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模拟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积累与运用(共5小题)

1、排列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是“责任心”,

②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

③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

④二是“趣味”。

⑤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

⑥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

⑦我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

⑧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A . ①④③②⑤⑦⑥⑧ B . ①④③⑤②⑥⑧⑦ C . ③①④②⑤⑦⑥⑧ D . ③①④②⑥⑧⑤⑦
2、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数字阅读带给人们轻松愉快的享受之时,传统阅读留给人们的文化韵味和思想深度是否会荡然无存 B . 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人们称它为“金密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 C .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永远值得我们缅怀。 D . 这类道不拾遗、夜不闭户之事,在我们村可是独一无二 , 不足为奇的。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冒然    详尽    轻而易举    漠不关心 B . 谦让    积淀    大发雷霆    大声喧哗 C . 贤达    关键    随心所欲    习以为长 D . 遗憾    遵循    扭捏作态    持续不懈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据报道,如果将烟草税提高50%,可使烟民减少4900万,避免约1100万左右的人因吸烟而死亡。 B . 漫步于风光旖旎的半山公园,皎洁的月光和优美的歌声从远处传来。 C . 教师节前夕,她瞒着小明和小红制作了一本纪念册,准备把它作为礼物送给老师。 D . 中国体育健儿正在积极备战2020年奥运会,他们将在赛场上努力拼搏,争创佳绩。
5、下面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广(mào)     (tān)塌     轻(xù)        (zhēng)铮作响 B . (yóu)     (zhù)立     云(ní)        费时(mí)久 C . (yì)      (huī)下     显(hè)        (jiū)占鹊巢 D . (qī)息      困(è)       驰(chěng)     自惭形(suì)

二、综合题(共1小题)

1、诗人纪伯伦曾经说过:“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美好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丽的呼唤就是妈妈。”是呀,母亲如花,装点着我们的生命;母爱如阳光,让我们的世界备增温暖。班级为此开展了以“感受母爱”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吧!

    在开展此次活动前,班上做了一次调查,仔细阅读表格,谈谈你的发现。

问题

愿意陪妈妈一起逛街

一天见不到妈妈会想她

妈妈累的时候会为她揉揉肩、捏捏腿

妈妈批评时会顶嘴

当妈妈没准备你需要的东西时会发脾气

小学

28

24

25

3

5

初中

12

10

8

20

21

(1)从变化的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
(2)为了赞美深深的母爱,有同学拟了一副对联。请你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上联:两鬓白发尝尽人间疾苦

下联:      

(3)老师要求每位同学搜集一篇反映母爱的散文,并编辑成书。请你给本书拟定一个书名并阐释理由。

三、默写(共1小题)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三小题)
①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杜甫《春望》)
       ,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毛泽东《沁园春·雪》)
③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       。(陆游《卜算子·咏梅》)
④燕子来时新社,             ,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

四、古诗文鉴赏(共3小题)

1、阅读下面的诗歌

登岳阳楼二首(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根据要求填空。

“帘旌不动夕阳迟”句中近景是      ,远景是      。不动的帘旌,表明      ;迟落的夕阳,揭示着      。这富有诗情画意的情境,在诗中的作用是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艾青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1940年春)

(1)作者艾青,原名      ,现代著名      ,他出版的第一部诗集是《      》。他的诗作运用      化的      诗体,抒发思想感情,语言朴素清新。
(2)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      年春天,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艰苦的相持阶段,中华民族正日益走向精神的      
(3)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3)
A . 《树》的开头“一棵树,一棵树”,采用反复的手法,着意强调和突现一棵棵“树”的形象。 B .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反映了中华民族遭受凌辱的精神受到扭曲的现象。 C . 诗的第二段,由“彼此孤离地兀立着”的形象,进行相反联想,慧眼独具,“在看不见的深处”,看到“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D . “根须纠缠在一起”象征中华民族正在团结并凝聚成坚强的力量。 E . 这首诗采用的是“比”的手法,是把具体的人和物相比。
(4)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A . 这是一首托物抒情的诗,诗歌以点带面,小中见大,在冷静的客观描述之中,寄寓了丰富的思想内容。 B . 这首诗运用象征手法,用树的生存景观象征了当时的社会景观,两种景观相通的纽带是表面上孤离兀立,实质上团结一致。 C . “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运用拟人的手法,把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关系写得生动可感,而且人格化。 D . 全诗用具体可感的形象,表现极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给人以多方位、多层次的启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横无际涯         际涯:      

②朝夕阴         晖:      

③日出而林开     霏:      

④佳木而繁阴     秀: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下列句子中停顿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 . 予观夫/巴陵胜状 B . 前人/之述备矣 C .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D . 朝/而往,暮/而归
(4)请从【甲】【乙】两段选文中各找出一个成语或常用的四字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甲】      ;【乙】      

