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下4.4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关于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 B . 近亲结婚的后代一定会患遗传病 C . 患遗传病的孩子的父母一定也患有遗传病 D . 婴儿出生就有的病一定是遗传病
2、下列全为遗传病的一组是( )
A . 白化病、色盲、先天性愚型 B . 佝偻病、夜盲症、坏血病 C . 侏儒症、乙肝、先天性愚型 D . 色盲、甲肝和乙肝、佝偻病
3、人的有耳垂(E)和无耳垂(e)是一对相对性状,如图是对某家族中耳垂性状的遗传图解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

A . 父母均可产生两种类型的生殖细胞,基因组成都是E和e B . 父母双方的基因是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子代的 C . 有耳垂是显性性状,子代有耳垂的基因组成是EE或Ee;无耳垂是隐性性状,子代无耳垂的基因组成是ee D . 这对夫妇生一个无耳垂女孩的几率是25%
4、人的棕色眼睛和蓝色眼睛由一对基因控制,如图是一个家庭眼睛颜色的遗传情况,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不管蓝色眼睛还是棕色眼睛,其角膜都是无色透明的 B . 3和4都是棕色眼睛,10是蓝色眼睛,可推测出3和4的决定眼睛颜色性状的这对基因组成相同 C . 眼睛的棕色和蓝色是一对相对性状,棕色眼睛是显性性状 D . 3和4的两个孩子分别是棕色眼睛和蓝色眼睛,第三胎是棕色眼睛的概率为25%
5、某生物兴趣小组对人群中耳垂(基因用A、a表示)的遗传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父亲性状

母亲性状

被调查的家庭数量(个)

后代性状及个体数量(个)

有耳垂

无耳垂

第1组

无耳垂

无耳垂

72

0

78

第2组

有耳垂

无耳垂

179

156

41

第3组

有耳垂

有耳垂

246

213

59

A . 第2组中父亲的基因组成是Aa B . 第2组和第3组中父亲的基因组成可能不同 C . 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D . 亲代控制耳垂性状的基因是通过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给子代的
6、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血缘关系”,这里的“血缘”实际上是指( )
A . 遗传 B . 血浆 C . 血细胞 D . 血型
7、2017年12月15日,安徽警方通过DNA对比鉴定技术成功将宿州泗县逃亡28年的重案嫌犯赵某抓捕归案。下列关于DN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DNA主要存在染色体上 B .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 . DNA对比鉴定技术的DNA来自细胞核 D . 男性逃犯赵某的DNA全部来自其父亲
8、许多食品的制作都离不开微生物。比如在制作酸奶时就主要用到( )
A . 霉菌 B . 乳酸菌 C . 酵母菌 D . 醋酸菌
9、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它会繁殖并形成菌落(如图)。某实验小组欲检测A、B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下列实验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A . B . C . D .
10、“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把生活垃圾按图示进行分类处置,实行“定时、定点”投放。其中同学们喝剩的矿泉水瓶应投入的垃圾箱是(    )
A .
其他垃圾
B .
可回收物
C .
有害垃圾
D .
厨余垃圾
11、如图是某饭店门口的宣传防疫海报。这种就餐措施属于预防传染病流行中的( )

A . 消灭病原体 B . 控制传染源 C . 切断传播途径 D . 保护易感人群
12、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2021年中国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该主题旨在进一步唤醒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 实行垃圾分类,节约使用资源 B .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C . 积极植树造林,促进达成“碳中和” D . 建立自然保护区,有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3、2020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我国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吉样物”,如图所示,表达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列做法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 . 到森林里进行野餐烧烤 B . 用增高烟囱的方式排放废气 C . 推广使用一次性筷子达到降低疾病传染的风险 D . 采用农家肥替代化肥的方法给农作物施肥
14、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下表所示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其中甲与乙、丙、丁是包含关系。下列各组中, 正确的组合是(   )

选项

乙、丙、丁

A

常见碱

烧碱、纯碱、熟石灰

B

常见干燥剂

浓硫酸、石灰石、烧碱

C

常见消化腺

唾液腺、 胃腺、肝脏

D

常见清洁能源

太阳能、风能、电能(火力)

A . A B . B C . C D . D
15、习主席强调: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新台阶。下列措施会引起环境污染的是( )
A . 大量直接焚烧生活垃圾 B . 用人畜粪便等废弃物制得甲烷作燃料 C . 将煤脱硫后再综合利用 D . 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

二、填空题(共9小题)

