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福建晋江市安海片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据下面三幅图提供的信息,我们获得历史知识的途径不包括(    )

A . 考古发现 B . 上古的神话传说 C . 文献资料 D . 网络小说
2、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进行“世纪之握”(下图),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先生致辞说:“、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两岸人民都是“炎黄子孙”是因为(    )

A . 两岸人民都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 B . 炎帝和黄帝联合战胜了蚩尤 C . 炎、黄二部族的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D . 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3、“民主”一直是人类的不懈追求,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民主精神的是(    )

A . 禅让制 B . 世袭制 C . 私有制 D . 等级制
4、下图中所示彩陶的用途最有可能是(    )

A . 洗涮用具 B . 储存种子 C . 汲水 D . 制酒
5、学习夏商周历史,把夏桀、商纣王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其标准是(    )

A . 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B . 都以统治残暴而著称 C . 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D . 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
6、公元纪年是世界通用的纪年方法。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它是( )

A . 公元7世纪70年代 B . 公元8世纪70年代 C . 公元前7世纪70年代 D . 公元前8世纪70年代
7、《荀子》载:西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与“立七十一国”相关的制度是(    )

A . 世袭制 B . 禅让制       C . 分封制 D . 郡县制
8、

学习历史应注重时空概念。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分别填的是(   )

A . 西周、春秋 B . 西周、战国     C . 春秋、战国 D . 西周、东周
9、与成语典故“卧薪尝胆”相关的是(    )

A . 齐国与周之争 B . 晋国与楚国之争 C . 秦国与六国之争 D . 越国与吴国之争
10、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 . 弱肉强食 B . 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 . 逐渐趋于统一 D . 适者生存
11、“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这是著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1959年视察殷墟时留下的著名诗句。出土于殷墟的下图文物是(     )

A . 四羊方尊 B . 司母戊鼎 C . 大盂铜鼎 D . 战国宴乐铜壶
12、战国时期,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天府之国”,得益于 ( )

A . 都江堰的兴修 B . 土地肥沃      C . 人民勤劳勇敢 D . 地理位置优越
13、

中国银行行徽(下图)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形状。该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

A . 秦朝 B . 唐朝 C . 宋朝 D . 清朝
14、下列宗教,与谚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密切相关的是(     )

A . 佛教 B . 伊斯兰教        C . 道教 D . 摩尼教
15、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并且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是(     )

A .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B . 长城 C . 秦始皇陵兵马俑 D . 都江堰
16、寻访“三国周郎赤壁”古迹应到(     )

A . 湖北省 B . 湖南省       C . 河北省 D . 河南省
17、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B . 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技术等 C . 南方战乱少,社会较稳定      D . 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18、“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该诗句主要反映了(   )

A . 南朝统治者大力宣扬道教 B . 南朝统治者大力宣扬佛教 C . 南方气候湿润,雨水较多 D . 南朝统治者剥削人民群众
19、要了解北方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方法,应查阅的古代书籍是(   )

A . 《伤寒杂病论》 B . 《九章算术》    C . 《齐民要术》 D . 《水经注》
20、他是一位画家,作品以人物画最为突出,主张画人物要“以形写神”。他是(   )

A . 贾思勰 B . 郦道元          C . 王羲之 D . 顾恺之

二、主观题(共4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而亡……”

材料二:   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一百多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次。

秦军

战绩

全胜

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

失败

58次

3次

4次

材料三: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1)据材料一,指出“卫鞅”说服秦孝公所引用的两个成功历史人物。

(2)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改革?

(4)从以上变法或改革的历史作用中,你能得到了什么共同启示?

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人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

材料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2届执行局会议9月29日正式批准设立“孔子教育奖”,奖励在教育、文化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各国政要和专家。

材料三   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请你参与泉州某学校举行的如下活动: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核心思想。

(2)材料二中出现的 “孔子教育奖”,是弘扬孔子在打破教育不均衡上的杰出贡献。指出孔子体现“均衡教育”的教育举措。

(3)请用史实说明泉州学生到(材料三图)“文庙”“拜孔子、领红蛋”的理由。

3、

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话说秦皇汉武”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读图说史】

【史海泛舟】

“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比较归纳】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沁园春·雪》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人物提出的主张。

(2)董仲舒的这段话与后来汉朝实行的哪一项国策有关?结合所学知识,理解这项国策的实行对“孔子之术”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皇汉武”并称的主要原因。

4、某历史爱好者开展对“丝绸之路”的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1)【看图说史】

据上图,指出“凿空”的含义。

(2)【论从史出】表:  “丝绸之路”开辟后的中西交流

史实

从中国输入西方的物品和技术

从外国传入中国的物品和文化

丝绸、丝织品、

凿井、冶铁和造纸技术

中亚葡萄等农作物、

印度的佛教

结论


据表的史实,推理得出的结论:      

(3)【重走丝路】现你参加了一个旅行团重走丝绸之路,重温汉代的辉煌与繁荣,沿途经历令你惊叹不已。

以上图片是你在旅途中经过的三个景点,给你留下最深印象是的哪一景点?请简要说明理由。

(4)【学以致用】泉州网   经中央批准同意,文化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每两年一届,永久落户泉州市。2015年11月8日起,“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将和“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一起拉开帷幕。

为参与提升泉州文化影响力和城市形象的活动,请你为泉州成功举办“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设计一幅宣传标语。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5—2016学年福建晋江市安海片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