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9小题)

1、下列对文段《曹刿论战》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曹刿的同乡对曹刿主动为保家卫国出力的行为十分不满,嘲讽他不自量力。 B . 第一段中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C . 鲁庄公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近臣的拥护和神的保佑上,是“肉食者鄙”的典型体现。 D . 两个“未可”和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了曹刿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战机。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________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千里。

②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________。

③苏州园林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________,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A . 宽阔    闪烁    映衬 B . 宽敞    闪烁    对比 C . 宽敞    燃烧    对比 D . 宽阔    燃烧    映衬
3、与《曹刿论战》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 . 肉食者谋之,又何见焉? B . 小信未福,神弗孚也。 C .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D . 吾望其旗靡,视其辙乱,故逐之。
4、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 《左传》的作者相传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 B . 齐鲁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 C . 曹刿认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取信于民的行动,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 D . 文中两次以“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和善于掌握战机的卓越的军事才干。
5、下列划线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kuì)          小信未(fú)     下视其(zhé) B . 而望之(shì)    逐齐师(suí)    彼竭我(yíng) C . 望其旗(mí)       玉(bó)         肉食者(bǐ) D . 又何焉(jiàn)    小惠未(biàn)    敢专也(fú)
6、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又何焉(参与) B .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凭借) C . 小信未 , 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D . 小惠未 , 民弗从也(遍及,普遍)
7、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 . 彼竭我盈,故克之 B .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 .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D .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8、下列各句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 神弗福也 B . 公将鼓之 C . 下视其辙 D . 虽不能察,必以情
9、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 . 必先/苦/其心志。 C . 公将/战。曹刿请见。 D . 行/拂乱/其所为。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请你阅读课文《曹刿论战》第③段,将下面内容补充完整。(第②空用原文回答)

在本段中,曹刿论述了①      ;抓住了②      的有利战机,后发制人,进攻齐军;看到齐军③      后,果断做出追击齐军的决定。从这两处,我们可以看出曹刿是一个④      、⑤      的人。

2、《曹刿论战》选自《      》,旧传是      时期      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      体史书。文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      ,具体来说指的是      。文中叙述了开始反攻的时机是      。开始追击的时机是      

三、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文选段。

    【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十年春,齐帅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牺牲玉帛,弗敢也          

之属也          

③虽千里不敢也          

④今日也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
A .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    小信未孚,神弗福 B . 以君为长 , 故不错意也    肉食鄙,未能远谋 C . 衣食所 , 弗敢专也    能辨我是雄雌 D . 安陵君受地先王而守之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
(3)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3)
A . 此庸夫/之怒也 B .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C . 臣未/尝闻也 D . 下视/其辙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译文: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      

(5)这两篇文章都记叙了弱国和强国之间的斗争情况,运用相同的方法塑造出了不同的人物形象,从而揭示了以弱胜强的原因。认真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填写下面表格。

人物

性格特点

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曹刿

      

      

唐雎

      

2、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面划线词的意思。

①又何      

②必以      

③公问其      

(2)翻译句子。

①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②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

(3)
A . 肉食者谋 B . 大小 C . 故克 D . 公与
(4)选文详略得当,详写      ,略写      ,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