(5)【甲】文写登楼所见,【乙】文写登山所见。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

五、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冬景

贾平凹

    早晨起来,匆匆到河边去。一个人也没有,那些供人歇身的石凳儿空着,连烫烟锅磕烟灰留下的残热也不曾存留,手一摸,冷得像被烙铁烫了一样地生疼。

    堤下的渡口,小船儿依然系在柳树上,却不再悠悠晃动,横了身子,被冻固在河里。船夫没有出舱,弄他的箫管吹着,若续若断,似乎不时就被冻滞了。或者嘴唇不再软和,不能再吹下去,便在船下的冰上燃一堆柴火,烟长上来,细而端。什么时候,火堆不见了,冰面上出现一个黑色的窟窿,水咕嘟嘟冒上来。

    一只狗,白绒绒的毛团儿,从冰层上跑过对岸,它在冰面上不再是白的,是灰黄的。后来就站在河边被砸开的一块冰前,冰里封冻了一条小鱼,一个生命的标本。狗便惊奇得汪汪大叫。

    田野的小路上,驶过来一辆拉车。套辕的是头毛驴,样子很调皮,公羊般大的身子,耳朵上、身肚上长长的一层毛。主人坐在车上,脖子深深地缩在衣领下,不动也不响,任毛驴跑着。落着厚霜的路上,驴蹄叩着,干而脆地响,鼻孔里喷出的热气向后飘去,立即化为水珠,亮晶晶地挂在长毛上。

    最安静的,是天上的一朵云和云下的那棵老树。

    吃过早饭,雪又下起来了。没有风,雪落得很轻、很匀、很自由,在地上也不消融,虚虚地积起来,什么都掩盖了。天和地之间,已经没有了空间。

    只有村口的井,没有被埋住,远远看见往上喷着蒸气。小媳妇们都喜欢来井边洗萝卜,手泡在水里,不忍提起来。

    这家老婆婆,穿得臃臃肿肿,手上也戴了蹄形手套,在炕上摇纺车。猫儿蜷在身边,头尾相接,赶也赶不走。孩子们却醒得早,趴在玻璃上往外看。玻璃上一层水汽,擦开一块,看见院里的电线差不多指头粗了:

    “奶奶,电线肿了。”

    “那是落了雪。”奶奶说。

    “那你在纺雪吗?线穗子也肿了。”

    他们就跑到屋外去,张着嘴,让雪花落进去,但那雪还未到嘴里就化了。他们不怕冷,尤其是那两只眼睛。他们互相抓着雪,丢在脖子里,大呼小叫。

    麦苗在厚厚的雪下,叶子没有长出来,也没有死去,根须随着地气往下掘进。几个老态龙钟的农民站在地边,用手抓着雪,吱吱地捏个团子,说:“好雪,好雪。冬不冷,夏不热,五谷就不结了。”他们笑着、叫嚷着回去煨烧酒喝了。

    雪还在下着,好大的雪。

    一个人在雪地里默默地走着,观赏着冬景。前脚踏出一个脚印,后脚抬起,脚印又被雪抹去。前无去者,后无来人,也觉得有些超尘,想起了一首诗,又道不出来。

    “你在干什么?”一个声音问道。

    他回过头来,一棵树下靠着一个雪柱。他吓了一跳,那雪柱动起来,雪从身上落下去,像蜕落掉的锈斑,是一个人。

    “我在作诗。”他说。

    “你就是一首诗。”那个人说。

    “你在干什么?”

    “看绿。”

    “绿在哪儿?”

    “绿在树枝上。”

    树上早没有了叶子,一群小鸟栖在树枝上,一动也不动,是一树会唱的绿叶。

    “你还看到什么了?”

    “太阳,太阳的红光。”

    “下雪天没有太阳的。”

    “太阳难道会封冻吗?瞧你的脸,多红;太阳的光看不见了,却晒红了你的脸。”

    他叫起来:“你这么喜欢冬天?!”

    “冬天是庄严的,静穆的,使每个人去沉思,而不再轻浮。”

    “噢,冬天是四季中的一个句号。”

    “不,是分号。”

    “可惜冬天的白色多么单调……”

    “哪里!白是一切色的最丰富的底色。”

    “可是,冬天里,生命毕竟是强弩之末了。”

    “正是起跑前的后退。”

    “啊,冬天是个卫生日子啊!”

    “是的,是在做分娩前准备的伟大的孕妇。”

    “孕妇?!”

    “不是孕育着春天吗?”