1、科学家将男性、女性体细胞内的染色体进行整理,形成了下列的排序图。请分析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      存在的。
(2)根据染色体组成可以判断,乙为      性的染色体组成。
(3)甲产生的生殖细胞中共含有      条性染色体。
(4)如果乙图中X染色体上某一基因发生突变,这一突变基因传给自己女儿的几率是      
2、健康问题,人人关心。请分析回答:
(1)引起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主要侵入并瓦解人体免疫系统,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目前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下列行为中,不会感染艾滋病的是      (填序号)。

①与艾滋病患者拥抱

②输入含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血液

③叮咬过艾滋病患者的蚊子叮咬正常人

④不安全的性行为

⑤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妇女生育孩子

⑥与艾滋病患者共同进餐

⑦共用注射器注射毒品

(2)下列生物中与艾滋病病毒基本结构相同的是____。 (2)
A . 草履虫 B . 银杏 C . 大肠杆菌噬菌体 D . 酵母菌
3、青藏高原有一种蝙蝠蛾,它的幼虫生活在地下,喜食头花蓼等植物的根,当幼虫感染了某种真菌后会僵硬而死,继而真菌菌柄从它的头部长出,吸取虫体营养,这就是冬虫夏草。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蝙蝠蛾的生殖方式属于      (选填“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
(2)这个生态系统中,从组成成分看该真菌属于      
4、2019年1月,搭载“月面微型生态圈”的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面,“月面微型生态圈”是一个密闭的铝合金材料制成的“罐子”,内有马铃薯、拟南芥种子、棉花种子、油菜种子、酵母菌、果蝇卵共六种生物样本,以及土壤、水、空气等物质,温度保持在1~30℃,月球表面的自然光能进入“罐子”。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 月面微型生态圈”中的分解者为       。
(2)搭载的棉花种子长出了嫩芽,这标志着人类在月球上完成了首次生物实验。“ 月面微型生态圈”中能使棉花种子萌发的除适宜的温度外,还有需要的条件有       。
5、瓯柑是瓯海的一种特产水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柔软多汁、清甜可口,初食微苦。

(1)在一片瓯柑种植园中,瓯柑树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2)瓯柑的育苗方式主要是通过从优质母树上采取接穗,在砧木上进行嫁接,该繁殖方式属于      生殖。
(3)如图为细胞模型图,瓯柑的汁液主要来自      结构。(选填相应的字母)
6、近年来,多肉植物(如图所示)以其独特的外形广受人们的喜爱。

(1)多肉植物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是长期      的结果。
(2)多肉植物叶片肥厚多汁的性状是由其植株细胞中DNA分子上的      决定的。
7、            称作微生物,是自然界中的分解者。
8、图1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Ⅱ表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I中甲代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      
(2)若在一定时间内,该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c,则a.b.c之间的关系是     (选填字母)。 (2)
A . a>b+c B . a=b+c C . a<b+c
(3)人类设计“桑基鱼塘”,其意义是      
9、图一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和物质转化情况(A、B、C代表食物网中的某些生物),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中四种生物所占的能量比例,请分析回答:

(1)在图一中共有      条食物链.
(2)图一中的C所代表的生物与鹰存在的关系有      ;若图二中的乙对应的生物是图一中的C,则图一中与甲对应的生物是      。(写出一种即可)
(3)在该草原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沿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特点有: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19世纪末,俄国植物学家伊万诺夫斯基对烟草花叶病的发病机理进行了研究。他提出两种假设:一是由细菌直接破坏烟叶细胞引起的;二是由细菌分泌的毒素引起的。并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把得病烟叶捣烂加水配成浆液,利用细菌过滤器(细菌不能通过,小于细菌的物质可以通过)将浆液过滤,再将过滤后的浆液稀释并滴到第一株健康烟叶上,结果发现健康的烟叶也患病了。

实验二:将第一株的病叶做成浆液并再次过滤和稀释,再将浆液滴到第二株健康烟叶上使其患病,然后把第二株的病叶再作同样处理,并一株一株的接连实验下去。结果伊万诺夫斯基发现下一株的烟草发病并不比前一株症状减轻。

(1)细菌与烟叶细胞相比,不具有( ) (1)
A . 细胞壁 B . 细胞膜 C . 细胞质 D . 叶绿体
(2)实验一的结果说明      
(3)根据实验二伊万诺夫斯基得出假设二不正确,其理由是      
(4)根据实验结果,对烟草花叶病的发病机理,请你作出一种合理的推测:      
2、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科学工作者将一种高产不抗倒伏的小麦与另一种低产抗倒伏的小麦进行杂交,后代中出现了下图中四种类型。选择高产抗倒伏类型进行繁殖培育,多代后就获得了稳定遗传的高产抗倒伏类型新品种。

