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大小猫洞课时训练
年级:九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积累运用(共5小题)
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晏子使楚”的故事“靠不住”?
作者是如何看待牛顿给猫开两个洞的?
“牛顿开猫洞”“晏子使楚”本是两个互不联系的故事,但作者选取独特的角度,运用联想,将两者联系起来。下面是上个世纪一家四代人的姓名,请参照第一代和第二代示例,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另外两代各自命名的用意,并概括它们共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
示例一:祖父一代(二三十年代):李有金、李有银、李有财
用意:对财富的向往和追求。
示例二:父亲一代(四五十年代):李翻身、李解放、李建国
用意:对新中国、新时代的赞美和热爱。
用意:
用意:
二、类文阅读(共1小题)
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
邓中翰
我国著名数学家谷超豪院士,曾将自己的三大研究领域——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亲昵地称为“金三角”,并告诉别人:“别看它们表面上枯燥,其实只要深入进去,就会发现其中奥妙无穷,充满快乐。而正是这快乐给予了我无穷的动力。”谷先生的数学人生启示我们,科研工作者要在创新之路上不断前行,不可缺少那种发自心底而又融入生活的创新的快乐,否则就缺少了动力。可是,在很多人眼里,科研创新是艰深、枯燥、乏味的“苦差事”,又如何成为快乐的源泉呢?其实快乐就来源于创新的各个环节:从源头到过程再到结果。
创新的快乐,基于对科研的热爱。许多从事基础创新科研的学者,对自己所研究的学问怀有真诚的喜爱、极大的兴趣、澎湃的激情与乐道的情怀,把治学作为人生最高价值来追求。科学巨匠们都有这样的心得:搞科研要有对科研的热爱。【甲】有了这种热爱,学者们才会对艰辛的研究工作甘之如饴,兴味盎然,产生创新的恒久动力,在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
创新的过程虽然充满着艰难曲折,但其中却有着无限的乐趣。从谷超豪到邓稼先①、孙家栋② , 科学家们或埋头于复杂的数字演算,或跋涉在人迹罕至的荒漠,或坚守在偏僻孤寂的实验室,虽有艰辛,但乐趣无穷。【乙】为了科技攻关,科学家们战胜了无数的挑战,攀登了无数的险峰。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享受着因不断畅想、发现、创造、超越而带来的种种乐趣。
创新的快乐,还在于对创新成果的分享。爱迪生用电灯给人类增添光明,袁隆平③用杂交水稻为人类解决温饱,高锟④用光纤使人类加强交流……一直以来,全球的科学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让全人类共享科技进步的成果。【丙】用创新成果为大众创造美好生活,是科研工作者最大的快乐。
科技创新事业,因其兴趣的基础、挑战的过程和共享的目的而充满了魅力,带给了科研工作者无限的快乐,也因为这样的快乐,创新智慧才会竞相迸发,创新成果才会大量涌现,国家自主创新的步伐才会坚实有力。
(有删改)
【注】①邓稼先:我国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两弹元勋”。②孙家栋:我国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③袁隆平:我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④高锟:华裔物理学家,被誉为“光纤之父”。
答:
①孟子认为,独乐乐,不若众乐乐(自己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不如与众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②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③俄国文学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幸福的斗争不论它是如何的艰难,它都不是痛苦,而是一种快乐。”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