。本实验还应注意的问题:将两试管混合物充分振荡后放入      ℃的温水中,这是因为      

6、人体小肠长度有5-6米,但表面积却达200平方米,这是因为小肠在结构上具有皱襞和      ,增加了小肠内的表面积;蛋白质在小肠内最终被消化为      ,并通过小肠管壁进入到血液中的生理过程称为      
7、如图为人体的消化系统的组成,请将各部位的名称填写在序号后。

_x0000_i1025      

8、人体的消化系统由            组成,前者是食物的通道,主要功能是对食物进行            ,后者的主要功能是      ,参与食物的消化。
9、消化道从上到下依次为口腔、                              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分布于消化道外的                  和分布于消化道上的            
10、小肠的内表面有许多皱襞,上面有许多微小的指状突起,叫做      ,这使得小肠内表面积增加了约      倍,从而使小肠大幅度地增加了      的面积。小肠绒毛只由一层      构成,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      和淋巴管,有利于营养物质的            

三、解答题(共1小题)

1、据报道,纺织厂下岗工人张某被有关媒体“包装”后,迅速蹿红,一跃成为“营养大师”,由他们策划出版的书籍《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销量迅速突破400万册,该书鼓吹人们通过吃绿豆等进行“食疗”。当时,因喝绿豆汤过量导致腹泻的病人有所增加,卫生部称张某的“营养专家”身份系造假。

(1)绿豆汤中的主要供能物质是        ;

(2)当绿豆被食用进入消化道后,绿豆中的成分被消化的主要部位在       

四、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1、生物体内的许多化学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因此研究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是探究酶的特性的实验步骤:

步骤

操作

试管

1

注入1%的淀粉溶液

2毫升

2毫升

2

注入新鲜稀释的唾液

2毫升

2毫升

3

在设定温度下保温5分钟

37℃

60℃

4

滴加碘液

1滴

1滴

(1)本实验研究的是      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活性的影响。
(2)实验时有同学把2、3步骤换一下,发现甲、乙现象对比更明显,原因是      
2、猪笼草是如何将“捕食”到的小昆虫消化的呢?小科摘取猪笼草的一个笼子,并将其切开后,发现笼的内壁会分泌一种透明的液体,如图所示。小科想:这种液体是否像人体内的消化液一样消化昆虫呢?于是,他设计并进行了实验:

①取甲、乙两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加入1cm3瘦肉块,向甲试管中注入2mL新鲜的猪笼草内壁分泌物,乙试管中注入2mL清水,充分振荡两支试管。

②将甲、乙两试管放入35℃的温水中进行水浴加热1小时。

③观察发现甲试管中瘦肉块明显变小,乙试管中瘦肉块无明显变化。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设置乙试管的目的是      
(2)猪笼草分泌的这种液体中可能含有      酶。
(3)若要验证溶液酸碱性对该分泌物活性的影响,应该如何设计实验,请阐述实验设计方案      
3、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试管编号

1

2

3

馒头碎屑或块

碎屑适量

碎屑适量

馒头块适量

唾液有无

2mL唾液

A

2mL唾液

是否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保温

37℃水浴保温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      ,与1号试管起      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      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      
(4)有的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支试管外,还要设置第四支试管,放入馒头块与清水不搅拌,其他处理均相同”。你认为第四个试管的设置      (填“有”或“无”)必要。
4、为了探究某种淀粉酶催化分解淀粉的最适温度,小明进行了如图实验设计和操作,请分析回答:

【实验设计】

步骤1:取10支试管,分为五组。每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某种淀粉酶溶液和2mL5%淀粉溶液。

步骤2:将每组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振荡。

步骤3:将装有混合溶液的五支试管(编号1、2、3、4、5)分别置于15℃、25℃、35℃、45℃、55℃的水中水浴。反应过程中,每隔1分钟从各支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物,滴在点滴板上,加1滴碘液显色。

此实验设计存在一个明显的不足,在进行步骤2之前,应      

【实验操作】

纠正该实验错误步骤后,进行操作。一段时间后,当第3组试管中的反应物与碘液混合开始呈棕黄色时,各组实验现象如表(“+”表示蓝色程度):

组别

1

2

3

4

5

处理温度/℃

15

25

35

45

55

实验现象

++

+

棕黄色

+

++

【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该淀粉酶的适宜温度在      之间。

【拓展探究】为进一步确定最适温度,需要      (简述后续实验操作)。

5、猪笼草是如何将“捕食”到的小昆虫消化的呢?小黄摘取猪笼草的一个笼子,并将其切开后,发现笼的内壁会分泌一种透明的液体,如图所示。小黄想:这种液体是否像人体内的消化液一样呢?于是,他设计并进行了实验:

①取甲、乙两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加入1cm3瘦肉块,向甲试管中注入2mL新鲜的猪笼草内壁分泌物,乙试管中注入2mL清水,充分振荡两支试管。

②将甲、乙两试管放入37℃的温水中进行水浴加热1小时。

③观察发现甲试管中瘦肉块明显变小,乙试管中瘦肉块无明显变化。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猪笼草分泌的这种液体中可能含有      酶。
(2)若要验证溶液酸碱性对该分泌物活性的影响,应该如何设计实验,请阐述实验设计方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四章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基础巩固)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