材料二:科学家利用航天技术,通过返回式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手段搭载普通的甜椒种子,返回地面后再进行选育,培育成果实个大、肉厚、口感好、产量高的太空椒。

材料三:新疆棉以绒长、品质好、产量高著称于世。内地某纱厂厂长曾试图引种新疆棉在本地栽培,结果种植后性状表现与本地棉相差无几。

(1)材料一中,涉及小麦的      对相对性状。杂交后代中出现了新品种,这种现象叫      
(2)材料二中,通过卫星搭载能够培育出太空椒,使它的品质和产量大大提高,其根本原因是      发生改变。
(3)材料三中,新疆棉引种到本地未达到某纱厂厂长期待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3、历史上巨行星(如木星和土星)的大气成分变化的可能性较小,而现在它们的大气中都没有游离氧,其主要成分是氢气、氦气、甲烷和氨。由此推测,原始地球空气的成分和木星、土星上的大气成分类似。1953年米勒做了一个探索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实验。米勒向装置中通入推测的原始大气成分:甲烷、氢气、氨、水蒸气,通过放电和照射紫外线的方法代替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获得了多种氨基酸。请根据实验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米勒实验属于      (填“黑箱实验”“对照实验”或“模拟实验”)。
(2)下列对米勒所做实验的解释中,你不认同的是( ) (2)
A . ①内模拟了原始大气及闪电 B . ②内模拟了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降雨的过程 C . ③内模拟了原始海洋 D . ④内产生了多种蛋白质
(3)若实验装置的气体中有氧气存在,则实验过程中极有可能发生      
(4)实验结果得到了氨基酸混合物,从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角度,你得出的结论是      
(5)1972年米勒又开始做另一个实验:他把早期地球可能具有的氨和氰化物(一种小分子)的混合溶液密封于小瓶内,置于-78 ℃的低温下达25年之久,结果发现小瓶内生成了生命的基本物质DNA和蛋白质的组成成分——碱基和氨基酸,据此可以做出的推测是      

四、解答题(共4小题)

1、2020年底,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大幅度的减少白色污染。可降解吸管以玉米淀粉、木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经过加工制成。该类吸管用后经处理粉碎后撒入池塘,作为肥料,右图为某池塘生态系统。

(1)该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      。(选“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2)写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损失最多的一条食物链      
(3)该池塘生态系统比海洋生态系统更易受到毁灭性的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      就越弱。
(4)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可把动植物遗体、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对自然界的      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在种植柑橘的过程中,控制杂草的过分蔓延成了果农急需解决的问题,大部分柑橘园还是使用化学药剂除草,结果往往使果园生态恶化,病虫害丛生,果实品质差。近年来,柑橘果园“生草栽培技术”在国内逐渐推广应用。柑橘园生草是指在柑橘林株间种植合适的草种,如“藿香蓟”,等草长至30厘米时。

分期割草,然后哂至半干,掩埋在树下,年年反复进行,可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改善果园生态环境。

资料一:生草可提高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

资料二:在夏季高温期,覆草有利于防止土壤温度迅速上升,土壤温度过高会抑制根的呼吸作用。

资料三:试验表明,柑橘园内种植“藿香蓟”后,茅草等恶性杂草会相继死亡,瓢虫、草蛉等益虫的种群和数量增大。草蛉可以吃蚜虫,还可消灭红蜘蛛。

资料四:红蜘蛛是果园常见的病虫害,繁殖速度快。主要生存在叶子背面,吮吸汁液,使叶绿素受到破坏。

结合上述信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对果园“生草栽培技术”可“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改善果园生态环境”作出解释。

3、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关系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缺少的生态系统生物成分是      .
(2)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是      .
(3)该草原曾发生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
4、从2020年1月份开始,东非和南亚地区发了几十年不遇的蝗灾。
(1)牧鸭治蝗网上呼声最高。鸭属于脊椎动物中的      ,由绍兴鸭和多种鸭杂交而成的新品种鸭的生命力比双亲强的现象叫      。请写出牧鸭治的食物链:      
(2)牧鸭治蝗这种生物治虫方式难以对付这种超大规模的蝗灾,最有效的是喷洒有机磷农药等化学制剂.但这种高残留农药会经食物链富集到人体,从而伤害到人类。蝗虫还会由于      而导致抗药性增强。
(3)科学家还研究出了蝗虫微孢子等生物制剂,蝗虫体内的微孢子虫与蝗虫之间为      关系,可以使蝗虫致病来抑制蝗灾,但见效慢。安全防治蝗虫依然是一大难题.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九下4.4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