    说完,两个人默默地笑了。

    两个陌生人,在天地一色的雪地上观赏冬景,却也成了冬景里的奇景。

(1)解释划线的词语在本文中的特定含义。

前无去者,后无来人,也觉得有些超尘

(2)文章的题目为“冬景”,作者依次描写了哪三幅冬景图?
(3)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①冷得像被烙铁烫了一样地生疼。

②奶奶,电线肿了。

(4)文章结尾“两个陌生人,在天地一色的雪地上观赏冬景,却也成了冬景里的奇景”可谓点睛之笔,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独特感受。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好家风传承重在“教”

王晶晶

    ①孟子有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所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好家风的传承归根结底是一个“教”字。

    ②怎么“教”呢?我们要塑造典型来教、营造氛围来教、以身为本来教,以形成“效仿”的习惯、掀起“效仿”之风尚,达到全社会文明之“效果”。

    ③塑造典型来教。典型是什么?典型是发生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典范。全国文明家庭中,那些出自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他们跨越不同的年龄层,所展现出的优秀品德、所践行的家风文化正是最好的范本,这样的典型容易被模仿、被学习、被传播,更好地达到“效”的目的。

    ④营造氛围来教。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值得称道的优秀品德,一个人的优秀固然是好的,如何带动全社会发扬这些优秀的品德,便是对社会风气的考量。在大时代下,各种各样的信息交融着,社会的风尚不再是统一的,而是交错的、纷杂的,人们对新事物敢于说“不”,也乐于说“不”,这便很难在一个大群体中掀起一种思想革新,但是人们内心深处还是有向善向上的一面。他们在八卦社会负面信息的同时,也期待听闻正能量的故事。那么讲好家风故事,便是营造氛围的第一步。通过人们最喜闻乐见的形式讲故事,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多种媒体传播开来,那么好的氛围自然就以润物之势蔓延开来,形成“效仿”之风尚。

    ⑤以身为本来教。“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公交车上主动让座的,往往是孩子;礼貌用语说得最多的,是孩子;乐于分享的,也是孩子。而孩子却容易在成长的过程中,被不好的行为影响,被社会环境影响,变得“不好意思”去做好事,从而习惯了冷漠麻木。家风亦如此。所以,当我们要求孩子继承家风的时候,不应泛泛而谈让他们背诵石碑家谱上的古文短句,而应当放低姿态,躬身垂范,哪怕是孝敬父母、邻里和睦,都能最直接有效地把良善的一面传递给后辈。当每个人都能做到以身为本,那便是创建文明家庭、文明社会的良效。

    ⑥陶行知先生曾说:“以教人者教己。”所谓人无完人,家风的“教”,除了教他人,更要学会反思,学会教己。千千万万的家庭,有千千万万种家风,如若能像全国文明家庭中那些典型人物一般,践行家风的同时还在刷新这个时代的家风,将“小家大爱”拧成一股绳、汇成一种力量,定能带动文明前行一大步!

(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用“//”给文章划分结构层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3)文章第①段引用孟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4)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六、名著导读(共1小题)

1、阅读下面关于《艾青诗选》的思维导图,完成下面小题。

(1)填入上图①②③④处正确的一组诗篇是(    ) (1)
A . ①《我爱这土地》  ②《煤的对话》    ③《光的赞歌》    ④《礁石》 B . ①《煤的对话》    ②《光的赞歌》    ③《我爱这土地》  ④《礁石》 C . ①《我爱这土地》  ②《礁石》    ③《煤的对话》    ④《光的赞歌》 D . ①《煤的对话》    ②《我爱这土地》  ③《礁石》    ④《光的赞歌》
(2)随着时代的变化,艾青诗歌的风格也有所不同。请借助上面的思维导图,结合下面的两首诗,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探究艾青诗歌风格的变化。

河(二)

沿着寒夜的河边

我听见河水哗哗地流着

好像一群喧闹的夜行者

一边行走,一劝歌唱

它们在这寒冷的夜晚

从冰层下面

不止地奔向远方……

一切都已入睡了

但河水依然兴奋地流着

经过广大黑暗的地域

一直奔向黎明

《鱼化石》(节选)

动作多么活泼,

精力多么旺盛,

在浪花里跳跃,

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

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了自由,

被埋进了灰尘:

你绝对的静止,

对外界毫无反应,

看不见天和水,

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活着就要斗争,

在斗争中前进,

当死亡没有来临,

把能量发挥干净。

七、写作题(共1小题)

1、逢喜事时,好心情给人幸福甜蜜;遇挑战时,好心情让人自信乐观。给自己一份好心情,生活中处处盛开艳丽的花朵;给别人一份好心情,人世间时时洒满明媚的阳光……

请以“好心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文体。②字数不少于600。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统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模拟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