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下3.1 空气与氧气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6小题)

1、为了更好地理解燃烧红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可以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图1实验装置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变化,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X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变化 B . Y曲线表示的是氧气的浓度变化 C . CD段对应的变化进程是红磷燃烧 D . DE段对应的变化进程是水倒吸进广口瓶
2、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及相关用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氧气易溶于水,使得鱼能在水中生存

②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粮食和食品仓库的保护气

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火箭的高能燃料

④由于稀有气体有惰性,所以常用作保护气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 D . ②④
3、下列能区分空气和氧气的方法是( )
A . 闻气味 B . 观察颜色 C . 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D .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4、医生给病人输氧气时用到类似如图所示的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使用该装置可观测是否有氧气输出 B . 使用该装置可观测氧气输出的速度 C . 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D . 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
5、如图是小徐用手掌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的表示方法,手指上的物质能与手掌心的氧气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B . 煤脱硫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硫的生成 C . 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 . 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可与所有的物质反应
6、如图是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氧气含量越多硫燃烧越剧烈 B .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 . 瓶底的水可以吸收生成的有害气体 D . 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不同
7、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有关烟花爆竹成分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
A . 鞭炮爆炸后,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明鞭炮中可能含有硫粉 B . 燃放烟花时,产生大量白烟,说明烟花中可能含有磷粉 C . 鞭炮的火药呈黑色,说明鞭炮中可能含有炭粉 D . 燃放烟花时,发出淡蓝色火焰,说明烟花中可能含有铁粉
8、利用下列原理制取氧气,具有反应快、操作简便、耗能少、无污染等优点的是( )
A .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B .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C . 过氧化氢 水+氧气 D . 分离液态空气
9、如图所示,①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气密性良好),其中的燃烧匙可以上下移动。②和③为氧气的收集装置。小金欲制取一瓶氧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在①中,将MnO2浸人H2O2溶液,MnO2可分解产生氧气 B . 若用装置②收集氧气,需等到导管口气泡均匀并连续冒出时才可收集 C . 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进行验满 D . 将装置①分别与装置②或③连接,均能达到实验目的
10、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①固定装置;②装入药品;③加热;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用排水法收集;⑥熄灭酒精灯;⑦导管移出水槽。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 ②③①④⑤⑥⑦ C . ④②①③⑤⑦⑥ D . ④①②⑤③⑦⑥
11、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和氯酸钾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下列有关这三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它们都含有三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B . 它们制取氧气的反应有两个需要加热,有一个在常温下进行 C . 它们制取氧气时均需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D . 它们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相同
12、有关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质量变小②质量不变 ③化学性质改变④化学性质保持不变⑤能加快反应速率⑥若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忘记添加二氧化锰,会使氧气的生成量减少⑦二氧化锰可以作为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A . ①③ B . ②④⑤ C . ②④ D . ④⑥⑦
13、下列依次是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制备、收集、验满、性质实验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 制备 B . 收集 C . 验满 D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14、下列反应中既不属于分解反应,也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 氧化汞 汞+氧气 B . 石蜡+氧气 水+二氧化碳 C . 碳+氧气 二氧化碳 D .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15、15%的双氧水在 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会剧烈反应产生O2。实验室欲利用15%的双氧水制取O2 , 则下列装置中,仪器选择和药品放置最合理的是( )
A . B . C . D .
16、如图所示,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入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 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B . 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 . 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D . 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价类图”是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的图像,它能将散乱的科学知识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对科学问题的理解和整体认知。如图是含氯元素的物质的价类图,其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请回答:

(1)A和氢氧化钾反应得到D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物质B的化学式为      
(3)E在一定条件下得到D,则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2、水和空气都是人类重要的资源。
(1)人类一刻也离不开空气,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如何验证我们这个空间确实有空气的存在?      ;要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设计实验原理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出两条即可)。
(2)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2)
A . 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约为4:1 B . 氧气能供给呼吸,因此可用于医疗急救 C .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霓虹灯 D . 超市售卖的香肠采用真空包装的主要目的是隔绝氮气
3、氧气的物理性质
(1)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      色、      味、      溶解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2)在压强为1.01×105帕的条件下,氧气在-183℃时会液化成      色的液体;在-218℃时会凝固成雪花状的      色固体。
4、氧气的化学性质
(1)与硫反应:其文字表达式是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      的火焰,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产生的火焰,生成一种具有            体。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时现象不同,可能跟      有关。
(2)与铁反应:其文字表达式是      ,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      ,生成一种            体。做实验前,在瓶底铺一层细沙或装少量水的目的是      
5、如图所示,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人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木条复燃,且木条在甲中燃烧比在乙中剧烈。

