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甘肃嘉峪关市六中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据考古发现,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A . 北京人
B . 山顶洞人
C . 元谋人
D . 古猿
2、在远古的农耕时代,我国北方原始居民日常吃的主食最有可能是( )
A . 水稻
B . 粟
C . 小麦
D . 玉米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周朝
D . 秦朝
4、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
A . 齐桓公
B . 晋文公
C . 楚庄王
D . 越王勾践
5、战国时期,各国均推行变法,下列各项中属于秦国变法内容的是( )
①重视教育
②奖励耕织和战功,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
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④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⑤注重道德教育和感化 ⑥保护贵族的特权
A . ①②③
B . ④⑤⑥
C . ③④⑤
D . ②③④
6、诸子百家中,持有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思想家是( )
A . 孟子
B . 荀子
C . 墨子
D . 庄子
7、秦朝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其在中央设立的是机构是( )
①太尉 ②丞相 ③御史大夫 ④郡守 ⑤县令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②③
C . ④⑤
D . ③④⑤
8、秦朝末年,民间流传着“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你认为导致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 . 陈胜、吴广起义
B . 项羽、刘邦起义
C . 修建阿房宫
D . 秦朝的暴政
9、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A . 汉文帝时期
B . 汉景帝时期
C . 汉武帝时期
D . 汉元帝时期
10、两汉时期出现了许多提高生产效率的科技发明,其中与冶炼有关的发明是( )
A . 耧车
B . 水排
C . 提花机
D . 二牛抬杠
11、“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这段文字是对下列哪一事件的评价( )
A . 汉武帝的大一统
B . 文景之治
C .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D . 昭君出塞
12、下图人物曾改进了造纸术,对人类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是( )
A . 华佗
B . 张仲景
C . 蔡伦
D . 张衡
13、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此部史学著作是( )
A . 《史记》
B . 《汉书》
C . 《论语》
D . 《后汉书》
14、古时,人们普遍相信,地震是上天对人的惩罚,是不祥之兆。但是在东汉时期有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却发明了一种仪器,可以对地震进行测定。这位科学家是( )
A . 张衡
B . 华佗
C . 张仲景
D . 班超
15、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发掘于陕西黄土高原,轰动世界的雕塑群像是( )
A . 三星堆青铜文明
B . 龙门石窟
C . 云冈石窟
D . 秦始皇陵兵马俑
16、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是( )
A . 淝水之战
B . 官渡之战
C . 赤壁之战
D . 巨鹿之战
17、三国时期,吴国的船队就到达了台湾,台湾在当时被称为( )
A . 流求
B . 琉球
C . 夷洲
D . 台州
18、魏晋南北朝时期, 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 雨量充沛,气候较热
B . 土地肥沃
C . 人民勤劳
D . 大量北方人迁到江南
19、祖冲之最突出的成就是( )
A . 著写了《齐民要术》
B . 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C . 发明了一些农具
D . 创造了“割圆术”
20、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
A . 《缀术》
B . 《水经注》
C . 《兰亭序》
D . 《齐民要术》
二、主观题(共3小题)
1、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时代。它的建立,一方面结束了东周诸侯争霸的局面,另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影响深远。
(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王指的是?为巩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他在经济文化领域推行的措施是?
(2)汉武帝雄才大略,为彻底解决“汉初分封的诸侯国”问题,他接受了谁的建议,推行了哪一措施?
(3)秦始皇和汉武帝均注重加强对老百姓思想的控制,为此,他们分别采纳了谁的建议,推行了什么措施?
2、看图回答问题。
(1)此图是古代东西方交通路线图,这条路线因其贩运的商品而被后人形象的称之为什么?这条路线的东方起点是?
(2)西汉时期,为这条路线的贯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是?
(3)在他之后,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频繁。之后,为保护来往的商旅,加强对西域的管辖,西汉政府于何时设立了哪一政府机构?
(4)该机构的设置有何历史意义
3、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君书》
材料二:(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
(1)材料一的“商君”指的是何人?支持商君变法的秦国国君是?这次变法对秦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北俗之语”具体指的是北方哪个少数民族的语言?促使该民族废止“北俗之语”的重要人物是谁?
(3)该民族除了“北俗之语”的改变外,还有哪些法令习俗发生了重大变化?
(4)以上这些措施的推行,起到了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