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4课《海燕》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13小题)

1、下面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海燕》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用象征手法创作的一首散文诗。 B . 能否做好教学工作,决定于老师有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思想。 C . 中国飞人——雅典奥运会110米栏冠军刘翔的名字,可能对我们已经非常熟悉了。 D . 北京市百货大楼从市场需要出发,不断扩大商品。
2、对《海燕》中词语表达作用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 . 文中从"海燕"的"叫喊"到"大笑","号叫",更显示 其欢快,豪放。 B . 从"飞翔"到"飞舞",显示其全身心投入战斗,斗争艺术更加高超。 C . "穿过","掠过",更显示其敏捷,勇敢,富于战斗力。 D . "敏感",显示其自信自豪,写出了"海燕"的成熟,斗争更加得心应手。
3、文学常识填空。

①《海燕》是一篇著名的      诗,作者是      他是      国伟大的      家。

②本文是作者1901年3月写的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末尾的一章。它刻画了象征的海燕形象,讴歌了他们的战斗精神,预示了的前景。作品结尾诗人写道:“      !”含义深刻又给人以巨大的鼓舞,列宁、斯大林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4、下列句子语言得体的一项是(    )
A . 小欧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李奶奶,问道:“奶奶,您老身体真硬朗,今年高寿?” B . 下楼时,小龙被别人踩了一下,生气地说:“你走路不长眼呀,差点把我踩伤了!” C . 小红到同学家做客,离开时说:“今日光临寒舍,我很开心,感谢你盛情款待!” D . 张老师找小雄到办公室谈话,小雄说:“有什么话赶紧说,我还得回  去写作业呢!”
5、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桥/骗    奖    不经心/条斯理 B . 立/藏    坝/ , 提拔    惴不安/气吁吁 C . /国    学/泣    闻名迩/目不 D . 听    祈集    相形见壮成长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津津乐道    家喻户晓    巧夺天工    鲜为人知 B . 专心致志    世外桃源    孜孜不倦    谈笑风声 C . 拔山涉水    历历在目    锋芒毕露    忍俊不禁 D . 与日具增    载歌载舞    叹为观止    查言观色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海燕》原题为“海燕之歌”,“海燕”是一种海鸟,常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在海面上飞翔。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来临之前的预言者”之意。 B . 《海燕》是一篇充满浪漫主义激情的散文,采用象征手法,热情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无畏的战斗精神。 C .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了!”这是海燕在呼喊,呼喊激烈而壮观的革命就要到来,表达对革命的渴望。 D . 《海燕》为了表现海燕的勇敢、乐观和对暴风雨的渴望,除了对海燕作直接描写外,还通过对暴风雨来临前夕大海海面变化的描写来烘托,并以海鸥、海鸭、企鹅来做对比。
8、选出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 . 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 , 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观念。 B . 昨天下午的活动中,来自各班的同学推波助澜 , 使毕业联欢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C . 今年以来,朝阳社区开展了许多为群众所闻乐见的“明荣知耻”专题文化活动。 D . 《文明办网倡议书》为我国姹紫嫣红的精神文明园地奉上了一枝鲜花,增添了一叶新绿。
9、下列语句排序最恰当的是(    )

①首先设法安慰自己,树立自信心,镇定情绪,消除心里障碍。

②遇到无法下笔,思路阻塞,判断不清的难题时,不要着急。

③心里平静后再冷静思考就不怕难题了。

④这时候,你应该想:我难,别人也难,何必畏惧呢!

A . ②③①④ B . ①④②③ C . ②①④③ D . ①④③②
10、熟读课文《海燕》,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本文是一首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不属于文学作品。 B . 本文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 C . 高尔基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D . 本文是以1905年前俄国革命急剧发展的形势为背景写成的。
11、对“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用感叹句表达了海燕作为“胜利的预言家”无比豪迈的情怀。 B . 这里饱含着作者对无产阶级革命的乐观态度和必胜信心。 C . 这句话体现了苦难深重的被压迫的人民对革命的渴望。 D . 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对反动势力的哀怨。
12、破折号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表示转折) B .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表示声音延长) C . 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表示解释) D .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表示递进)
13、划线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nù)        末(suì)       像(hó) B . (yán)       言(yù)        深(yuān) C . 叫(háo)       一(huǎng)     蜒(wān) D . (chuàn)     海(ōu)        藏(yǐn)

二、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1)海燕象征着什么?试述你的理由。
(2)海燕所处的环境是怎样的?试概括一下。
(3)海鸥、海鸭、企鹅象征着什么?它们有怎样的表现?
(4)选段中,作者大量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2、阅读课外选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只飞在深秋的蜜蜂

    ①天气骤然变冷了,一只孤独的蜜蜂栖在窗台上。它一动也不动,一副冻僵了的样子。我推开窗户,原想室内的暖意,一定会将它吸引进来。可是它仍无动于衷,只是微微地翘了两下翅膀,而后吃力地朝远方飞去。

