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2课《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7小题)

1、下列对课文《与朱元思书》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 B . 文中通过写水的“缥碧”“直视无碍”“急湍”这三个特点来表现富春江水之“异”。 C .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不已。 D . 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B .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C .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 .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3、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奇山异水,天下独/哀转久 B . 猛浪若/虽乘御风,不以疾也 C . 负势竞/横柯 D . 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非亭午夜分
4、下列句中划线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

A . 疏条交映,有时 B . 风烟俱 , 天山共色 C . 从流飘荡 , 任意东西 D . 负势竞 , 互相轩邈
5、下面对文章《与朱元思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生动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爱慕美好自然和避世退隐的情怀。 B . 第一自然段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在富春江上所见所感的概括,也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总体特点。 C . 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富春江清澈、湍急的特点。 D . 第三自然段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动,显示山中热闹的景象。
6、文学常识填空。

吴均,字叔庠,      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好学有俊才,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      ”,开创一代诗风。

7、根据课文《与朱元思书》内容填写句子。
(1)驴友们途经富春山,目睹山势之高峻,感受丛林之幽寂,体会到了《与朱元思书》中“            ”的意境。
(2)《与朱元思书》中以游鱼衬水清的句子是“            ”。
(3)吴均曾在《与顾章书》中描写“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在《与朱元思书》中相类似的句子是“                        ”。

二、文言文阅读(共3小题)

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            

(2)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 ,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陶庵梦忆》)

【注】①拏:撑(船)。②毳(cuì)衣:毛皮的衣服。③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hànɡ dànɡ):天上的白气。④芥:比喻细微,微小。⑤白:酒杯。

(1)写出选文中加横线字的意思。

①互相邈          

谷忘反          

③上下白          

下船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
A . 急湍箭/人之所欲莫于生 B . 百叫无/以为妙 C . 饮三大白/项为之 D . 姓氏/真无马邪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4)填空和简答。

①【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乙】文中“雾凇沆砀……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意境优美。有人依此作了一幅画,请你为这幅画加个标题。

③【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请简析。

3、文言文阅读

右溪记

元结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

不可状          

境          

示来者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②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3)用“/”在下列句子需加标点符号的地方断开,断三处。

而 置 州 以 来 无 人 赏 爱 徘 徊 溪 上 为 之 怅 然。

(4)作者借右溪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2课《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