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给巴特勒的信课时训练

年级:九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积累运用(共5小题)

1、下面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lánɡ)      洗(jié)       粉(zhī) B . 同(ɡǒu)       绸(duàn)      见(biē) C . (qiè)       琉璃(liú li)    物(zānɡ) D . 予(jǐ)        晨(xī)        行(qiè)
2、选择与下列成语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词语或成语,把字母填在前面的横线上。

      缭乱

A老眼昏花          B花言巧语

C走马观花          D花枝招展

       然无存

A碧波荡漾          B动荡不安

C倾家荡产          D飘飘荡荡

       功伟绩

A丰富多彩          B丰衣足食

C丰硕成果          D丰碑永存

      富丽

A对簿公堂          B相貌堂堂

C冠冕堂皇          D厅堂宽敞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B . 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 C .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D .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4、课文《给巴特勒的信》中很多句子含有丰富的哲理和深刻的含意,请你谈谈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①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帕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②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5、综合性学习。

2011年是雨果诞辰209周年,世界各国的读者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纪念这位给世人带来感动和快乐的文学巨人。你们班也要举办一次纪念活动,同学们都以极高的热情积极筹备。

(1)请你为这次纪念活动确定一个主题。

答:      

(2)围绕你所确定的主题,设计一个简要的活动方案。

(3)雨果作为一位法国人,能不受当局政府的支配,没有奴颜媚骨,不迎合巴特勒之流,不顾个人得失,公理至上,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作为一名中国学生,如果让你对雨果说几句话,你会怎么说?(50字以内)

答:      

二、精彩段落(共1小题)

1、阅读课文《给巴特勒的信》6~10段,回答下列问题。

(1)“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      

(2)第6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      

(3)如何理解“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这句话的含意?

答:      

(4)通过对本文的阅读,你觉得法国作家雨果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答:      

三、类文阅读(共1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哭泣的圆明园

                                                                                                          张晓惠

    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英法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尊严,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垣断壁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

    是阴凄凄的天,是冷飕飕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淼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

    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

    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曾经寂静的圆明园一片喧嚣,柳绿桃红藤紫,满园春色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址,也该平常百姓流连赏目;门票从五角涨到二十五元也罢,这遗址这偌大的园子要人管理也得养活自己。装饰华丽的人力车左右缠着:去福海?去绮春园?就十元,拖您去西洋楼您哪!谢了您哪,我说,我就是想自个儿走走。

    往前,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遗址,大水法遗址。

    想不到的是西洋楼遗址这儿,竟也有这许多的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着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或是中专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儿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走过来走过来”;几位看上去似干部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圆明园”字样的大理石碑前照相,那捧着相机的说:“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在大水法遗址前,就是那小时在书中看到,十年前在那儿哭泣的五根大罗马柱那儿,一对情侣旁若无人地拥抱亲吻!

    刹那,我有点不知所措。亲吻示爱干吗到这大水法遗址面前呢?在这样残破颓败的乱石间,怎么笑得出来?要唱歌蛮好去那桃红柳绿的绮春园、长春园或是泛舟福海啊!看着这群在破碎的石块遗址前欢笑的老老少少,仰首凝视那高高而破残的罗马柱,眼眶和心口就都隐隐地疼起来。历史呢?耻辱呢?血性呢?!

    前些年,曾经围绕这圆明园需不需要重建有过争论,结果是理智的人们理解了废墟的价值,尊重了历史留给我们的残酷的真实,这片废墟留下了。当时,我是为留下拍案叫好。可今日见到这么多在废墟上在遗址前欢笑嬉闹的人群,我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在经过那么多岁月之后,眼前这般断壁残垣,还能提醒人们对一个多世纪前那场噩梦的记忆,那场中华民族的灾难与奇耻大辱?!

    该是来圆明园天就要阴的,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劈头劈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落泪哭泣……

(1)第3段第一句话是对当时天气状况的描写,对表现作者的感情有什么作用?

答:      

(2)作者两次去圆明园,中间相隔十年,感受大不相同。请用文中两个词语概括十年前和十年后的今日圆明园的不同特点。

答:      

(3)读文中画线句子,回答问题:你觉得作者的怀疑有道理吗?说说你的理由。

答:      

(4)你怎样理解题目中的“哭泣”?

答:      

(5)如果你去圆明园,你会怎样做?

答: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给巴特勒的信课时训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