    ②我猜想,它应该是一只迷失了方向的流浪蜂。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季节,它竞拒绝了一丝温暖的慰藉,毅然选择了远行。

    ③一只蜜蜂飞过,竞悄然唤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④很多年前,在我居住的村前,有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槐树林。每当到了五月槐花盛开的时节,远远望去,那片槐树林犹如一座座延绵起伏的雪山似的,浓郁的花香,溢满了整个天空。

    ⑤这个时候,就会有一些从异乡赶来的放蜂人,在槐树林旁边搭起一个个小帐篷。那一排排蜂箱的四周,被舞动的群蜂围裹着,宛如一团团飘浮的彩云。那些蜜蜂们总是不知疲倦地飞进飞出,忙碌着采集花蜜。

    ⑥当时,尽管我对那些蜂箱充满了好奇,可是嗡嗡嘤嘤的蜂群却令我望而生畏,只能远远地观望。有一次,淘气的我为了探究蜜蜂是如何采蜜的,竟然用柳条去扑打那些落在野花上的蜜蜂。我的野蛮举动,被一位放蜂的老人发现了。他疾步赶过来,狠狠地呵斥了我一顿。之后,他蹲下身,捡起一只奄奄一息的蜜蜂放在手心。他的眼神溢满怜惜。过了许久,放蜂老人才把目光从那只蜜蜂的身上移开。他看着我,说话的声音轻了很多,“孩子,你看它们活得多么不容易啊。”我听了之后,惭愧地低下了头。但一直令我感到不解的是,放蜂老人养着数不清的蜜蜂,为什么会因为一只蜜蜂的意外死亡而伤心呢?这个谜,就像放蜂老人那

充满怜惜的眼神,在我的内心久久挥之不去。

    ⑦后来,村前的那片槐树林被人们砍伐殆尽,只剩下一片光秃秃的盐滩和纵横交错的沟壑。从此,再也见不到那些远道而来放蜂的异乡人。

    ⑧去年初夏的一天,我和几位朋友一起到十梅庵森林公园观赏槐花。在山脚下,我们遇见一位放蜂的中年男子。当时,有几只蜜蜂不慎飞落到帐篷附近的一个小水洼里。他正手持一根竹篾,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捞上来。然后,他将那几只蜜蜂放在手掌上,用嘴将沾在它们翅膀上的水渍吹掉。

    ⑨我在一旁看见了,有些不解地说:“你不怕被它们蜇伤吗?”他憨厚地一笑,而后幽默地说:“应该是它们害怕呀!你看,它们辛辛苦苦积攒的口粮,不是都被我剥夺了。”

    ⑩随后,我与他攀谈起来。原来蜜蜂们虽然酿出了甘甜的蜜液,可是大多时候它们食用的却是兑了少许蜜液的清水。然而,它们从来不因此抱怨和偷懒。每一只蜜蜂在每一天都会尽心尽力地采蜜,一直到它们生命的终结。

   ⑪放蜂人一年四季大都在外面奔波,一路追赶花期。有时候因为走得仓促,总会有些外出采蜜的蜜蜂,变成无家可归的流浪蜂。

   ⑫从此,那些流浪蜂一边艰难地活着,一边为寻找家园做着徒劳的努力。最终大都暴尸野外。它们的牺牲,只有放蜂人知道。因此,每一只蜜蜂都值得放蜂人爱惜。在守着它们的时候,放蜂人尽力不让每一个小生命受到伤害。

   ⑬他说到这儿的时候,轻轻一抬手,将那几只翅膀已被吹干的蜜蜂放飞出去。他看着那几只小生灵,欢快地融入到前方的蜂群里,脸上露出舒心的笑容。

   ⑭他的神情,蓦然使我联想起许多年前那位放蜂的老人。刹那间,曾经压在我心里的谜团,悄然释放……

   ⑮此刻,已经从回忆中走出的我,凝视着那一只流浪蜂飞去的方向,心头则充溢着一种久违的感动。它能否穿越这漫长的寒意,寻找到花香四溢的家园?    (作者:矫友田,选自《阅读》2012年第4期)

(1)理解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含义。

①淘气的我为了探究蜜蜂是如何采蜜的,竟然用柳条去扑打那些落在野花上的蜜蜂。

②那些流浪蜂一边艰难地活着,一边为寻找家园做着徒劳的努力。

(2)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

①每当到了五月槐花盛开的时节,远远望去,那片槐树林犹如一座座延绵起伏的雪山似的,浓郁的花香,溢满了整个天空。

②他正手持一根竹篾,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捞上来。然后,他将那几只蜜蜂放在手掌上,用嘴将沾在它们翅膀上的水渍吹掉。

(3)文章多次使用了照应,请写出其中一组。
(4)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题。

三、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1、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樊重树木

樊重①欲作器物,先种梓漆②,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成来求假焉。此种植之不可已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注释】①樊重:人名。②梓漆:梓树和漆树。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之笑者               ②咸来求      

(2)翻译下面句子。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3)“此之谓也”说的是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4课《海燕》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