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二中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30小题)
1、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 )
A . 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
B . 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
C . 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D . 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
2、下列群落演替中,属于原生演替(初生演替)的是( )
A . 从过量砍伐的森林开始的演替
B . 从火山岩(裸岩)开始的演替
C . 从弃耕荒废的农田开始的演替
D . 从火灾过后的草原开始的演替
3、给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番茄.这个现象说明( )
A . 果实发育与受精作用有关
B . 果实发育与种子形成有关
C . 生长素抑制了种子生长
D . 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
4、树林里多数鸟类在树冠筑巢、栖息,啄木鸟生活在树干层,环颈雉则在灌木层和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 )
A . 群落的物种组成
B . 群落的种间关系
C . 群落的垂直结构
D . 群落的水平结构
5、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 )
A . 基因突变
B . 基因自由组合
C . 染色体交叉互换
D . 染色体结构变异
6、人体能分泌生长激素的部位是( )
A . 垂体
B . 胰岛
C . 性腺
D . 下丘脑
7、通过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是( )
A . 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B . 食物链和食物网
C .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D . 消费者和分解者
8、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发生在( )
A .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
B . 不同的生物群落之间
C . 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
D . 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9、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强弱取决于( )
A . 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
B . 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C .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水平
D . 生产者和分解者的数量及种类
10、下列不属于哺乳动物下丘脑功能的是( )
A . 参与体温调节
B . 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
C . 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D . 对昼夜节律有调节作用
11、用杂合子种子尽快获得显性纯合体植株的方法是( )
A . 种植→F2→选不分离者→纯合体
B . 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
C . 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
D . 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体
12、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A . 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 . 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 . 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 . 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13、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
B . 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C . 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不一定有基因频率的改变
D . 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14、下列能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是( )
A . 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
B . 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 . 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将其天敌引入我国
D . 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殖,并进行部分野外回归实验
15、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 )
A . 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B . 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C . 体液大量损失
D . 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
16、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运动时,人的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B . 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导致疾病发生
C .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D . 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17、用灭活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小鼠体内可能( )
A . 产生过敏反应
B . 短期内再次受到该病毒感染后不会产生更多的抗体
C . 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效应B细胞(浆细胞)
D . 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该病毒结合
18、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 . 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
C . 对物种间差异的研究关键是能否交配产生后代
D . 生物进化的方向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方向
19、下列应用不涉及基因工程技术的是( )
A . 培育能产生乙肝疫苗的酵母菌
B . 培育能生产人类激素的绵羊
C . 培育高产、优质的“太空椒”
D . 培育分解石油的“超级细菌”
20、如图所示过程中基因操作的工具是( )
A . 限制酶
B . 连接酶
C . 转录酶
D . 运载体
21、如图为燕麦胚芽鞘在单侧光照下向光弯曲生长示意图,胚芽鞘向光弯曲的原因是( )
A . 生长素往背光侧转移,促进背光侧细胞的伸长
B . 生长素在向光侧积累,抑制向光侧细胞的伸长
C . 乙烯往背光侧转移,促进背光侧细胞的伸长
D . 乙烯在向光侧积累,抑制向光侧细胞的伸长
22、人体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组成是( )
A . 淋巴
B . 淋巴和组织液
C . 血浆和组织液
D . 血浆和淋巴
23、二次免疫中能直接产生大量抗体的细胞是( )
A . 吞噬细胞
B . 记忆细胞
C . 效应T细胞
D . 浆细胞
24、自然界中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曲线.下列有关“S”型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S”型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 . 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C . “S”型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和时间无关
D . 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25、如图是对甲状腺激素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结构甲和乙分别表示垂体和下丘脑
B . 物质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 . 结构乙的活动只受结构甲分泌的激素调节
D . 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抑制物质a、b的分泌
26、公鸡具有健壮体格,发达鸡冠,艳丽尾羽,高亢啼鸣,激发这些性状的激素是( )
A . 甲状腺激素
B . 雌激素
C . 雄激素
D . 生长激素
27、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阶段是( )
A . 地衣阶段
B . 苔藓阶段
C . 草本植物阶段
D . 森林阶段
28、人进入寒冷环境时,身体不会发生的变化是( )
A . 皮肤血管收缩
B . 皮肤的血流量增加
C . 汗腺分泌活动减弱
D . 代谢活动增强
29、关于记忆细胞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只由部分B细胞形成
B . 只由部分T细胞形成
C . B细胞和T细胞都不能形成
D . B细胞和T细胞都能形成
30、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一组是( )
A . 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接种卡介苗
B . 种牛痘预防天花与皮肤的屏障作用
C . 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与服用小儿麻痹预防糖丸
D . 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和注射百日咳针后不再患百日咳
二、非选择题 (共4小题)
1、假设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培育出优良品种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图所示.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由品种AABB、aabb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 , 其原理是此过程中会出现 . 应用此育种方式一般从 才能开始选育AAbb个体.
(2)过程⑤常采用 技术得到Ab个体.与过程“①②③”的育种方法相比,过程⑤⑥的优势是 .
(3)过程⑦的育种方式是 .
2、看图,回答问题:
(1)如图1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由 固定的太阳能,图中A代表 .
(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 %.
(3)草鱼以水草为食,白鲢以绿藻和水草为食,草鱼与白鲢的种间关系是 ;调查鱼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用 法.
(4)由于食性不同,鱼塘中鱼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称为 .
(5)该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 三个方面的功能.
(6)如图2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
3、如图为某同学“饥寒交迫”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A~D为器官或细胞,①~④为激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 兴奋在传入神经上以 形式传导.
(2)产生冷觉的A是 , 其通过控制运动来调节体温的基本过程是 .
(3)当激素③以B为靶细胞时,体现了激素的 调节,③对B的作用效应有 、 .
(4)激素④的主要靶器官(细胞)是 .
(5)寒冷环境比炎热环境更容易精力集中,兴奋性更高的主要原因是 . 相同饮水量的情况下,冬天的尿液比夏天多的主要原因是 .
4、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B处于静息状态时,若规定细胞膜外表面为零电位,则细胞膜内表面的电位是 (正、负或零)电位.
(2)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结构是 (填图中序号).
(3)乙图是甲图①的一段,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当产生的兴奋传到a点时,a、b之间的电流方向是 ;电流计c的指针会发生两次 (填“相同”或“相反”)方向的偏转.
(4)德国科学家Mellor的学生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如图丙),从而测量出坐骨神经的冲动传导速度.
①从神经元的结构角度来看,坐骨神经属于神经元的 部分.
②刺激1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3×10﹣3秒,刺激2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2×10﹣3秒,刺激点离肌肉中心的距离分别为13cm和10cm.坐骨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是 米/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