(1)上述现象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

      

      

(2)检验一瓶气体是不是氧气的方法是      
6、氧气是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物质。
(1)氧气有很多用途。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填字母,多选)。 (1)
A . 医疗急救 B . 食品防腐 C . 航天火箭 D . 霓虹灯
(2)如图所示,“氧气”要穿过迷宫,从进口顺利地走到出口,途中遇到不反应的物质才能通过(反应条件省略)。

①“箭头”画出了“氧气”应行走的路线“氧气”不能从甲处通过,你认为甲处放的物质可能是      (填字母)。

A.硫

B.水

C.氦气

②氧气在走迷宫过程中,碰到了三种阻止它前进的物质,请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7、实验室制取氧气

装置

反应原理

收集方法

(1)        收集(因氧气      溶于水)

(2)        收集(因氧气密度比空气        )

验满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若木条复燃,说明已收集满

8、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中能      ,而本身的            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      
9、工业上制取氧气用      ,这是      变化,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      不同,从而把氧气分离出来。
10、由      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叫      反应,其特征是“一变多”;由      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      反应,其特征是“多变一”。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1、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将数显设备、气体压强传感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量装置按图所示连接。装置气密性良好,调节右边敞口容器和集气瓶里的水面相平,此时集气瓶内气体的体积为V1。关闭活塞,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塞紧瓶塞,待火焰熄灭后,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观察到集气瓶中的水位上升。待集气瓶内的水面不再上升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2。然后向右边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水至两边水面再次相平,此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3。在点燃红磷至打开活塞这一过程中,观察到数显设备显示集气瓶内的气体压强先上升后下降,再趋于稳定。

(1)数显设备显示,开始一段时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上升,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氧气量减少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2)基于数显设备显示的气压变化,“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中的“一段时间”指的是火焰熄灭后到       所经历的时间。
(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减少的氧气体积为      (填“V1-V2"“V1-V3”或“V2-V3")。
2、某科学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出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2)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 70

300~ 550

约600

1 535

2 750

约1800

97.8

883

约1400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      (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      (填“有”或“没 有”)火焰产生。

(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      (提示:含碳可燃物在氧气浓度低时易产生一氧化碳等可燃性气体)。
3、如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是      ,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如果选用如图2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填“a”或“b”)端导入。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某化学小组同学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并选用B装置来制氧气。实验中,同学们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气流,大家提出从两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把发生装置由B改为C,其理由是      

二是将过氧化氢溶液加水稀释,溶液的稀释需要经过计算、量取、搅匀三个步骤。

如果把50g质量分数为20%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5%的过氧化氢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      g;在稀释过程中,除了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填序号)。

①量筒②药匙③试管 ④酒精灯⑤滴管⑥玻璃棒

4、如图甲所示为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来增强溶液的导电性,而氢氧化钠在此过程中不会变成其他物质。

(1)由图甲可知      (选填“a”或“b”)管中的气体是氢气。
(2)写出检验b管中气体的方法:      
(3)在图乙方框中将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补充完整。
(4)在电解过程中,氢氧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改进: 将数显设备、气体压强传感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量装置按下图连接。装置气密性良好, 调节右边敞口容器和集气瓶里的水面相平, 此时集气瓶内气体的体积为 V1。关闭活塞,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 立即塞紧瓶塞, 待火焰熄灭后, 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 观察到集气瓶中的水位上升。待集气瓶内的水面不再上升时, 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 V2 。 然后向右边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水至两边水面再次相 平,此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 V3 。在点燃红磷至打开活塞这一过程中,观察到数显设备显示集气瓶内的气体压强先上升后下降,再趋于稳定。

请回答:

(1)数显设备显示, 开始一段时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上升,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氧气量减少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2)基于数显设备显示的气压变化, “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中的“一段时间”指的是火焰熄灭 后到      所经历的时间。
(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减少的氧气体积为      (选填“V1﹣V2”、“V1﹣V3”或“V2﹣V3”)。

四、解答题(共4小题)

1、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间相互碰撞是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每次碰撞都能引起化学反应。如图表示 HI 分子之间的几种碰撞示意图,有些 HI 分子碰撞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 H2 和 I2  , 有些碰撞不会发生反应。 

