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11课《核舟记》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9小题)
1、下面对《核舟记》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是( )。
A . 第一段概括介绍了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明了雕刻品“核舟”的主题。
B . 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C .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是介绍核舟的体积的。
D . 介绍王叔远能用体积很小的原材料表现很广的题材,目的是说明雕刻家有多方面的成就。
2、下列加线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 . 峨冠guān
B . 手卷juàn
C . 不属shǔ
D . 矫jiāo首昂视
3、《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 》。作者是 ,字 , 嘉善人。
4、指出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 为宫室、器皿、人物。
B .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 . 为字共三十有四。
D .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5、读课文《核舟记》,下面对句子理解错误的是( )。
A . 中轩敞者为舱: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
B .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船身长大约八分多一点。
C . 盖大苏泛赤壁云:船的顶层刻着大苏游赤壁时的云彩。
D .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能用一寸来长的木头雕刻成宫室、器皿、人物。
6、结合全文《核舟记》,指出下面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 )。
A . 《核舟记》一文选自清代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B . 文章说明了雕刻家构思的巧妙,赞美他的高超技艺。
C . 文章描述了雕刻品“核舟”的艺术形象,显示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D . “尝贻余核舟一”,这里指的是王叔远把核舟赠送给苏轼。
7、下面对选文《核舟记》,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是( )。
A . 第一段概括介绍了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明了雕刻品“核舟”的主题。
B . 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C .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是介绍核舟的体积的。
D . 介绍王叔远能用体积很小的原材料表现很广的题材,目的是说明雕刻家有多方面的成就。
8、对下面句子中加线词的理解有错误的是( )。
A . 尝贻余核舟一(贻:赠)
B . 能以径寸之木(径:直径)
C .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惊奇)
D . 石青糁之(石青:一种青色颜料)
9、下列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B .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 .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D .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二、文言文阅读(共3小题)
1、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项脊①轩志
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②,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③,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④。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⑤,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⑥,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节选)
【注释】①项脊:归有光,号项脊生。 ②渗漉:从屋顶漏下来。③修葺:修缮,修理。④洞然:明亮起来。⑤栏楯:栏杆。 ⑥冥然兀坐:悄悄独自着。
项脊①轩志
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②,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③,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④。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⑤,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⑥,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节选)
【注释】①项脊:归有光,号项脊生。 ②渗漉:从屋顶漏下来。③修葺:修缮,修理。④洞然:明亮起来。⑤栏楯:栏杆。 ⑥冥然兀坐:悄悄独自着。
(1)下列句中的划线字与“以当南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1)
A .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魏学洢《核舟记》)
B . 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沈复《童趣》)
C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D .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蒲松龄《狼》)
(2)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每 移 案 顾 视 无 可 置 者 又 北 向 不 能 得 日
每 移 案 顾 视 无 可 置 者 又 北 向 不 能 得 日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4)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下面的问题。经过修葺之后的项脊轩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居住其中,能够怡然自得的作者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2、阅读下面四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④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④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 》作者______ ,_____(朝代)嘉善人。雕刻品的主题是 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划线字
①为宫室 ②珠可历历数也 ③诎右臂支船 ④两膝相比者
①为宫室 ②珠可历历数也 ③诎右臂支船 ④两膝相比者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②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②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4)你从哪些描述可以看出雕者技艺的奇巧,无微不至呢?(试举一例)
(5)画横线句子描述苏轼,鲁直和佛印的神态,说说雕刻者要渲染他们此时此刻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说明。
3、对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核舟记》节选)
【乙】在河上,有一人荷竹簏①,牵二犬。于簏中出木雕美人高尺余,手目转动,艳妆如生。又以小锦鞯②披犬身,令美人跨坐,安置已,叱犬疾奔。木雕美人镫而腹藏,腰而尾赘③,跪拜起立,灵变无讹④。又取一木雕男偶,头插雉尾,披羊裘,跨另一犬追之。木雕美人频频回顾,男偶扬鞭追逐,真如生者。 (《木雕美人》有删改)
注:①竹簏(lù):竹子编的箱子。②锦鞯:精美的鞍鞯。③赘:垂挂。④无讹:没有差错。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核舟记》节选)
【乙】在河上,有一人荷竹簏①,牵二犬。于簏中出木雕美人高尺余,手目转动,艳妆如生。又以小锦鞯②披犬身,令美人跨坐,安置已,叱犬疾奔。木雕美人镫而腹藏,腰而尾赘③,跪拜起立,灵变无讹④。又取一木雕男偶,头插雉尾,披羊裘,跨另一犬追之。木雕美人频频回顾,男偶扬鞭追逐,真如生者。 (《木雕美人》有删改)
注:①竹簏(lù):竹子编的箱子。②锦鞯:精美的鞍鞯。③赘:垂挂。④无讹:没有差错。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②诎右臂支船( )③见一人荷竹簏( )④木雕美人频频回顾( )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②诎右臂支船( )③见一人荷竹簏( )④木雕美人频频回顾( )
(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2)
A . 左臂挂念珠倚之何陋之有
B . 又以小锦鞯被犬身以手拂之,其印自落
C . 镫而腹藏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 . 于簏中出木雕美人高尺余尝贻余核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安置已,叱犬疾奔。
①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安置已,叱犬疾奔。
(4)从【甲】【乙】两文中分别找出描写苏轼和木雕美人肖像的句子,并简要说说这些描写的共同作用。
描写苏轼的句子: ;木雕美人肖像的句子: 。
描写苏轼的句子: ;木雕美人肖像的句子: 。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