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第5课《孔乙己》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11小题)
在盛唐的诗歌中,有一类通常被统称为“边塞诗”。这些诗作内容丰富多彩,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盛唐边塞画卷。这里有 的雄奇景观,有“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壮阔雪原,有 的风雪酷寒;这里有 的慷慨悲壮,有 的惆怅无奈,有“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的极度愤慨……
A.“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B.“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岑参《武威送刘判官越碛西行军》)
C.“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E.“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F.“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二、综合题(共1小题)
学校开展“鲁迅读书月”活动,主题是“鲁迅与我们的学习生活”。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要求每位同学推荐一篇课外读过的鲁迅的作品,并写出一句推荐语。
你推荐的作品:《 》
你的推荐语:
在鲁迅的笔下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他们个性鲜明,风格迥异,写出你熟悉的一个人物形象,并适当分析一下其性格特点。
答:
要求同学把鲁迅与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下面是鲁迅作品中的两句名句,请你任选一句联系实际谈谈感想。
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②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感想:
三、现代文阅读(共4小题)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①到店,所有喝酒的人②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甲)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乙段文字创设了一个滑稽可笑的场景,表明作者对范进的态度是: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A.哆嗦得像秋风中的一片树叶。
B.犹如土地庙里一尊破旧的泥塑。
乡村先生
吴长海
①进学校的第一天,老师用灌水笔在我们拼写本的封面上郑重地写上姓名、性别。看着平素“毛蛋”“妮子”随意称呼的我们有了正儿八经的“尊姓大名”,原本一同割猪草捏泥人连穿衣打扮都差不多的伙伴被分成两个阵营,内心很是兴奋了一阵子。带给我们这份别样兴奋的是周老师,村小学里唯一的老师,乡亲们都称他“先生”。
②先生是村子里的人物,在附近十里八村也是个重要的角儿。先生手抡毛笔就像巧媳妇穿针引线般轻巧灵便,让远近的乡邻都啧啧称赞。先生还有个绝活:把竹筷在炉火中烤上一阵子,蘸上墨汁就能写出漂亮的诗文。村子里甭管谁家娶亲嫁女上梁开业贺寿出殡,都请先生题写字联,先生一向是来者不拒、有求必应。记得二黑哥结婚时,先生题写了“吹箫弄管庆引凤,鼓瑟鸣琴贺乘龙”的喜联;小光叔开酱坊时先生撰写了“国家无将边难靖,人家无酱饭不香”的妙联;村里辈分最长年纪最大的刘爷爷驾鹤西去时,先生书写了“寿终德望在,身去音容存”的挽联。到了岁末年初,先生更是竭尽才智撰写春联,给乡村旮旯披上文化的盛装。
③先生是民师,前些年的工资都是由村里“提留”供给。村民都知道先生照看几十个娃不容易,年底时都自觉地把“提留”钱交到村支书手里。每年正月初一,不少家长会带上孩子和好吃的去当面感谢先生,先生拗不过就收下来,收下来的好吃的最后还都分给了孩子们。有一年冬天,大雪把教室房顶压塌了,孩子们都被先生接到家里围炉而教,那教学氛围与清华导师陈寅恪“师生蚁聚一堂”的教学趣闻好有一比。
④先生不是科班出身,却十分尽责敬业。先生每天和我们一起到校,我们朗读课文时,他在看书,样子专注得像是要考学。我们读二年级时,先生开始让我们背《唐诗》、抄《宋词》,当时不明白先生这样做的意图。多年后,喜读诗书的我惊喜地发现村里很多只有高小文化的叔伯姑嫂茶余饭后在一起谈笑风生,时不时就会蹦出几句古诗文,想必这和早期接受先生的诗词教育是分不开的。
⑤先生曾经给我们讲过一个苹果的故事: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高原地区,有一位经营苹果园的杨格先生,他种植的“高原苹果”味美形佳无污染,在市场上很畅销。有一年,高原上突然遇到一场特大的冰雹,把结满枝丫的大红苹果打得遍体鳞伤,人们都认为杨格将损失惨重。但杨格却意外地发现,被冰雹打击后的苹果,味道变得格外清香扑鼻,酽浓爽口。杨格立即组织员工如期将苹果装箱发运,并在每个纸箱里放进一张纸片,上面写道:“这批苹果独具一格,只只带‘伤’。但请看好,这是冰雹打出的疤痕,是高原地区苹果的特有标记。这种苹果,果紧肉实,具有妙不可言的果糖味道。”面带疑虑神色的买主们当场品尝了样品,果真不假。从此,杨格的高原苹果闻名遐迩,畅销不衰。先生说“出身山乡的你们要争取做一只带有疤痕的高原苹果”。
⑥先生的话让我们有了长久奋斗的动力和方向。此后,我们中的很多人被比做凤凰,飞向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选自《读者》2012年第2期)
答:
答:
答:
答:
上联:
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