(1)A、B、C三图中表示HI分子碰撞后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图      
(2)上述发生的反应属于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3)若要得到1个H2分子,至少需要      个HI分子碰撞。
2、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将数显设备、气体 压强传感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量装置按图所示连接。装置气密性良好,调节右边敞口容器和集气瓶里的水面相平,此时集气瓶内气体的体积为 V1。关闭活塞,点燃 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塞紧瓶塞,待火焰熄灭后,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观察到集气瓶中的水位上升。待集气瓶内的水面不再上升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 V2。然 后向右边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水至两边水面再次相平,此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3。在点燃红磷至打开活塞这一过程中,观察到数显设备显示集气瓶内的气体压强 先上升后下降,再趋于稳定。

(1)数显设备显示,开始一段时间集气瓶内气体 压强上升,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的气压变 化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 于”)氧气量减少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2)基于数显设备显示的气压变化,“过一段时 间打开活塞”中的“一段时间”指的是火焰 熄灭后到      所经历的时间。
(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减少的氧气体积为      (选填“V1-V2” “V1-V3”或“V2-V3”)。
3、某同学采用下图装置,用一些植物的器官来代替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分解H2O2制取氧气,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序号

H2O2溶液的质量/g

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植物的器官及质量

收集气体的体积/mL

收集气体的 时间/min

1

17

15%

大颗粒胡萝卜16g

80

18

2

17

15%

大颗粒马铃薯16g

80

10.5

3

17

15%

小颗粒马铃薯16g

80

4

请依据上述信息分析:

(1)每次实验结束后,理论上来说大颗粒胡萝卜的质量      小颗粒马铃薯的质量。(选填“<”、“>”、“=”)
(2)当量筒内的水达到80mL时,打开广口瓶的橡皮塞,立即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却发现木条不能复燃。请你解释木条不能复燃的原因是      
(3)计算:17g15%的H2O2溶液中的溶质完全分解,能制取氧气多少升?(氧气密度是1.43g/L,保留两位小数。)
4、某科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两个“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改进实验。

(1)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红磷点燃后迅速塞紧瓶塞,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数显设备显示,红磷刚开始燃烧时集气瓶内气体压强上升,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氧气量减少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2)“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的热是来源于铁粉的锈蚀反应(铁生锈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并放出热量)。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实验后水从量筒进入广口瓶(广口瓶容积为250 mL),量筒中液面降至60 mL处(铁粉锈蚀消耗的水忽略不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序号)。 (2)
A . 实验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 若测得空气中氧气含量偏低,可能是铁粉不足 C . 本次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6% D . 必须等温度计的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温度后,才能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

五、综合说理题(共4小题)

1、如图所示的制取氧气装置气密性良好,大试管中装有适量高锰酸钾粉末,用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加热一段时间后,能在集气瓶中收集到一瓶氧气。请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能收集到一瓶氧气的原因。

2、如图甲所示,杯中的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将熄灭;若将一张纸插人杯中,如图乙所示,则发现蜡烛将一直燃烧下 去。请解释其原因。

3、小明在锥形瓶中放入一些铁粉,在上面放一个剥壳熟鸡蛋(如图1),几天后发现鸡蛋被吞进瓶内,小明思考:瓶能吞蛋,能不能吐蛋呢?他进行了如图2实验,注射器中的试剂是H2O2溶液,结果鸡蛋真的吐了出来,小明查阅资料发现:很多金属氧化物都具有催化H2O2分解的能力。请结合化学反应、压强等科学知识解释“瓶吞鸡蛋”和“瓶吐鸡蛋”的原因。

4、如图甲是一个具有刻度和活塞可滑动的玻璃容器,其中有空气和足量的白磷,科学兴趣小组利用该装置进行白磷燃烧的探究实验,将白磷放置在细砂上,用激光点燃白磷,分别观测活塞的刻度变化(初始体积为V0)、用电子天平测反应容器的总质量(初始质量为m0)、用红外温度计测容器中气体的温度(初始温度为T0),将相关数据随时间的变化情绘制成图乙。查阅资料发现:气体压强受气体质量、温度和体积的影响。气体质量增加、气体温度升高、气体体积变小都会引起气体压强的增大,反之则使压强减少。实验过程中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变化情况为先变大后变小最后不变而且比V0要小。请结合实验过程解释体积变化的原因。(提示:可以结合气体质量、气体温度、气体压强、化学反应、功和力的相关知识进行说理)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八下3.1 空气与氧气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