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鄂托克旗乌兰镇中学七年级上期末历史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安定北边,都曾派兵大举反击哪一游牧民族的进扰( )
A . 突厥
B . 女真
C . 契丹
D . 匈奴
2、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
A . 北京人
B . 山顶洞人
C . 河姆渡原始居民
D . 半坡原始居民
3、《岭外代答》 说:“结棚以居,上设茅屋,下豢牛豕。” 我国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这些干栏式建筑,最早可以追溯到( )
A . 北京人
B . 河姆渡人
C . 半坡人
D . 黄帝
4、海外游子来大陆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他们应该去( )
A . 黄帝陵
B . 大禹陵
C . 秦始皇陵
D . 中山陵
5、袁隆平在参观某地文化时说:“在中华文明成熟之前,起到了稻作文明的奠基作用。”他参观的地点是( )
A . 云南省元谋县
B . 北京周口店
C . 陕西西安半坡村
D . 浙江余姚河姆渡
6、七年级(3)班来了一位新同学 ,他在自我介绍时说自己的姓和我国历史上最早朝代的名称相同,这位同学姓( )
A . 秦
B . 夏
C . 商
D . 周
7、某人因触犯刑法而被投入监狱,最早可能发生在哪一时期( )
A . 传说中的黄帝时期
B . 夏朝
C . 商朝
D . 西周
8、下列制度中属于西周的是( )
①禅让制 ② 世袭制 ③分封制 ④等级制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9、迄今为止,在世界上出土的青铜器中,最大的要数商代的( )
A . 四羊方尊
B . 青铜神树
C . 司母戊鼎
D . 青铜立人像
10、春秋时期,同晋国争霸中原的诸侯国是( )
A . 齐国
B . 吴国
C . 楚国
D . 越国
11、下图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这是什么字体( )
A . 甲骨文
B . 金文
C . 篆书
D . 隶书
12、美国西点军校把中国一部古代兵书作为他们的教材,进行学习,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兵书,它是( )
A . 《道德法》
B . 《论语 》
C . 《孙子兵法》
D . 《孙膑兵法》
13、下列诸子百家中,在如何治理国家方面持对立观点的是( )
A . 儒家和道家
B . 墨家和道家
C . 儒家和法家
D . 法家和兵家
14、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包括 ( )
A . 加强皇权
B .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C . 焚书坑儒
D . 颁布“推恩令”
15、被誉为世界奇迹的万里长城充分反映了( )
A . 古代人民的智慧
B . 秦灭六国的惨烈
C . 焚书坑儒的残暴
D . 闭关锁国的愚昧
16、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 )
A . 焚书坑儒
B . 八股取士
C . 设立太学
D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7、《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的美食,中原人开始吃石榴、核桃等食物最早是在( )
A . 夏朝
B . 汉朝
C . 唐朝
D . 元朝
18、2008年5月12日,四川地区发生了地震灾害。请问,在三国时期,这一地区主要属于下列哪一政权管辖( )
A . 魏
B . 蜀
C . 吴
D . 西晋
19、下列以少胜多的战役,发生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是( )
A . 官渡之战
B . 赤壁之战
C . 淝水之战
D . 长平之战
2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我国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其中至今还存在的少数民族是( )
A . 匈奴
B . 羌族
C . 鲜卑族
D . 氐族
21、下图《魏晋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中历史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
A . 江南经济发展
B . 北方文化繁荣
C . 专制统治加强
D . 国家统一完成
22、在你计算圆的面积时,必须用到的祖冲之发明的一个常数是( )
A . 半径
B . 直径
C . 周长
D . 圆周率
23、被后人成为书圣的是( )
A . 王羲之
B . 苏轼
C . 关汉卿
D . 曹雪芹
24、“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人们最早可用到这一成语是在( )
A . 商朝时期
B . 春秋时期
C . 战国时期
D . 秦汉时期
25、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下文物反映了当时( )
A . 农业初兴
B . 聚族而居
C . 采集狩猎
D . 贫富分化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战国策.秦策》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商君是谁?
(2)“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和“决裂阡陌”各指什么?
(3)“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其作用是什么?
2、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张岂之 《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上)
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凤凰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朝西域主要是指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请写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该机构的设置说明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王朝更替,种族迁徙,既频繁,又复杂。但江南得到开发,北方民族交融,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三国”是哪三国?请你写出“三国”中位于东南方向的那个国家的都城是今天的哪个城市?
(2)这一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是什么?
(3)北魏孝文帝改革有什么历史意义?
(4)这一时期王羲之的哪一代表作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4、汉朝是中国文化大发展时期。汉朝科技文化辉煌灿烂,领先世界,宗教文化传播发展,影响深远,史学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汉朝领先世界的三项科技成就
(2)起源于印度,西汉末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宗教是什么?源于我国本土,东汉时在民间兴起的宗教是什么?
(3)哪部书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作者是谁?
(4)你能说说汉朝文化发展的原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